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萬物生長,空間再興
- 田園空間:穿成農家小福寶
- 田螺菇娘
- 1464字
- 2025-07-01 17:45:22
夜空如洗,群星灑落。
林溪站在自己的空間世界里,俯瞰腳下廣闊的靈田、靈池與牧場。空間之核安靜地懸浮在空中,吐息著柔和光芒,仿佛是整個空間的心跳。
但林溪知道,這還遠遠不夠。
要讓青嵐真正強大,僅靠糧食并不足以支撐未來的挑戰。必須建立完整的生產—流通—學術—療養體系,將空間資源化、智能化、系統化。
—
一、空間商貿系統:萬物閣成立!
林溪首先動手構建的是空間商貿平臺,她以空間之核為核心,在農場腹地構筑了一座懸空樓閣:
——萬物閣。
這是一座三層高的靈氣浮閣,外形仿若蓮臺,內里卻容納無數空間節點。
她運用空間跳轉術,連接青嵐城中心集市與各村落糧站,讓**“萬物閣支閣”**布于青嵐各處。
萬物閣功能:
第一層為“糧食兌換廳”,農民可用靈植換取法器、靈藥、糧票;
第二層為“異物拍賣臺”,林溪將空間中多余珍稀礦物、靈獸產物、靈植種子開放競拍;
第三層為“跨界通道”,她設法與鄰近城鎮建立空間臨界點,未來可開展遠距離商貿。
她甚至引入了“空間積分”制度:農民產量、參與值、工藝品產出皆可累積,換取空間特產。
商路通,財路開。
青嵐的靈米、靈棉、玉角牛肉等產品迅速走出本地,成為新興“空間特產”,周邊數十座小鎮紛紛遣商使前來交易。
—
二、空間學宮:育才百年之計
“若只有我一人會用空間之力,終有極限。”林溪明白這一點,因此,她建立了青嵐學宮·空間分院,位于空間世界內一處靈山之間,環境清幽,靈氣濃郁。
她選出幾位資質良好的青嵐孤兒、修士苗子,親自教授基礎空間感應法門、靈農之術、簡易空間陣圖繪制。
同時設立以下三大院系:
1.農靈院
教授靈植辨識、空間種植術、靈田輪作等;
開設“田魂感應”課,讓學生學會與土地對話。
2.工坊院
教授靈器制作、空間儲物術、靈具配比;
聯合萬物閣,生產高效農具與修補符箓。
3.商算院
教空間商路規劃、貨物流轉、倉儲分配;
培養下一代“空間管事人”與“交易導師”。
林溪提出“空間識才”原則,不看出身,只看靈魂與潛力。她也特別收錄一批文盲村婦、殘疾少年、流浪孤兒,按人設法,因材施教。
——三月之間,空間學宮小有雛形,已有三十余名學員出徒,部分已能獨立管理萬物閣分閣。
—
三、藏藥園:生養與療愈的圣地
大戰余波后,青嵐殘傷遍地,林溪深感醫療體系之不足。于是,她在空間農場深處開辟了一座藏藥谷。
此谷由她親手布下“聚靈幻陣”,四季長春,陽光靈雨交替,極適合藥草生長。
她引種了數百種稀有靈藥與藥草種子,并設立分類區域:
北山:生血類藥材,如九花赤草、金靈藤;
南澗:安神寧魂類,如夢澤青蓮、琉璃心草;
東谷:解毒草藥,如千蛇膽、紫銀霜藤;
西坡:外傷藥草,如骨生芝、回春苓。
林溪還創立“養體藥膳閣”,以靈藥入膳,供戰士、百姓調理之用,收效顯著。
青嵐百姓常說:“三日空間飯,勝過外界靈藥湯。”
—
林溪的憂與盼
林溪每日奔波于空間與青嵐之間,盡管勞累,卻越來越堅定。
她已將一座原本為戰爭而生的空間,逐漸轉變為容納希望與文明的家園。
但她心中仍有隱憂。
那一夜大戰后,空間之核偶有不穩定震動,似乎在暗示某種外來干擾。
她曾嘗試深入空間最底層,卻隱隱感受到一股冷意,如一只窺視的眼睛,在等待什么。
“我得趁現在,把系統全部建好……等那東西來時,我們青嵐要有資格說不。”她暗自下定決心。
—
結尾插曲:空間農場節
為慶祝靈田大豐收,林溪發起了第一屆“空間農場節”:
百姓攜手布置靈田花燈,舞草龍、織靈衣;
萬物閣全日免稅,靈食靈酒共享;
學宮學子展示空間種植法術,工坊院展示靈農新器;
林溪親自壓軸施展“空間生靈圖陣”——瞬間引萬畝靈植花開,滿空飛舞,如仙界夢境!
那一夜,青嵐城上下萬民皆醉。
他們終于確信:末日已去,未來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