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底氣!
- 大明:開局為朱棣獻上避坑指南
- 余秦唐
- 2040字
- 2025-06-17 10:19:41
朱棣喊出奉天靖難,那也是有底氣的。
大明親王之中,好像也只有他有著這個底氣,也是朱允炆最忌憚的王叔。
畢竟,朱棣乃是第一代戍邊藩王,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又是中山王徐達的女婿。
朱棣的底氣也就來自于他跟隨中山王戍守的北平邊關之地。
說白了。
他喊出奉天靖難,可以快速地收服通州、薊州、遵化、密云四城,擁有一萬大軍。
這就是他的底氣!
有了兵馬,想要攻城,也就有了人。
有了人,自然也就有了無限未來!
而如今,他還有了顧誠這么一位穿越者,直接給他獻上了避坑指南。
朱棣的底氣也就更足了。
他想也沒想,直接提前奉天靖難,先發制人,不再受制于人。
以最快的速度殺死謝貴、張昺,掌控北平府城,然后拿下四城,再占據居庸關、松亭關。
以十余天的時間,把北平打造成為鐵通一塊。
拿下松亭關之后。
朱棣就立即下令,不再繼續攻城,而是先消化這一府四城兩關之地。
首先就是提拔了朱高煦、張玉、朱能、丘福、張信五人,每一位都獨領一軍。
再加上朱棣自己的親軍,就是六路大軍。
朱棣讓朱高煦、張玉等人各自守住一城一關。
他則是寫信,想要拉攏遼王、寧王、代王等周邊的藩王,跟著他一起奉天靖難。
首先就是遼王朱植,這位戍守在遼東的戍邊藩王,負責抵御高麗,也是執掌著兵權的親王。
其藩王封地在遼東廣寧,也就是在北平的東北,在朱棣的后方。
他想要南下奉天靖難,遼東之地必然要被捏在手中,以防后院起火!
關鍵是,朱植還是武定侯郭英的女婿!
若是能夠拉攏朱植,也就能夠拉攏武定侯郭英,讓他不得不跟著一起奉天靖難。
其次就是寧王朱權,其封地在大寧,位置在北平的西北方向。
若是遼王、寧王這兩位戍邊藩王能跟著他一起奉天靖難,絕對可以很快把持黃河以北地區。
特別是寧王朱權手中的大寧軍,絕對是騎兵精銳。
若是能夠獲得這一支騎兵精銳,朱棣覺得自己的底氣也就更足了。
寫完信,讓使者們想辦法,最好能送到幾位親王的手中。
朱棣又看起了地圖。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再加上顧誠泄露的天機。
這往后他要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面對大明洪武最后的幾位名將了。
“本王……等著你們!”
朱棣會怕嗎?
歷史上,便是沒有顧誠,他也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后還是耗住了盛庸、鐵鉉等人。
讓自己的部將牽制住他們之后,直取南京。
自然是有著梟雄之心,也是一位心性堅韌之人。
朱棣布置好一切之后,趁著還有一些時間,帶著少許人馬,直接連夜趕路,回到了北平。
他還需要顧誠這位來自于六百年之后的人,繼續為他指點。
回到王府。
朱棣直接就來到了別苑。
卻沒見到人。
從老管家的口中得知,顧誠和道衍現在在西院那邊,又連忙邁步,大步流星地去了西院。
“殿下!”
道衍和顧誠也有一些意外。
怎么這個時間節點,朱棣回北平了。
朱棣看著顧誠,有一些欲言又止。
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
道衍和尚則是先一步開口,給了朱棣一個驚喜。
“殿下,顧施主對火器也有一些了解。”
“此番,我們在顧施主的指點之下,造出了鐵質地1雷,威力比之以前更大了一些。”
確實是大了不少。
因為鐵鑄造的地1雷更大,裝填的火藥更多,空間也能更密閉一些。
朱棣一聽,愣了一下。
很快又反應過來。
“本王可否看一看這鐵質地1雷?”
道衍和尚連忙讓人去拿了一個過來。
這個鐵質的地1雷外表用的還是鐵汁澆注方法,成本增加了一些,不過效果還是不錯的。
鐵汁澆注要比鐵匠掄錘的速度快很多,就是這良品率還有待提高。
不過嘛。
地1雷相當于是一次1性1火器。
不像是火炮,要使用很多次。
朱棣伸手接過地1雷,發現這玩意還是比較重的。
“殿下,小心一些,這些個地1雷不能猛烈碰撞,就這么高的地方掉在地上,都有可能當場爆1炸。”
顧誠連忙提醒了一下。
朱棣一聽,立即用上了雙手。
外表看起來,好像也看不出個什么來。
“能否驗證一二,本王看一看,其威力到底有多大?”朱棣對顧誠問道。
顧誠則是看了看道衍。
道衍開口解釋,“殿下,若要驗證,最好還是在城外,其威力很大,很容易驚嚇到周邊百姓。”
“他們還以為王府之中出了什么變故呢。”
朱棣現在煩心事兒不少。
卻還是點點頭。
先看一看這地1雷的威力。
朱棣、朱高熾、道衍、顧誠、金忠、馬和等一行人,帶著兩顆鐵質地1雷,到了北平城外。
隨便找了一處偏遠一點兒的地方。
侍衛挖了一個坑。
再小心翼翼把地1雷埋進去。
然后引線留好,標記好地方。
遠遠地,射出一支帶火的箭。
“嗤!”
引線被點燃了。
眾人離得比較遠,也能隱約聽到一些。
隨后。
“轟!”
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
如悶雷一樣。
只覺得腳下的大地都顫抖了一下。
朱棣早已經習慣了火炮巨大的響聲,卻對眼前這一幕,還是略顯震驚。
沖天而起的塵煙,地上的一個大坑。
都在展示著地1雷的威力。
“嘶。”
朱棣先是一愣,接著又是一驚,隨后則是一喜。
“甚好!”
“先生一人便可抵千軍萬馬也!”
朱棣也有著火力1不足1恐懼癥,自己那數萬兵馬,還是太少了。
對上朝廷的幾十萬大軍,根本就沒有一點兒勝算。
他需要強大的火器,也需要大寧軍的精銳騎兵,需要更多的人馬,需要更多的火炮、火銃……。
而現在,他需要更多的這樣的地1雷!
朱棣一直都覺得火炮的潛力還非常大,若能改良,必定能成為戰爭決勝的關鍵。
可是,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而現在,他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