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涼州三明真忠良,不忍加害存遺患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072字
- 2025-06-21 19:00:00
“不,不可能,怎么會這樣!”
縱是竇武萬般不信,可結果卻不會有半點更改。
被他忽視賦閑在家的大司農張奐一身布衣,勒馬踏前,緩緩自人群之中走出。
如此情形,只一眼,張奐便明白了今晚的局勢恐怕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嚴重
兩漢多外戚,張奐雖不參與朝堂斗爭,卻也猜到了早晚會有這一天。
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天竟會來的如此之早,早到他來不及移病歸免、告老還鄉。
他更沒有想到,會于深夜接到一份皇帝親筆所寫的詔書。
可當了一輩子漢室忠良,他實在沒有辦法無動于衷,只得無奈踏足這場廝殺之中。
雖然若是依照軍法、依照漢律,竇武今夜的行為定是毀家夷族的不赦之罪,可張奐還是想盡力避免殺孽,盡可能以和平、體面的方式解決此事。
“奐奉天子詔令,率北軍四校前來護衛宮門,請大將軍領府衛回去吧。”
說話時,張奐語氣有些復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也將是他最后一次用晚輩、下官的身份和竇武交談。
“然明素來不參與朝堂斗爭,今日為何卻一反常態,聽任宦豎閹黨差遣,難道就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嗎?”
眼見大勢已去,竇武仍不愿放棄最后一絲希望,想要嘗試說服張奐改弦易轍。
“大將軍此言差矣,我此行只奉天子詔令。”
“你我皆心知肚明,那小皇帝根本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他不過是被曹節那些閹人蠱惑誆騙了而已。本大將軍所行所為,才是當真為國為民,難道你就一定要助紂為虐,攪得天下民不聊生嗎?”
相較于竇武的激動,張奐卻是顯得異常平靜,緩緩說出了最后一句誅心之言:
“昔年梁冀為大將軍時,前后廢立三帝時,亦皆是這般說法。”
聽聞此言,竇武頓時面如死灰,嘴唇翕動,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梁冀……
就在不久之前,他還對此人嗤之以鼻,覺得目光太過短淺,把持朝政二十載,門客族人廣布天下,最終卻死在了一個傀儡皇帝和一群太監手中。
但現在看來,自己根本不及梁冀半分,把持朝政尚不滿半年,便要落得萬事皆休的地步。
“時也,命也,我還真是挑了個好皇帝。”
長嘆一口氣,竇武似是感慨萬分,垂頭喪氣的召集將軍府衛集結。
張奐也當即下令分出一條通道,只是通道兩側皆是嚴陣以待的盾衛長戈,若竇武等人有任何異動便會立刻身首異處。
目送竇武遠去,張奐也是感慨萬千。
他身為涼州三明,幾十載扎根西涼邊境處理羌以及防備鮮卑入侵,最是清楚漢室在百姓心目當中的地位,根本不是區區一個外戚所能取代的。
與此同時,竇武才離開司馬門不久,便又遇上了一批兵馬,頓時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整個人都神情緊繃起來。
不過所幸,這并非又是那位小皇帝所調動的兵馬,而是他親弟弟竇靖所率領的大隊羽林騎。
“不是要進宮除賊嗎?兄長因何反道而行?”
面對竇靖的不解,竇武卻也并未解釋什么,只是原本落寞的神情陡然變得陰沉起來,目光狠厲。
“此事說來話長,容后再談。當務之急是盡快趕往步校營地,與紹兒合兵一處,我們未嘗沒有一爭天下的可能!”
“好!”竇靖雖是不解,但既然是兄長所言,便立刻照做。
……
徹底平定長樂宮后,劉宏便立刻領著兵馬趕往司馬門。
傳國玉璽的歸屬是天命,更是政變成功的標志,但真正決定政變何時結束的,卻還是兵馬真刀真槍的廝殺。
只是,等他趕到之時,竇武已然離去。
從蹇碩口中了解事態經過之后,劉宏也并未動怒叱責張奐沒有做到除惡務盡,而是命人打開司馬門,自己親自出宮相迎。
“然明老將軍駐守邊關如絕壁天險,誠乃國之棟梁,今日又護駕有功,明日朝會朕定會依功而賞,拜將封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更何況是歷史已經明證過的忠臣良將,劉宏自然不會有半點懷疑。
尤其現在正是政變的關鍵階段,能得到張奐這般在軍中具備如此威望之人相助,徹底坐穩這個皇位,區區折節下士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見劉宏氣度不凡,面對宮門外的兵馬亂象也絲毫沒有膽怯之態,說話更是邏輯縝密、言辭懇切,絕非是被太監所操弄的傀儡之后,張奐更是徹底安下心來。
翻身下馬,張奐沒有依仗功勞,而是恭敬行禮:
“承蒙陛下厚愛,老臣不過是盡了應盡之責而已,怎敢厚顏圖賞。”
“只是,老臣斗膽講一句,竇氏亦是于國有功之人,府內門生也未必都是同謀,懇請陛下明鑒。”
“若真是國之功臣,朕自然不會虧待。”
對此,劉宏認真的點頭回應。
不過張奐顯然也明白他沒有說出的下半句,那就是‘可若是亂臣賊子,朕也絕對不會手軟。’
而前面所說的明日朝會拜將封侯所表達的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現在可還不是。
“陛下圣明!”
張奐起身,并鄭重將北軍四校兵符遞上。
劉宏見狀,坦然接過。
即便不談自己身為皇帝本就應當節制天下兵馬,光就張奐本人的意愿而言,也十分想要在此刻交出兵權。
作為涼州三明當中性情最溫和的安撫派,張奐實在不愿揮刀斬向同僚,自己此舉反倒是幫他卸下了一塊沉重的包袱。
雖然原本歷史上,由于是曹節等人主導政變,生怕竇武反撲,便編織謊言讓張奐不得不圍攻竇武等人,最終將其逼死。
可當最后張奐得知全貌明白自己被當成宦官的槍使之后,慚恨不已,前后數次上書告老還鄉。
最后更是終生拒絕出仕,安心在家中修書治經十幾載,直到壽終正寢。
國危思良將,正值天下危局,劉宏實在不想錯失如此良將,自然是要體恤幾分。
“半夜驚擾老將軍,朕實在是過意不去,曹節何在?速備王青蓋車,送老將軍回府休息。”
至于剩下的部分,自然是要由自己親手去完成。
“整兵,除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