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真故事
- 什么旅游景區?這是神話秘境!
- 酸梅孟婆湯
- 2277字
- 2025-08-03 14:08:49
方明也聽完了葛林的故事。
嘴里嘀咕著:“沒想到,葛叔還有這門兒手藝。早些年不會在茶館,做過說書先生吧?”
長壽村的事兒,他也是知道的。
幾十年前,長壽村確實發生了一些事情。
據當時在長壽村辦案的聯邦警察所說,事情的緣由是一位富商,高價懸賞長壽村的祖傳秘藥配方。
至于他是從哪里得到的消息,那就不得而知。
富商開出來五十萬的天價懸賞,這筆錢放在現在,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放到當時的年代,更是一筆巨款。
消息傳開之后,就有附近村鎮的人,朝長壽村趕去,大多都是想著一步登天,靠這機會暴富。
其中,就包括葛林和彪子的父輩。
這些想走捷徑的人,為人處事自然不會那么踏實。
在和村民交涉的過程中,沖突逐漸爆發。
長壽村村民多是老弱,自然不是這些年輕小伙子的對手,更何況他們都是有備而來,身上還帶著砍刀,柴刀之類的武器。
在沖突中,他們砍死了長壽村的半仙兒。
事情鬧大了,就開始有人想著趕緊走,免得吃官司。
結果,前腳剛出村子,沒過一會兒,后腳又回來了。
如此反復幾次,才知道自己這是中了鬼打墻。
那個砍死半仙兒的小年輕,去上個廁所的功夫,就被發現溺死在旱廁里,關鍵是里面沒別人,就他一個。
想著過來發財的人,這才意識到,麻煩大了。
接著,村子里面,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怪事。
有的撞到鬼打墻,半天找不到出村子的路,還有人老是做噩夢,醒來之后就是一身冷汗。
折騰掉好幾條人命,才有人從這兒逃出去,把事情上報給聯邦。
當地聯邦政府相當重視,很快就派專家團過來,到當地考察,里面包含的專家種類很多,有搞心理的,還有搞氣象的,天體物理的,考古的,搞數學的……
經過一番研究,得出結論:臥龍山上磁場紊亂,再加上特殊的建筑布局,造成強烈的心理暗示,導致村民們出現幻覺。
分析出來原因,那也得給解決才行。
要是外來的走了,村里能恢復消停,也還行,就這么將就著過,但各種怪事還是沒停,那死掉的半仙不顧及村民情誼,沒了外人,就隔三岔五弄死一兩個長壽村村民,看上去像是超自然力量作祟,又摸不著門道,這誰能頂得住。
他們嘗試使用心理暗示,催眠療法,改變風水等等一系列手段,來對村民們進行治療。
可惜,卻始終沒有什么效果。
甚至隨著留在這兒的時間變長,就連他們里面,都開始有人出現幻覺,變得神神叨叨起來。開始研究起什么暗物質,暗能量,精神場如何改變現實。
平時不信鬼神的專家們束手無策,也都開始找道士、和尚過來幫忙做法事。
折騰了一段時間,還是不行。
最后,遲遲拿不到進展,聯邦政府也漸漸失去耐心。
大家都在忙著搞建設,抓生產,提經濟,你們這么多年專家,縮在長壽村,搗鼓一個月什么都沒搗鼓出來,死人還越來越多?
既然搞不定,那就搬走!全都搬走!
樹挪死,人挪活,換個地方,看看還能不能好了。
甚至聯邦部隊還給出來一個方案,來幾輪齊射,炮火洗地,保管什么怪事都沒了。
這叫陰陽調和,用陽氣中和陰氣。
開始聯邦政府想的,是把長壽村搬到最近的閃金鎮。
都是當地人,往日也有來往,語言方面也沒障礙,方便融入。
而且距離近,他們也能省點事兒。
但是長壽村村長堅決不同意,就是因為都認識,那才更不能過去。
長壽村延壽寶藥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誰知道后面還會不會有人,來找他們麻煩?
而且,那些過來起沖突的人,也有閃金鎮的。
更是有人死在他們長壽村,天知道會不會來找他們,秋后算賬。
雙方更是有了血仇,這種情況下,他們過去,不是羊入虎口,那還能有好?
最后,經過商量,往哪兒搬不是搬呢?
近了不行,那就盡可能往遠處搬,直接從北川市滄縣閃金鎮搬往隔壁市下的某縣鎮。
那時候咨詢不發達,消息又被保密的很好。
在周圍鎮民的眼中,就是忽然間,長壽村的人都沒了。
有人過去看,也只剩下一座荒村。
后面傳著傳著,就變成了因為某種臟東西,長壽村被團滅。
實際上,人家不是沒了,只是搬走了,沒讓你們知道而已。
等到長壽村搬走之后,再有人到那里,情況就好了很多。
雖然也會有人吵著,看到什么臟東西,或者是受到驚嚇,大病一場,終究沒有再出過人命。
方明是少有知道這里原委的人。
這些事兒,都發生在臥龍山上,他全程見證。
這件事兒的緣由,大概是因為那半仙確實有一兩分真本事,遭受無妄之災,暴死之后,在那長壽村形成了一片獨特的場域。
只要進去,就有可能會受到影響,要是那探險四人組真的頭鐵,一頭撞進去,怕不是得吃上一些苦頭,如果不是點特別背,也不至于出人命。
和這件事相比,他更關注葛小聰。
在葛林講故事的時候。
葛小聰不斷變換位置,尋找合適的機位,鏡頭聚焦在葛林身上,時不時還會拍攝一些聽眾的反應。
看起來,是打算把這剪成一個短視頻,放到抖音上。
這激發了方明的靈感:“爬山的時候,給游客們講講故事,也是不錯的活動,能讓旅游更有意思。”
“不過,這對導游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得找專門的人才。”
“最好這個故事,還和臥龍山相關,更能讓這座山的文化底蘊顯得更加厚重,還能順便賣點貨。”
這年頭,游客對景區的要求越來越高。
不但要絕佳的景觀,還要文化賦能,存在有趣的歷史和故事。
如果一個景點只有風景,是沒辦法成為真正知名景點的,更像是網紅打卡地。
有些名人故居,哪怕是后面翻修的,只要有這個名頭,都能吸引來大把大把的游客。
“挖掘歷史,這個我擅長啊!沒有人比我更懂臥龍山的歷史。”
“不過,也不用保證完全真實,適當改編反而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剛來的時候,方明和臥龍山心神交融,親自經歷過臥龍山最開始,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故事。
中間有不少人的經歷,都堪稱傳奇。
而且,他們還或多或少,留下來過一些東西,可以作為這些經歷的佐證。
圍繞臥龍山打造旅游文化圈。
如果臥龍山的故事能廣為流傳,那臥龍山也會隨之經久不衰,會有游客源源不斷到來。
只要篩選出合適的故事,適當改編,然后呈現出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