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順利接手商號后,在商業領域大展拳腳,不斷拓展商號的業務版圖,將其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北宋的局勢卻愈發錯綜復雜,為家族的商業帝國蒙上了一層陰影。
北方的金國勢力逐漸崛起,對北宋虎視眈眈。邊境上,小規模沖突不斷,百姓人心惶惶。朝廷為應對金國威脅,加大軍事開支,再次對商業課以重稅,這使得商號的經營壓力陡然增大。與此同時,金國為了削弱北宋經濟,暗中扶持一些不法商人,在市場上惡意競爭,擾亂商業秩序。
王宇深知形勢嚴峻,緊急召集商號高層商議對策。有人提議收縮業務,減少風險;但王宇認為,此時退縮只會讓商號失去市場,陷入更艱難的境地。他決定憑借商號多年積累的信譽和實力,正面應對挑戰。一方面,他與各地商戶聯合起來,抵制不法商人的惡意競爭,共同穩定市場價格;另一方面,積極與朝廷溝通,陳情商號困境,希望能在賦稅上得到一定的減免。
在與朝廷溝通的過程中,王宇結識了一位名叫趙啟的年輕官員。趙啟胸懷大志,深知商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對王宇的理念和決心十分欽佩。他在朝廷中多方奔走,為王宇的商號爭取到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緩解了商號的經濟壓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場罕見的旱災席卷了北宋大部分地區,莊稼顆粒無收,糧食價格飛漲。百姓生活困苦,商號的糧食運輸和銷售業務也受到嚴重影響。一些不良糧商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使得市場更加混亂。
王宇心系百姓,毅然決定拿出商號儲備的部分糧食,以平價出售給受災地區的百姓。這一舉動引起了其他糧商的不滿,他們指責王宇破壞行規,損害了大家的利益。但王宇不為所動,他堅信在大災面前,商人不能只圖私利,更要有社會責任。
為了保證糧食的持續供應,王宇派遣商號的船隊,沿著水路前往糧食豐收的南方地區采購糧食。然而,水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旱災導致水位下降,許多河道干涸,船只航行困難。王宇不惜花費重金,組織人力疏通河道,確保運糧船隊能夠順利通行。
在王宇為商號和百姓奔波操勞時,遠在汴梁的家中,卻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消息。他的妹妹王萱,被卷入了一場政治紛爭之中。王萱因其才情出眾,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引起了一位權臣的注意。這位權臣試圖逼迫王萱嫁給他的兒子,王萱堅決不從,因此遭到了權臣的報復。權臣誣陷王萱家族與敵國勾結,意圖謀反。
朝廷接到舉報后,立刻對王家展開調查。王宇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趕回汴梁。他明白,此時必須保持冷靜,用證據洗清家族的冤屈。他一面收集家族多年來對國家和百姓所做貢獻的證據,如資助義學、抗疫救災、平價售糧等事跡;一面通過趙啟等正直官員的幫助,向朝廷說明真相。
在調查過程中,朝廷發現所謂的“謀反證據”皆是權臣偽造。真相大白后,權臣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王家的冤屈得以昭雪。經歷了這場風波,王宇更加明白,在復雜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家族要想立足,不僅要在商業上有所成就,更要堅守正義和道德底線。
旱災終于過去,金國的威脅也暫時得到緩解。王宇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正義的堅持,帶領商號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商號在他的經營下,不僅沒有衰敗,反而因在災荒和危機中的正義之舉,贏得了百姓的贊譽和朝廷的認可,進一步提升了商號的聲譽和影響力。
王宇深知,家族的榮耀和商號的傳承來之不易。他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女,要銘記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和家族的使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守誠信、仁義和社會責任。在他的教導下,王家的下一代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學習商業知識,更注重品德修養的培養,為家族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王偉當年開創的商業傳奇,在歷經風雨后,繼續在北宋的土地上書寫著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