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劍川急報,吐蕃異動
- 大唐:陛下,這個皇帝您當不明白
- 下雨啦收衣服啊
- 2224字
- 2025-07-26 11:51:17
天寶十四載七月十三日,姚州都督府的急促鐘聲劃破了午后的悶熱。
黃忠嗣剛在案前擬定完鹽鐵專賣的后續(xù)章程,親衛(wèi)便捧著一封火漆封口的軍報疾沖而入,甲葉碰撞的脆響里帶著顯而易見的惶急:“長史!劍川急報!”
黃忠嗣,聞聲心頭猛地一沉。
他一把抓過密信,火漆碎裂,阿木那熟悉的的字跡映入眼簾:
“二哥鈞鑒:
劍川西北八十里,神川谷口,發(fā)現(xiàn)吐蕃大軍!黑壓壓無邊無際,斥候冒死抵近,估算至少五萬之眾!
前鋒已抵五十里外鷹愁峽!軍中攜帶大量攻城云梯、樓車構件,更有巨木捆扎之物,疑為攻城槌!
絕非襲擾,其勢洶洶,直撲劍川!我軍正嚴陣以待,然敵勢太盛,恐需增援!阿木叩首急報。”
“五萬……攻城器械……”黃忠嗣低聲念著,眉宇間的凝重幾乎化為實質。
他踱步到巨大的西南輿圖前,目光死死釘在劍川的位置。
吐蕃此番傾力而來,其勢洶洶,看其動作,有鯨吞姚州之意!
“究竟是為什么?”他再次叩問這個盤旋心頭數(shù)月的謎團。
傾國之戰(zhàn)?
難道他們嗅到了什么中原即將劇變的風聲?
還是吐蕃內部發(fā)生了不為他所知的劇變?
無論答案是什么,此刻都容不得他深究了。
兵鋒已至,唯有迎戰(zhàn)!
他眼中最后一絲疑慮被決絕取代。
阿木雖已歷練出來,是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但面對吐蕃名將論綺力卜藏親率的五萬大軍、前所未有的攻城器械壓力,以及前線各軍府將領間可能的齟齬,阿木的資歷和身份或許還不足以完全壓服全場,穩(wěn)定軍心。
他必須親臨前線!
“來人!”黃忠嗣聲音沉凝。
“在!”侍立門外的親兵肅然應諾。
“速傳黃峒參軍事、李太白先生、杜子美先生至議事廳!立刻!”
他頓了頓,補充道,“另,準備筆墨,我要親筆書信!”
片刻后,李杜二人與黃峒匆匆趕到。
看到黃忠嗣嚴肅的神情和桌上那份展開的急報,三人臉色同時一變,心知必有驚天變故。
“吐蕃大論綺力卜藏,親率五萬大軍,攜重械,兵臨劍川!”
黃忠嗣言簡意賅,瞬間讓議事廳的空氣凝固。
不待三人驚駭出聲,他已快速下達指令:
黃忠嗣將代表自己身份和權威的姚州都督府長史金印、虎符令牌鄭重交到李白和杜甫手中。
“懷疆此去劍川,姚州九州,后方軍政要務,全權托付二位先生!持我印信,可行一切便宜之權!”
“首要之務,保障軍需!天工坊‘神機坊’所產(chǎn)火藥,乃此戰(zhàn)決勝關鍵!
傳我嚴令:神機坊工匠三班輪作,人不歇爐,晝夜不停,全力趕制!
所有成品,每日由都督府親兵營精銳押運,走官道驛站接力,以最快速度送往劍川前線!延誤者,軍法從事!”
“督促各州府,所有儲備糧秣、箭矢、備用甲胄、藥材,按之前所擬‘戰(zhàn)時征調令’,即刻起運,源源不斷輸往前線!
民間商社所簽軍需供應契約,務必如期履行,若有推諉阻撓,嚴懲不貸!各工坊全力配合修復軍械,打造箭簇、蒺藜等消耗品!”
“嚴密監(jiān)控新附各族動向,尤其那些曾被查出與吐蕃有染的部落殘余。
若有異動,或借機煽動民變、囤積居奇者,黃峒可配合二位先生,以雷霆手段鎮(zhèn)壓!務必確保姚州腹地穩(wěn)固,絕不容后院起火!”
說完,他立馬轉向旁邊的黃峒。
“黃峒聽令!你麾下按‘三丁抽一’備兵于農(nóng)所練之新軍,即刻起進入一級戰(zhàn)備!
解除農(nóng)事,集結整編,發(fā)放兵甲,嚴加操練!隨時待命!
沒有我的親筆調令或劍川八百里加急軍令,不得擅動!但要做好三日內即可開拔之準備!”
“都明白了?”黃忠嗣目光如炬,掃過三人。
“明白!”李白、杜甫、黃峒齊聲應諾,臉上都帶著凝重與決然。
李白和杜甫感受到肩上重擔,黃峒則摩拳擦掌,眼中燃燒著戰(zhàn)意。
“好!各自行事!”
“喏。”
待眾人走后,他來到快步走到書案前,提筆蘸墨,筆走龍蛇,飛快寫下一封給鮮于仲通的加急密信:
“恩帥鈞鑒:劍川告急!吐蕃大論綺力卜藏挾重兵五萬,攜攻城重械,傾巢來犯,其志在必得!
忠嗣即率親兵赴劍川督戰(zhàn)。姚州新定,精銳盡出,后方空虛,內防尤艱。
懇請恩帥急調秦琮、爨弘盛二將,速至姚州坐鎮(zhèn),協(xié)防后方,震懾宵小,并統(tǒng)籌后續(xù)援兵、糧秣轉運事宜。
劍川若破,姚州不保!萬望恩帥速斷!忠嗣叩首,天寶十四載七月十三日急。”
“八百里加急!直送成都劍南節(jié)度使府!面呈鮮于大帥!另通知親兵營集合。”黃忠嗣將火漆封好的密信交給身旁親衛(wèi)。
“喏。”
黃忠嗣安排好一些后,轉身走入內室。
兩刻鐘后,內室門開。
黃忠嗣已換上一身嶄新的明光鎧。
冰冷的甲葉摩擦,發(fā)出鏗鏘之聲。
他腰間挎著鋒利的橫刀,走出都督府。
兩百名最精銳的騎士,早已牽馬列隊,人人神色肅殺,如同即將出鞘的利刃。
黃忠嗣翻身上馬,馬鞭一揚。
“駕!”
一聲叱咤,黃忠嗣一馬當先沖出都督府大門。
兩百鐵騎緊隨其后,馬蹄聲如滾雷般碾過姚州城的青石街道,卷起漫天煙塵,向著西北劍川方向,絕塵而去!
三天后,劍川西門城頭。
初秋的風已帶上了高原特有的凜冽,卷著沙塵掠過斑駁的城墻。
阿木按著冰冷的雉堞,目光穿透薄暮,投向遠方蒼茫的群山。
他身上的鎧甲沾染著塵土和汗?jié)n,下頜冒出的胡茬讓他原本年輕的面容平添了幾分滄桑。
自從奉二哥黃忠嗣之命率軍進駐劍川,這座扼守吐蕃東進咽喉的雄關便成了他的“家”。
城樓上的角樓,幾乎成了他的居所,以便第一時間掌握任何風吹草動。
“斥候有回信了嗎?”阿木的聲音有些沙啞,連續(xù)數(shù)日的高強度警戒和壓力,讓他的嗓音失去了往日的清冷。
旁邊侍立的親兵隊長楊勇,自是當初黃忠嗣在臨溪村招募的那個楊勇,此時已經(jīng)晉升為隊正,并且擔任阿木的親兵隊長。
立刻躬身回道:“稟典軍,還沒有。吐蕃人派出了比平時多幾倍的游騎,像狼群一樣在邊境線上反復掃蕩,專門獵殺我們的斥候。
派出去的三撥人,只回來一撥,帶回來的消息也很零碎……他們似乎在神川谷深處集結,但具體人數(shù)和動向,被封鎖得很死,探不清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