第45章 辟雍臺上宣罪狀,太學之中多名士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100字
- 2025-07-08 19:00:00
只是,劉瑁和一眾太學生才剛走到門外,就不由有了一驚,原本憤恨不平的怒罵叱責頓時變為了低聲議論。
太學中央,有環形水池圍繞的百丈方臺,也即名為辟雍的高臺之中,足有上百披堅執銳的甲士嚴陣以待。
而在甲士陣前,則是幾位神色各異的人影。
無一例外,全都是雒陽城中名動一方的大人物。
僅僅片刻,太學生中便有人認清了其中幾位最為顯赫之人的身份,低聲傳揚了起來。
審理此案的司隸校尉袁逢。
位列九卿的太仆袁隗。
管理太學的祭酒馬日磾。
而在他們的身后,則是數位長史、從事,還有一眾負責管理太學生名籍的典錄。
而眼見一眾太學生已經擁至辟雍臺前,袁逢也是直接冷哼一聲,隨即甲士齊齊震戟,金鐵之聲響徹當場,瞬間便令得全場肅靜,無人再敢出聲議論。
隨后,袁逢又殊為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立刻便有一位從事手持案卷走至臺前,宣讀起來
“太學生聶珍承蒙圣恩,卻不修德行,素日誹謗朝廷,更多有僭越之舉。其惡昭著,證據確鑿,經有司審訊,判處聶珍等七位惡首腰斬棄市!”
腰斬棄市四個字一出,人群之中立刻便爆發了抗議鳴冤的浪潮。
反應之快,就連混在人群之中的劉瑁都是有些吃驚。
卻不想,對于太學生抗議的浪潮,袁逢卻根本未作理會,只是厲言道:“肅靜!”
辟雍臺本就是行禮樂、宣德化的場所,更是許多重要儀式的舉辦場地,連同周遭構造皆是經過精心設計。
于辟雍臺上所言,皆會回音震蕩,聲勢遠超尋常。
此刻袁逢厲喝,本就是中氣十足,怒意凜冽,此刻居高臨下,更竟是單憑一人之聲就蓋過滿場嘩然。
正在宣讀罪狀的從事見勢,也是趕忙繼續宣讀:
“另查明共六百四十二名太學生不明事理,受聶珍所惑,亦有謗議朝政、僭行不軌之舉,故革除太學名籍,貶為庶人,終生不得入仕。”
聽到這,眾人方才明白為何袁逢等人要特地來太學宣讀罪狀,更明白了為何負責管理的祭酒、典錄等人會一同出現。
大興株連,黨錮復行!
聽到還有六百多人受到了聶珍牽連,圍攏而來的太學生更是再也無法壓制心中的憤怒,皆是怒喝了起來。
朝局黑暗,奸臣誤國之類的言論更是不絕于耳。
面對種種罵名,袁逢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卻又不好反駁,直接又是厲言高喝:
“聶珍所作所為,死有余辜。爾等身處太學,奉行禮法,卻為了惡囚非議朝廷公卿,究竟意欲何為!”
聽到袁逢將矛頭從聶珍等人的判決轉到自己身上,大部分因為一時沖動而來的太學生頓時有些慌了,左顧右盼,皆是有些不知所措。
剛剛沒來得及再次表現自己的劉瑁見狀,急忙推開人群走到人群前列,高呼到:
“我等身為太學生,修習禮法,本就有諫言之責。何談非議,更遑論因一人之過而牽連數百人。”
如此定罪本就并非袁逢所愿,此刻聽聞宣讀完畢后竟還有人出言反駁自己,心中更是不由氣急,當即怒目而視。
劉瑁也僅僅只是為了彰顯出自己的存在,好讓之后‘幡然醒悟’的戲碼更具價值,并非是真要鐵了心得罪一位兩千石大員。
還不等袁逢開口,劉瑁就縮了縮脖子,灰溜溜的退回了人群之中。
眼見此人如此膽怯,本就為人忠厚的袁逢也沒再多追究,而是向開口勸誡在場的太學生道:
“既食漢祿,望汝等今后好好吸取聶珍的教訓,不要再做出任何有害朝廷、有違陛下的行為。”
只是,還不等袁逢說完,人群之中就有人開口將他打斷:
“安國亭侯不愧位居三獨坐,所定罪責即便身為太學生也無權過問,當真是官威煌煌。”
“只是不知,亭侯所謂證據確鑿,鑿于何處?惡行昭著,顯于何方?”
相較于劉瑁而言,如今開口的此人語氣更為不睦,甚至有明顯的嘲諷意味,可袁逢卻并未顯出盛怒之態,反而是顯得嚴陣以待。
人群之中的劉瑁正納悶究竟是何人有如此膽魄時,卻忽地聽到身旁的人群皆是恭敬齊道‘先生’
能被稱為先生者,無一不是德高望重的名士。
果不其然,劉瑁很快便看到人群自發散開,留出一條寬敞的通道,一位身形瘦削、發須枯槁的五經博士緩緩從其中走出。
貞節先生,范丹!
父親劉焉也算是在官場之中有些份量,又對劉瑁格外寵愛,自然也見過不少名士,這位范丹便在其中。
此人也曾入仕為官,但卻絲毫未曾沾染官場之中迎來送往、上下打點的習氣,甚至可以說是與之勢不兩立。
在太尉府任職之時,更是時常腰別麻繩,曾言若是不能免俗、毀了清節,寧可自縊。
也正因此,范丹在官場幾度碰壁,又因黨錮之禍被罷官,專心著書,竟不知何時到了太學任教。
而這一邊范丹才剛剛走出,劉瑁附近就又自發讓出一條通道,一位不過是太學生打扮之人緩緩走出,眼神堅毅,嗤言道:
“學生斗膽請亭侯公布罪證,以明律法,以安人心!”
“盧植?”對于這位身長八尺的太學生,劉瑁亦是印象尤為深刻。
此人雖文采斐然,但卻不喜辭賦,反而對于治國理政尤為關注,常常以布衣之身上書議政,頗具見解。
此前大將軍竇武把持朝政之時,此人更是直接上書勸誡竇武不應無功封侯,而應當如陳蕃一樣堅辭不受。
如此魯莽的作死行為,自然成了劉焉口中的反面案例,覺得此人性情太過剛直,眼界過于短淺,將來定無法成就大事。
只是,從此刻一眾太學生對其恭敬不亞于五經博士的態度而言,劉瑁卻不由對這個結論產生了懷疑。
能操弄人心,不就是最大的本事嗎?
而自人群之中走出的,遠不止是范丹、盧植兩人。
五經博士韓說,博士舍人金尚,博通才子穎容……
一個個名聲顯赫,極具士人聲望的人物行至辟雍臺下,立于千百太學生前。
就如同勒馬陣前,將要興兵問罪的將領一般,齊齊向袁逢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