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婉兒欲試衣
- 大唐:從截胡李隆基開始不做廢帝
- 三七葉魚
- 2445字
- 2025-06-21 18:07:00
大明宮,紫宸殿內。
精致的銅爐點燃熏香,升起道道青煙。
李顯臀部沾著半個龍椅,毫不顧忌形象地趴在案桌上。
不時從口中吐出一口氣,吹起案桌上的紙張。
神情滿是無聊。
下首處,上官婉兒端坐在側,提筆書寫著詔令。
李顯將紙張吹起,靜看著它又飄落,反復多次后更覺得無趣。
瞥了眼正襟危坐的上官婉兒。
李顯緩緩開口道:“上官昭容,這幾日長安城中,可有些什么好玩有趣的事,說來與朕聽聽。”
上官婉兒停筆放好,恭敬地回道:“回圣人,長安城中今日興起了兩個奇特的稱呼,‘五王宅’與‘狀元酒’,算是兩件新奇事。”
李顯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坐直了身子問道:“是嗎?昭容快說來聽聽。”
上官婉兒回道:“五王宅一說,乃是因為相王膝下的諸位王,一起住進了隆慶坊,百姓們都是覺得新奇,婉兒聽聞,相王過兩日也會在隆慶坊替他們舉行慶賀搬遷的宴席。”
李顯頓時一笑:“相王弟的幾個兒子么……這倒是頗為個有趣的說法,那狀元酒又是何緣故?”
“狀元酒一說,則是從長安西市酒肆中流傳而來,言說是有位酒客吃了酒肆的新酒后,酒后便賦詩十余首,被人傳頌后,盡皆以為有狀元之才,所以才有此等稱謂。”
對于這個,上官婉兒倒是沒有過多在意。
大唐如今雖有科舉制度,但真正通過科舉入仕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還是憑借士族門蔭舉薦入朝為官。
所謂科舉考試,不過是禮部每年舉行一次的“歲舉”。
通過之后也要經過吏部的“關試”才可授予官職。
是以狀元之說,不過是民間為科舉第一名取的稱呼。
朝堂之上,并無這個說法。
李顯聽罷開口問道:“哦……昭容可知曉那酒后賦詩之人是誰?”
“圣人恕罪,臣妾不知。”
“不過閑談而已,何罪之有!”
李顯不在意地搖頭,隨后又接著說道。
“近日宮苑中的花草凋零的厲害,朕想找個熟悉之人照看。昭容若是有熟悉之人,可同朕舉薦一番。”
上官婉兒躬身行了一禮:“臣妾這些時日便為圣人留意。”
唉……
無聊。
紫宸殿內,李顯發出一聲長嘆。
韋皇后如今心思已然沒在他身上,整日就知道同那些大臣商議政事。
……
城郊外,一處染坊。
王崇曄看著用扎染法制出的新布料。
不由得連連稱贊。
沒成想用菘藍葉制成染料,加上大王所說的簡單法子,竟然能得出如此驚艷的布料。
染坊不遠處,李重茂靠在裁衣房外一處木樁上歇息,見被染料浸泡其中的許多小石子,有了獨特紋路,便撿起來放在烈日下暴曬。
今日是特來驗證扎染之法是否可行的時候。
等他看到王崇曄拿著新做好的服飾走出裁衣房時,不由得一笑。
李重茂眼見王崇曄興奮地捧著那藍白色的服飾走過來,笑著說道:
“看奉御這般神色,應該是十分滿意了。”
王崇曄臉上,滿是敬佩之色,說道:“大王這般法子,當真是絕妙!用這菘藍葉做染料,配以這扎染法……下官萬般佩服。
下官算了下本錢,較之往日染衣,所耗費的銀錢與時間也大幅減少。”
李重茂并無意外,扎染法做出的服飾,要說有多華麗,那是不太可能的。
成本低,時間快,是它的優勢所在。
借用這個思路,想必王崇曄也能想出如何改善他王氏布莊的制衣工序。
這才是其中的難能可貴之處。
“既然奉御覺得滿意,便挑兩件帶回布莊吧。算算時間,崔侍郎也該領著上官昭容來了。”
王崇曄聞言點了點頭,回身進入染坊。
精挑細選后,拿出了其中最為艷麗的兩件。
……
長安大街上,一輛馬車緩緩向著東市而去。
馬車內,上官婉兒和崔湜相對而坐。
上官婉兒臉上掛著無奈,看著崔湜說道:“崔郎官,非是婉兒不愿于陛下面前為你進言。”
“實則是,你這中書侍郎一職廢了工夫才保住,婉兒怎好向陛下言說。再者言,斗爭本就是常態,總不能每次郎官覺得不如意時,都同我言說,與你換個其他去處吧?”
崔湜深知上官婉兒說得在理,心中也有幾分羞憤。
不過還是被崔湜強行忍住了,他臉上掛著笑容,語氣平淡:
“崔湜明白婉兒所說的道理,此番邀約,并無他想,只是聽見婉兒為參加相王暖房宴的服飾生憂,特此為解決煩憂所來。”
上官婉兒聞言才長舒了口氣,臻首輕點:“崔郎官能明白此中道理便好,可不要怪婉兒不愿替你言說。”
說罷,緩了緩心神,她這才好奇地問道:“郎官可是尋到了些新鮮服飾?”
馬車的方向直往東市而去。
上官婉兒心思聰慧,猜測崔湜應該是在東市中找到了些特別的服飾。
為此特意邀請自己前去。
崔湜點了點頭說道:“前兩日,曾在東市中遇見了尚衣奉御王崇曄,聽他言說有今日有新服飾。”
王崇曄……
上官婉兒聞言恍然,她自是曉得這人,在尚衣局中為官多年,專司皇室服飾一職。
馬車在上官婉兒兩人一言一語的言談中,搖晃著停下了。
東市有著嚴格的出入限制,來此的人,都是官員勛貴人家。
是以偌大個東市,看上去有些冷清。
比不上西市熱鬧。
崔湜跟在上官婉兒身后,兩人邁著步子在王氏布莊外停下。
二人提腳正欲進入,迎面遇上了出來迎接的王崇曄。
隨即便跟在他身后進了布莊。
“臣妾見過溫王。”
見到端坐在布莊內的李重茂時,上官婉兒同崔湜連忙行禮。
李重茂目光看向上官婉兒。
這幾日的大費周章,一開始只是為了替王崇曄解決家中買賣不好一事。
沒成想一下子遇到了許多事情。
從一開始,自己也只是,抱著為王崇曄解決些事情加深關系的想法,沒成想……
先是鐘紹京家中大郎患病,再有崔湜上門求買新衣。
這種種的變故也令自己的想法發生著變化。
今日親自見到上官婉兒后,那個想法也越發明確了。
“上官昭容今日妝容……甚好!只是缺了些新意。正好王奉御新做了服飾,相請不如偶遇,不如上官昭容替王奉御試一試可好?”
上官婉兒眨了眨眼,眉心處梅花花鈿,隨著她的蹙眉,縮得細小。
她打量著這位年僅十五歲的溫王,從在長安城外的馬場見面時,她便發現溫王的行事作風一改往常。
不復往昔膽小怯弱,反而舉止有度,頗有……之風。
除了韋皇后和公主外,自己是不是該再下個賭注呢。
上官婉兒心里如此想道。
止住思緒,她臉上掛著討好的笑意,朝李重茂微微曲身。
“大王所請,臣妾倍感榮幸,莫有不從。”
李重茂見上官婉兒這番言語動作。
心中知曉,上官婉兒自從被景龍政變后被李重俊嚇到,萌生了退意,以在家為母親守喪為由,此后少有進宮。
但這并不代表這位大唐的第一女官就徹底遠離朝堂了。
李顯和韋皇后二人也會經常把她傳喚進宮,處理一些事情。
眼下看來,上官婉兒這是打算,把心思存放幾分在自己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