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宦者近侍封列侯,少年天子心思深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160字
- 2025-06-29 19:00:00
“這是汝南送來的一點特產,上不得臺面,只能寥解思鄉之苦了。”
屏退了左右侍人的正廳之中,袁逢親自將一個精致的食盒遞到了中常侍袁赦面前。
“安國亭侯客氣了,我們本是一家人,這怎么使得。”
袁赦嘴里雖然說著推拒的話,可卻在輕輕一推之后便選擇將食盒收下。
在宮里當差辦事多年,對方到底有多少誠意,輕輕一碰袁赦就已經心知肚明。
而這錢,他也自問收的心安理得。
哪怕是手中兄弟,也是需要經常走動聯絡感情的。
更別提自己還為此付出了如此大的犧牲,其他那些世家名門為什么沒有自家的中常侍?
是因為不想嗎?
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夠狠,舍不得。
而在簡單的寒暄過后,袁逢直接開門見山:
“常侍所言極是,我們本就是一家人,這自然是理所當然。只是不知道最近宮里可有什么大事發生?”
袁赦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直接開口道:
“如今新帝理政,動作自然是不少的。光是那日朝會之后就有不少可說的,曹節、王甫受封都鄉侯,侯覽、蹇碩還有個從未聽過的畢嵐則是被封為了都亭侯,真是叫人好生羨慕。”
漢承秦制,爵分二十等,最高一級為列侯,最開始是如同周天子所封諸侯,既是封地,更有屬國。
但在白馬之盟后,列侯只剩下了封地,沒了開國之權,更不能干涉封地朝政,只能領取食邑內的賦稅。
不過,列侯依然地位崇高,金印紫綬,位同三公,得封列侯足以堪稱位極人臣。
當然,即便在列侯之中,除了食邑的多少之外,也有等級高低的區別,從高到低,分為縣侯、鄉侯、亭侯。
而在這三級之外,還有虛封的都侯,也就是只享受同等級的待遇,并無具體的封地,地位也比同級別的列侯低半等。
雖然封賞太監兩個鄉侯、三個亭侯的舉動依舊是打算繼續重用太監的打算,但好在都是虛封的都侯,相比以往的幾任皇帝已經算是巨大的進步了。
畢竟,對于皇帝而言,曹節等人的確是立下了大功,受封列侯幾乎是板上釘釘,以劉宏所展現的心智和城府也不會輕易做出食言這種自亂陣腳的事。
就連受封的規模都遠小于預期,畢竟上一任桓帝親政時可是封了五位縣侯、七位亭侯,再往前的順帝更是一次性封賞了十九位太監為列侯,被世人稱為十九侯,而且這些全都是實封。
相比之下,劉宏已經算是相當壓制宦官的皇帝了。
而相較于袁赦的艷羨,袁隗、袁逢對此消息的態度卻是淡然的多,汝南袁氏三世三公,光是可以傳承的爵位就有三個,這也正是為何要將袁紹過繼給亡兄袁成的原因。
袁逢是安國亭侯,袁隗更是高居鄉侯,自然對此毫不在意。
“皇帝可曾談及所謂的賢良陰陽?或是于宮中遇到什么棘手之事?”袁隗轉移話題,直接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袁赦聞言,作出認真思索的模樣,但卻是搖搖頭道:
“并未談起,宮中人人皆對陛下心悅誠服,詔令莫敢不從,也談不上有任何棘手之事。”
袁隗對此也是毫不意外,這位天子心思深沉,過去半年更是騙過了滿朝所有人,內心所想自然不會輕易外顯于人。
想了想,他打算嘗試從其行為進行推斷。
“那皇帝最近在做些什么?”
面對這個問題,袁赦不假思索,開口便答:
“除了尚書臺外,陛下最常去的便是蘭臺閣,經常翻閱史書典籍,動輒便是幾個時辰。”
“所以這賢良陰陽莫非是某本古籍之中的典故?”袁逢依舊是一頭霧水,看向弟弟袁隗求解。
雖然無法排除這個可能,但袁隗卻覺得微乎其微,不認為一個僅僅十二歲的少年閱讀量會在自己之上。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袁隗再度發問:“皇帝最近兩日還做了什么?”
“再有……便是由于竇武之故,有些羽林郎重傷身死,陛下親筆選拔了幾位宗室子弟,以填補空缺。”
聽到這個答復,袁隗感覺自己隱約摸到了事情真相,忙追問道:
“那你可有具體的名單?”
“這我倒是沒有,不過記得些大概。”
“快寫出來,回宮之后最好能將完整的名單送出來。”
袁赦雖然不明白袁隗為何對此如此激動,不過看在食盒中沉甸甸的金子份上,還是選擇乖乖照做。
袁隗接過名單,眼神掃過,原本凝重的神色頓時舒展。
名單很短,僅有三個名字而已,但光憑這三個名字,袁隗眼前就已經浮現出了三人的樣貌。
劉虞劉伯安,劉表劉景升,皆是前漢景帝后裔,剩下的劉普劉元達則是光武之后。
除了皆是年齡不及而立的宗室子弟之外,這三人最大的共同點便是皆是帝胄旁支,早已沒了承系爵位。
也就是說,此舉看似只是按照慣例提拔一些宗室子弟,但實際上卻也是在防備,防備那些真正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近支宗親。
再聯想到劉宏此前朝會的種種舉措,袁隗得出結論。
毫無疑問,自親自理政以來,這位皇帝所作出的所有舉措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
確認了這一點,賢良陰陽的含義自然也是不言自明。
待等將袁赦送走,袁隗方才老神在在,緩緩開口道:
“君為綱、臣為紀,綱紀正則萬目張。”
“日為陽、月為陰,陰陽和則萬物得。”
“所謂賢良陰陽,就是皇帝是打算以賢良為由,遴選通陰陽讖緯之士,為自己宣造天命,以確保皇權穩固。”
“畢竟,古來賢明之君,出生之時皆有異象,如今這位皇帝卻只是亭侯出身,自然并無人替其營造。”
聽完袁隗頭頭是道的分析,袁逢也是不由連連頷首,口中喃喃自語:
“這位皇帝果然小覷不得,一舉一動背后皆有深意。”
“正是如此!”袁隗確信自己已經完美猜中了劉宏心思,語氣也是堅定至極。
“當今天子,看似寬宏大量,實則最為多疑,為了皇權穩固,只怕是會不擇手段。”
“我們若是想要仕途平坦,家族興旺,自當以此著手。”
“造祥瑞、宣天命,不舉賢良,而是要舉薦精通讖緯之人,幫他徹底坐穩皇位!”
“李膺、陳蕃、杜密等人從今往后也不要再有任何接觸,皇帝不會放過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