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漢家兒郎血性
- 人在知否:執掌天下
- 來杯黃豆粉
- 1809字
- 2025-07-20 19:19:47
禹州校場,此為趙晗遴選精銳的最后一站。
數千名廂軍列陣如林,槍戟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寒芒,晃得人睜不開眼。
趙晗立于點將臺上,目光如刃,緩緩在眾廂軍身上掃過。
一旁的趙宗全始終保持著謙和的笑意,看不出絲毫的不滿。
“本官奉旨遴選精銳,充入驍騎營,能開三石弓者,出列!”
大周武選素以弓馬定高下。
一石約為一百二十斤,尋常兵卒大都使用一石弓,能開二石弓者已然可稱為精銳。
至于三石強弓,非臂力千鈞者不能駕馭,歷來是選拔猛士的鐵則。
裴虎上前一步,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校場上回蕩,“驍騎營每月軍餉五貫,戰時雙餉!”
“入選者即刻可得十貫投軍銀,全家免徭役,若立戰功,更可賜職田!”
“五貫?!”站在一側的趙策英眉頭緊蹙,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腰間佩劍。
要知道,大周禁軍每月的軍餉不過才二貫,這待遇竟然翻了一倍有余。
校場上頓時騷動起來,士卒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不多時,已有三十余人稀稀落落地出列。
這些漢子個個虎背熊腰,手臂粗壯,雖人數不多,卻自有一股剽悍之氣撲面而來。
裴虎抬手指向最右側的一名兵卒,“你,上前試弓!”
話音剛落,只見他大步上前,拿起一張通體漆黑如墨,弓身纏著牛皮,弓弦粗如拇指的三石弓。
“吱呀——”弓弦緩緩張開,直至滿月。
趙晗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禹州這個地方,果然臥虎藏龍。
“好!記名驍騎營!”裴虎高聲宣布。
緊接著,其余兵卒依次上前試弓,最終有二十三人通過考驗。
趙晗負手而立,待眾人試畢,沉聲道:“弓馬嫻熟者,未必能征善戰。”
“接下來,校場演武,勝者留,敗者去!”
校場一側,沈從興壓低聲音道:“我已經打聽清楚,是邊境戰事吃緊。”
“這位趙大人在文武百官的面前立下軍令狀,一年之內練出一支能匹敵西夏鐵騎的精銳之師。”
“難怪如此不惜血本,五貫月餉,十貫安家銀。”
“這般重賞之下,怕是要把各州府的驍勇之士都網羅殆盡。”
“官家竟然如此信任他。”趙策英目光凝重,忍不住長嘆一聲。
禹州地處京畿要沖,與汴京不過一日的馬程。
他們這些年來如履薄冰,從不敢有任何出頭冒尖之舉。
尤其是他父親,稍有一點風吹草動,不是在家中閉門不出,就是躲到城外的莊子上。
可即便如此,兗王邕王二人時不時就要派人來明里暗里的試探。
他是真怕官家病重那一天,皇城一旦生亂,自己和父親會遭遇不測。
“誰知道呢,多半是有什么過人之處吧。”沈從興不忿道。
一連六七日過去,禹州宣毅軍的選拔已經接近尾聲。
裴虎遞上名冊,沉聲道:“大人,共計選出精銳二百一十三人,其中擅騎射者便有百余人。”
趙晗微微頷首,目光掃過校場上列隊整齊的兵卒。
這時,趙宗全帶著親隨邁步而來,臉上堆著憨厚的笑容。
“趙大人,聽聞選拔已畢,特來道賀。”
趙晗拱了拱手,不著痕跡的打量趙宗全一眼。
“趙團練客氣,此番多虧禹州將士勇武,才能如此順利。”
趙宗全連連擺手,露出幾分惶恐之態,語氣也盡顯謙卑,生怕一不留神說錯話招來猜忌。
“趙大人說笑了,禹州不過是個小地方,有能耐的將士實在有限。”
“趙大人不辭辛勞,親自選拔,實在讓本官敬佩。”
“聽聞大人明日便要啟辰,我已經命人在驛館備好踐行酒,雖比不得京城的珍饈美味,可都是禹州的特色。”
趙晗輕輕一笑道:“趙團練有心了,下官感激不盡。”
待送走趙晗,趙宗全這才長舒一口氣,忙不迭回歸他往日的生活——不是扛著鋤頭下田勞作,就是去河邊垂釣。
汴京城內,接下來一段時間。
趙晗除忙于驍騎營將士的日常訓練之外,便是采買戰馬一事。
幽云十六州水草豐美,河西走廊牧場遼闊,本都是最佳的養馬場所。
只可惜眼下,一個盡歸遼國鐵騎,一個被西夏牢牢掌控。
因此,大周禁軍中的要么是不堪沖鋒陷陣的駑馬,要么便是從大理,吐蕃等地通過茶絹換來的戰馬,還時常受到西夏的挾制。
幾番周折下來,直到將近臘月,才堪堪湊足五千匹肩高皆在四尺以上的良駒。
西夏的騎兵素來神出鬼沒,慣于借著風沙掩護如鬼魅般突然殺到。
待大周士兵列陣后,又散作游騎,繞著陣腳放冷箭。
因此,趙晗改變了以往大周騎兵墨守成規的訓練方法,以三騎為一組,九騎為一隊。
彼此以號角為號,各組各隊既可靈活穿插,又可相互呼應。
并且,大周與西夏交戰多年,鮮少取得勝績。
不管是廂軍還是禁軍,普遍存在著對西夏鐵騎的畏懼心理。
每逢與西夏對陣,常有士卒:望其塵而股栗。
為破除軍中畏敵情緒,喚醒漢家兒郎骨子里的血性。
趙晗特意將校場上的稻草人盡數穿上西夏服飾,讓士兵們用真刀真槍進行劈砍。
此法實施不過月余,便小有成效。
士兵們每每劈砍草人時,周身充斥著一股凌厲殺氣,有種要將多年來的屈辱一掃而空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