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六百年后的基建
- 大明:開局為朱棣獻上避坑指南
- 余秦唐
- 2079字
- 2025-07-19 07:26:30
顧誠覺得這就是一個太寬廣的話題。
說上一天也說不完。
“殿下,這個議題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我對六百年后的工商業之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在六百年后的中原有一個外號,叫做基建狂魔。”
“中原疆域遼闊,比現在的大明還要大一些。”
“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的國家,卻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公路,其總長度遠超世界上其他國家,為世界第一!”
“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村村通,也就是每個村,不管這個村有多遠,有多偏僻,便是深山老林之中,也是通了公路。”
“而公路也分幾個層次,最好的則是高速公路,一般都是遇到山體,直接挖洞,開隧道通行,遇水則是架橋,保證公路總體上是筆直的,這樣一來,也就能縮短路程,還能讓汽車的速度更快。”
“其次便是國道,這一條公路連接各省,再然后就是省道、縣道,直接把整個中原都連接起來。”
“我們從家門口開著汽車出發,可以沿著公路到達天南海北,就是這天山都通了公路!”
“其次就是……。”
想要富,先修路。
顧誠也很贊同這個思想。
當然,修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百姓們出行,中原之地的天南地北,想要去哪就去哪。
但是在這大明可能行不通!
第一個就是這人員流動幅度太大,也就不太好管理。
太容易出現亂子。
第二個就是體系的問題了。
這就涉及到太多,制度、治安、律法、規矩、風俗等等都有關系。
朱棣若是直接放開了路權,讓百姓們能夠自由出行,想去哪就去哪,必然會出現一些混亂。
畢竟,治安的條件有限,一旦有人聚眾鬧事,地方上必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歷史上,明初朱元璋規定,百姓離鄉超過百里(約50公里)必須向官府申請“路引”,注明出行目的、目的地及往返時間。
私自外出者杖八十,偷越邊境者處絞刑。
這一制度在永樂年間名義上仍有效。
這時候的明朝實行嚴格的戶籍登記(黃冊、魚鱗圖冊),將民眾劃分為士、農、工、商等固定職業,禁止自由遷徙。
朝廷要求百姓“各守其業,不許游食”,違者可能被列為“逸民”遭抓捕。
為的就是能夠保證各地的治安壓力小一些,同時,也防止一些地方人員流失比較大、出現土地兼并的問題。
顧誠講述完之后,朱棣和道衍和尚都陷入了沉思。
想要富、先修路。
六百年后似乎驗證了這一國策乃是對的。
可說到底,那也是六百年后的中原世界,而非如今的大明王朝!
便是修建了很多很多的路,百姓們也只能是出個存,進個縣城,若是想要出行省,還需報備,要有理由,要有路引。
修路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呢?
朱棣想了想,問道:“先生以為,我大明可要也多多修路?”
顧誠堅定地回道:“要!”
當然要,就算是這百姓們不能出遠門,會受到約束,從而好管理一些,方便地方上的治安,那這路也要修!
“殿下,修路不僅僅是方便了百姓們出行,其實也方便了消息的傳遞!”
“六百年后還有一句話,叫做皇權不下鄉!”
“很多時候,再好的國策,到了縣,也就沒了,縣令治理一縣之地,通常就相當于是地方上的土皇帝。”
“這一縣之地要么就是當地的世家大族說了算,要么就是縣令說了算!”
“這也是天高皇帝遠的弊端。”
“若是修建了路,縮短了天下各州、縣之地的路程,以前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達京師,往后只需要半個月。”
“那么,這消息的傳遞也就快了很多。”
“殿下對于地方上的掌控也會隨之加強,哪一處出現了動亂,都能很快知曉。”
“而朝廷的欽差也能很快到達地方,對各地的州官、縣官進行清查,以防貪官污吏敗壞官府名聲,還欺壓百姓,從而官逼民反。”
“其次,便是也能促進大明的工商業發展,就好比,這江南的荔枝,都能以更低的本錢,運送到北平,以更低一些的價格售賣。”
“商品運輸的成本降低了,價格也隨之降低,普通百姓們也能買的起,促進了消費。”
這個議題確實太大了。
朱棣一時間都沒能完全消化,坐在那里,開始思考著顧誠的每一句話。
道衍和尚也是如此。
在朱棣和道衍的腦海里面,就好比是有一個六百年后的世界拼圖,兩個人正在努力地完善這一份拼圖。
從一開始的法治,再到后來的世界地圖,然后就是六百年后的教育,再到這一次的基建。
顧誠也沒有繼續講述,給朱棣和道衍和尚一個自我消化的時間。
僅僅是這一次議題,一節課。
都能讓他們消化一段時間。
上一次的教育體系還沒講完呢。
下了課。
顧誠則是又去看沼氣池了。
書卷自然是留給了朱棣,他什么時候想看了,再打開看一看,肯定還是看一次上頭一次。
這第一代沼氣池并不是很大。
就一個坑,一條道。
一條放入材料的道,用的是青瓦鋪設,材料被送入坑里面,就直接堵住進料道的口,還有上面預留的竹筒出氣口。
這算是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第一代沼氣池。
如今已經快完工了。
沒有水泥的情況下,工匠們采用的都是建造城墻的那種砌磚技術,同時也要保證沼氣池的密閉性。
這其實也是一次實驗,所以只要是證明這個所謂的‘沼氣池’里面的氣是可以燃燒的就行了。
而材料還需要一段時間發酵,建造好了之后,就算是驗證,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到了冬天,溫度降低,材料發酵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最低也需要三個月,開春溫度變暖,再進行點火實驗,從而驗證其可行性。
“顧先生,您看這大小可合適?”
這項目,自然也是朱高熾在盯著!
所以啊,朱高熾英年早逝,并不完全就是身體體質比較差,更多的還是積勞成疾,給累死了。
顧誠看了看坑的大小,點了點頭。
“可以,開始封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