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月下遇太平
- 大唐:從截胡李隆基開始不做廢帝
- 三七葉魚
- 3036字
- 2025-06-13 18:34:00
一隊五人的金吾衛手持兵器,把馬車攔了下來。
李重茂掀開簾子,下了馬車。
車夫在一旁滴溜著馬鞭,不知所措。
“哪里的坊正將你等放出來的!不知早已是宵禁時分嗎?”
為首那名金吾衛出聲呵斥道。
長安城中,每個坊都設有坊正,每日負責開關坊門,以及將往來各個坊的人流,登記在冊。
類似一個負責抬桿的保安。
不過這些坊正倒是絲毫不敢有混日子的想法,若是錯放了人,事小那就是大牢伺候,事大那就……
坐等吃席。
李重茂出務本坊時,王崇曄早已同坊正打了招呼,加之他多少是個王爺身份。
雖然在宮中不受寵,但這些下面人怎么會清楚,又哪里敢攔他。
他們坊正之間,也是有些信息來源的。
殊不知前些時日,就因某處坊正錯攔了人,因此沖撞了圣駕,受了責罰。
大半夜的,誰能想到皇帝不好好睡在后宮,連同韋皇后一行人,非要夜游什么昆明池呢。
李重茂從懷中摸出魚符,走到金吾衛面前:“吾乃溫王,今日受邀夜宴,不期錯過時間,倒是平添了些許麻煩給你們。”
領頭的金吾衛接過魚符,確認無誤后,連忙下跪行禮,身后四人也趕忙一起。
“屬下無眼,貿然沖撞了大王,還請恕罪!”
李重茂上前把他扶起:“本就是你等職責所在,何罪之有!小王犯了宵禁,應當是我的不是。”
領頭的金吾衛有些惶恐:“大王此話嚴重。”
李重茂正欲說些什么,忽見幾名金吾衛后面,一輛華貴的馬車緩緩行來。
馬車兩旁跟著左右共計十位披著甲胄的士兵,車廂簾子兩側,各有一名婢女提著燈籠。
燭火微亮,照著馬車轱轆,以及長安大街的青石板。
見有金吾衛攔住去路,左邊那位婢女上前一步,舉手示意車夫停下馬車。
馬車停穩后,李重茂見那名婢女再次退回車廂簾子處,似是在稟報著什么。
不一會兒,婢女便邁著碎步,朝他們這邊走來。
李重茂眼眸微閉,猜想這是遇到了何人。
安樂公主?不太可能,自從前太子李重俊發動的景龍政變過后,饒是李裹兒再目中無人,也是被嚇到了。
從此身居大明宮內,少有在皇城外居住了。
總不至于碰上李顯、韋皇后等人吧?那樣就有點不太妙了啊。
正當他思索之際,那名婢女早已來到面前,開口說道:“汝輩何人,深夜在此作甚,公主鑾駕在此!
速速讓開,莫要阻了鎮國公主府的去路!”
鎮國公主?那位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么。
李重茂頓時了然。
在神龍政變后,成為了協助李顯復辟登基功臣之一,得以封號鎮國太平公主。
還是沒被飛鳥盡良弓藏的那種,一方面是因為她的身份本就是李唐宗室,另一方面則是李顯也拿她沒辦法。
太平公主在朝堂中的勢力可不小,加之中宗李顯又給了開府之權。
太平公主府就如同一個微縮版的大唐朝堂。
不少官員都是出自公主府。
領頭的金吾衛一聽是公主府的鑾駕,頓時身子有些搖晃。
暗道自己真是倒霉,先去攔了溫王的馬車,又是擋了太平公主府的去路。
他正欲開口解釋,卻見先前被他所攔的溫王,站在了他身前。
“女官勿怪,他們不過是在行使宵禁職責,倒是小王阻了姑姑去路,容我去向道歉則個,可否?”
李重茂把姿態放低,先揭去她對金吾衛等人的責怪,攬到自己身上。
那幾名金吾衛聽了這話,眼里多少有些感激地望向他。
他隨即提出想見太平公主。
畢竟這位有史以來,權勢第一的公主,他可是有些好奇得緊。
能將這副身子一把提起來,會不會是個體壯如牛的身形?
“原來是溫王,容奴婢先向公主稟報一下。”
女官行禮說道,能在太平公主身邊伺候,她自然對皇室成員都很熟悉。
說完便走回華貴馬車處,輕扯簾子,露出一道縫隙,小聲說著什么。
片刻后,便再度走到李重茂面前。
“大王,公主有請。”
李重茂正了正衣冠,邁步上前。
只留女官心中疑惑,這位溫王,怎么不復往昔那副懦弱膽小模樣了?
李重茂走到車廂小窗處,語氣沉穩地道:“侄兒重茂,見過姑姑,不小心阻了姑姑道路,還望姑姑恕罪。”
簾子被掀開,一張四方額頭的大圓盤臉便出現在李重茂眼前,眼眸細長,丹鳳眼,發髻斑白,眼角處細紋明顯。
這就是太平公主?
李重茂有些失望,生得一般啊。
念頭回轉后,他也就釋然了,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四十多歲了,縱然年輕時姿色不錯,但比較年老了。
不過雖然看上去有些蒼老,卻帶著一股久居上位的威嚴氣勢。
何況他用來對比的形象乃是后世影視劇中大明宮詞里陳紅的形象。
有些落差也很正常了。
太平公主穿著一身金鸞鳳紋的紫色襦裙,頭戴金釵,珍珠鏈子制成的步搖垂下,微微抖動。
太平公主瞇著細長的眼眸,她對李重茂的印象不深,唯一知曉的便是,他是皇兄庶出的四子。
上次見面,還是數月前的十五那天,這位庶子進宮給李顯請安。
聲音輕小,有些慌亂,不過是個尋常的請安,竟然說得磕磕絆絆的。
不堪大用,這是她的第一印象。
怎么才隔了不久,言談舉止沉穩了許多,變化就如此之大。
太平公主聲音有些嘶啞:“你是四郎吧,倒是有許久未見了,這些時日,怎沒見得你進宮給你父皇請安了?”
李重茂躬身回道:“侄兒謝過姑姑關心,回姑姑話,前些時日受了風寒,臥病家中,這幾日方才好轉。”
先拉近一下關系,加深印象,歷史上太平公主選擇和李隆基聯手發動政變。
一是看中相王李旦的勢力。
二是覺得李隆基是庶子,好控制,除此以外,大概還是因為這位李三郎常年累月在她面前晃悠的緣故吧。
自己可是要截胡李隆基的道路,現如今,那先同她搞好關系很有必要。
“本宮可不是要……”太平公主欲言又止,正想說不是要關心他,卻又覺得沒甚必要。
“算了,宵禁時分,四郎你不好生待在王府,為何隨意在各坊之間竄流?”
李重茂回道:“姑姑,尚衣奉御王崇曄家中宴客,邀侄兒前往,不期貪杯,正欲歸家時,夜色已深……”
太平公主神情一怔:“王崇曄何故邀請你?他所宴都有何人?”
“只是侄兒幫了他一個小忙而已,因此王奉御宴請萬騎將領中的好友時,便叫上了侄兒。”
萬騎將領嗎?
太平公主抬手止住晃動的珍珠步搖,低頭暗自沉思。
過了片刻,才再度抬首望著他:“既是如此,你便趕緊回府去吧,莫要擾亂了法度!”
李重茂應聲稱喏:“姑姑教訓的是。敢問姑姑……嗓子可是有些嘶啞難受?”
他聽著太平公主聲音越發嘶啞,大膽出聲問道。
“你怎知曉?”
太平公主剛發出疑問,便覺得嗓子愈發難受,這幾日也不知怎地,喉嚨難受得緊,府中的醫官也沒什么有效的法子。
她也有些備受煎熬,都在避免多說話。
確認之后,李重茂開口道:“姑姑,侄兒家中有著一些偏方,前些時日,侄兒受了風寒,嗓子難受時頗有成效。
明日,侄兒送到姑姑府上,讓醫官看過后,姑姑試試可否?”
太平公主驚訝地看著他:“你倒是有心了,也好。”
要不是皇兄急召她入宮商議政事,她真想此刻就去李重茂府中拿藥。
喉嚨嘶啞不是大病,可實在難受得緊。
李顯所召她商議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吐蕃使團下月來長安求娶公主和親,可李顯膝下已無適齡公主。
正為此犯難,便想同她商議一番,如何在宗室中挑選。
想到此處,太平公主臉上閃過一絲陰霾神色,稍縱即逝。
她目光望向李重茂,搖了搖頭:“眼下不是說這個時候,本宮還有事,四郎你且回去罷。”
李重茂低頭應道:“謹遵姑姑教誨。”
太平公主說完后便放下了簾子,李重茂也識趣的讓到一旁。
伴隨著車轱轆滾動的聲響,公主府的鑾駕消失在了街角……
李重茂回到自己馬車前,對那幾位金吾衛說道:“誤了幾位巡邏事宜,小王先同幾位道歉則個。”
放得下身段,這是他的優勢所在。
而且,歷史大多時候的轉折點,都掌握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手里。
不放棄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這是他的原則。
“大王折煞我等了。”
幾名金吾衛齊聲說道。
“并非如此……”李重茂小幅擺頭,隨即看向那位領頭的金吾衛,“敢問諸位金吾衛將士姓名?”
“屬下陳舉,他們是……”
幾人各自通報了姓名。
李重茂一一點頭,隨后拱手與他們告別。
月色下,李重茂乘著馬車消失在陰影中。
幾名金吾衛各自相視而笑。
不知怎地,他們覺得有些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