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顧誠紙上談兵?
- 大明:開局為朱棣獻上避坑指南
- 余秦唐
- 2280字
- 2025-06-20 17:08:58
朱元璋老了沒能收住手中的刀。
把跟隨他打江山的那些武將,殺的只剩幾個了。
朱標一死。
朱允炆為皇太孫。
這皇位也就要落在他的身上。
可朱元璋覺得朱允炆沒有那么大的力氣,可以肩挑大明天下十三省之地。
所以,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障礙。
便動刀,殺了淮西宿將。
而現在,燕王朱棣奉天靖難,朱允炆卻發現,他竟然沒了宿將可用!
須知道,這時候的長興侯耿炳文已經六十五歲了啊!
便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長興侯耿炳文也已經是花甲之年,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朱允炆思量再三,最后還是無奈,同意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下旨,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平叛大將軍。
同時,還有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都督寧忠為右副將軍,率軍13萬伐燕,數路并進,號稱百萬大軍。
以及,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至此,靖難之役也終于打響了。
五月二十二日。
耿炳文掛印出征。
六月十二到達真定,并分兵于河間、任丘、雄縣三路,形成犄角之勢。
朱棣也在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
憑借這個消息,也算是驗證了顧誠之言,他從六百年之后而來,也應該是事實。
燕王朱棣并未猶豫,立即調動兵馬。
一邊防著寧王朱權的大寧軍偷襲自己的后方,一邊又以張玉、朱能、丘福三人為將,對抗耿炳文的三路大軍。
雙方在這一戰的人數上,南軍就占據了優勢。
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多,肯定是夸大其詞了。
但是成建制的衛所兵一共十三萬大軍,那肯定是有的,披甲率百分百,精銳騎兵也不少。
對于朱棣來說,就算是號稱百萬大軍,實際上只有十三萬,卻也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好在,來了一個六百年后的顧誠,告訴他。
此戰必勝!
而耿炳文率兵出戰的消息,也傳到了北平。
“顧施主,長興侯耿炳文來了。”
顧誠正在跟著道衍和尚學圍棋,給自己找一點兒事兒做。
不然,又沒有手機能網上沖浪,天天除了寫寫明史,就是去工坊那邊看看火器的鍛造。
也沒啥事兒。
“耿炳文畢竟是老將,如今年事已高,肯定是力不從心,再也不復往日英勇。”
“殿下奉天靖難的這第一戰,絕對可以打出氣勢來。”
“只不過,接下來面對瞿能、盛庸、鐵鉉、平安、何福這五位宿將,就有些難以討到好處。”
“需要避其鋒芒,克敵以謀。”
道衍和尚看到顧誠落子,眼神閃了一下,神色卻依然淡然,開口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燕王殿下乃是奉天靖難,以清君側、誅奸臣為主。”
“自當不能和朱允炆伐交,便是最后他下令誅殺齊泰、黃子澄,那也要逼他退位。”
“至于這伐兵攻城,乃必要之手段。”
“殿下若一城不克,又怎能以征兵而壯大己身?”
“上善伐謀,顧施主當以為如何謀算,才能讓殿下避開盛庸等人,直取京師?”
顧誠又落一子。
道衍和尚知曉他想要學圍棋,便給了他幾本棋譜。
顧誠閑暇之時,也看了。
不過,紙上談兵終歸是紙上談兵,還是需要實戰來提升經驗值。
但是他到底還是一個新手。
好在,道衍和尚絕對算得上是一位非常合格的老師,能忍!
“大師,你是知道的,我也就是接受了六百年之后的十六年教育,外加一個熟讀歷史。”
“我連一本兵書都沒讀過,紙上談兵都不會。”
“讓我來參謀如何打仗?”
“那完全就是找了一個門外漢來指手畫腳。”
道衍和尚也沒有想到,顧誠會如此實誠。
燕王朱棣那天晚上說他乃是真性情之人,倒也沒有說錯,有什么說什么,并未藏著掖著。
“阿彌陀佛。”
“是貧僧的不是。”
“不過,你也曾有言,此間世界,出了你這么一個變數,未來便不可知也。”
“而如今,你已經改造了地雷。”
“殿下說不定用你改造的地雷,打敗了盛庸,扭轉戰局了呢。”
顧誠看著棋盤上,自己好像要輸了的棋局。
“區區一個地雷,應該很難扭轉戰局。”
“我雖然沒有讀過兵書,但是……我可能還是看到過一些經典的戰爭例子。”
“記得一些兵法。”
“比如,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這十六字兵法。”
道衍和尚一聽,就愣住了。
手中的黑子,遲遲沒有落下。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
“此十六字深諳兵法之妙,能悟出此法之人,必定也是一位兵法大家!”
顧誠自豪道:“那是自然!”
道衍和尚問道:“此人是誰?”
顧誠搖搖頭,笑著道:“不可說,不可說。”
隨后,話題一轉。
“大師,我又記起來,明朝萬歷時期,有一位名將,名叫戚繼光,此人能征善戰,乃明朝后期一位有著赫赫戰功的大將軍。”
“戚繼光在抵御倭寇之時,發明了一個戰陣,名叫鴛鴦陣!”
說到這里。
顧誠一下子又激動起來。
立即去找了紙筆,開始給道衍和尚畫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隊長一人,隊員十人,兩兩又為一組。
配備火銃、狼筅、盾牌、腰刀等。
這種陣型非常靈活,長短兵器皆有,可謂是能攻能守。
當然,鴛鴦陣主要針對的還是倭寇,而倭寇則是步兵,手中的兵器也都是武士刀。
戚繼光創造的鴛鴦陣便是專門針對手持短兵器武士刀的倭寇武士。
所以,鴛鴦陣遇上了騎兵,也還是有很大可能一擊即潰。
顧誠畫完之后,就給道衍和尚講述了鴛鴦陣的陣型,以及主要對抗的敵人。
道衍和尚一邊看著圖紙,一邊聽完顧誠的講解。
“此戰陣在對抗短刃步兵上,可謂是奇妙。”
“然,若是對上騎兵……。”
顧誠接話道:“不錯,這個就是專門針對手持短刃的步兵,倭寇從倭1奴1島上乘船而來,侵犯大明東海之濱。”
“他們居于島上,自然沒有牧場,也就沒法放牧,故此,全都是手持腰刀的武士,鴛鴦陣也就是專門針對他們而創造出來的。”
“不過,我覺得,在戰場之上,這樣的陣型,還是有著很大的作用。”
“敵軍也不可能都是騎兵,必然也有步兵,而鴛鴦陣的靈活性,再加上火銃手,絕對能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道衍和尚這才點點頭,也不打算下棋了。
這盤棋,他是真的有一點兒下不下去。
“貧僧這就讓世子寫信,把這些告知于殿下!”
顧誠看著道衍起身離開,又看了看棋盤,嘴角勾起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