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這東西不能只用來放煙花!
- 大明:開局為朱棣獻上避坑指南
- 余秦唐
- 2063字
- 2025-06-16 08:43:14
道衍和尚覺得顧誠所描述的改良后的火銃、火炮確實是可行的。
畢竟,當年火藥出現的時候,中原人只是用來放煙花。
一直到后來,才有人創造了火炮。
到現在,已經有了盞口銃和碗口銃,還有將軍炮。
盞口銃適合守城。
將軍炮適合攻城。
朱棣在跟隨中山王徐達鎮守北平的時候,就見到過火炮對陣騎兵的大場面。
他也很清楚這些火炮在戰場之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也一直想要擁有更多的將軍炮。
但是因為鐵的產量不高,而火炮對鐵的質量要求又是非常高。
不然,很容易就炸膛了。
道衍帶著顧誠來西院這邊,讓他看一看王府鍛造火器的地方,就是想要讓顧誠提一提意見。
此起彼伏的打鐵聲,空氣中夾雜著一股子有點兒難聞的味道,其中還有火藥味兒。
“顧施主可知曉該如何改良火銃、火炮?”
顧誠微微搖搖頭,他是歷史專業畢業的,高中也是選的文科,對于物理、化學也只是僅存于初中和高一的知識點。
大學的時候,課程之中也有火器演變史。
可要說如何改良火器,如何鍛造火器,這些都是理科生應該學習的內容。
“我知道的不多。”
“雖然在六百年后,這些個資料,并不是很難查,可核心的技術,肯定是被封鎖著的。”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封鎖,禁止人去學,而是這些專業知識需要你身在那個行業,才能學會。”
“我是教學生學歷史的,并不是造火器的老師。”
“我只知道三點,第一個,就是火藥,我們現在用的火藥,其實還能繼續改良。”
“至于如何改良,我也只是聽人說什么一硝二碳三硫磺。”
“除此之外就不知道了。”
“第二個,那就是鐵,要先煉焦,要用焦炭來煉鐵,有一種方法叫做高爐煉鐵法。”
“至于如何用高爐煉鐵,我也知道。”
“還有一個灌鋼法,至于什么叫做灌鋼法,我也不是很清楚,要是能夠得到鋼,那么炮膛的質量就會更好一些。”
“第三點,我雖然不會造,但是我看到過,可以先畫下來,讓工匠們看一看。”
“或許,這也能夠成為他們研究的一個方向。”
顧誠既然打算抱住了朱棣這個大腿,那自然也要展現一下自己的價值。
道衍和尚聽完,就直接帶著顧誠來到了后院廂房的一個房間里面,讓人準備好筆紙。
顧誠道:“大師,最好是炭筆。”
木炭做成的炭筆實用性并不高,沒幾下就禿了。
但是現在要畫畫,肯定還是炭筆更好一些,畫出來的畫,才能更加一目了然。
道衍點了點頭,讓人去弄來最好的木炭,然后削成了一根很細很細的木炭棍。
顧誠手握炭筆,在紙上開始畫畫。
第一個就是紅衣大炮。
在世界史中有過記載,最早是荷蘭和葡萄牙兩國創造的火炮,也是依靠著火炮之威,他們才能縱橫海上,成為海上霸主。
顧誠也很快就畫出來了,然后開始講解道:“這個叫做紅衣大炮,乃是明朝后期,由西洋那邊的國家的海軍傳過來的,也叫做紅夷大炮。”
“西洋人后來依靠這種火炮縱橫于大海之上,成為了海上最強霸主。”
房間里面就道衍和尚、顧誠兩人。
他也就能直接說出紅衣大炮的出處,同時,也透露一下西洋國家的發展。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時候,大明還是很強的。
那時候,西洋之地的最強應該是葡萄牙。
等到明朝萬歷時期。葡萄牙逐漸沒落,最終被西班牙所替代。
“火藥的研究非常危險,我不建議在王府之中研究,最好,可以在城郊之地,建立一座堡壘。”
“研究火藥的工匠們,都只能在里面研究,任何物品,都不能帶出去。”
“萬一在研究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火藥直接被引燃,然后就這么炸開,整個王府都有可能會被夷為平地。”
這可不是開玩笑。
也不是顧誠怕死。
而是不想就這么窩囊的死去啊。
道衍和尚表示記下了,“等到殿下回來,貧僧會向殿下講明,在城外建立一座營地,專門用來研究火炮。”
“先生畫出來的這紅衣大炮,看起來就好像是更大一些的虎尊炮。”
“以先生之言,這西洋人的火炮手藝,也是從我們中原偷學過去的?”
顧誠解釋道:“是啊,我們這時候的火炮技術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但是后來太平盛世了,好幾位皇帝都不太重視火炮技術的持續研究和改良。”
“而西洋人偷學之后,就覺得火器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便一直加大力度研究。”
“后來,他們的火炮技術就超過我們了。”
“而到了清朝時期,國家實行什么閉關鎖國,中原之地看起來是形勢大好。”
“然而,西方的世界已經開始了超速發展,擁有了非常強大的堅船利炮。”
“西洋人就狠狠地給中原人上了一課!”
“要不是中原人之中有著很多愛國之人,有著很多看清了國際形勢,開始救亡圖存,這才改天換地,有了六百年之后的盛世中原。”
道衍聽完,微微深呼吸一口氣。
“阿彌陀佛。”
他念了一聲佛號之后,這才打開了門。
朱高熾估計也是聽說道衍帶著顧誠來到了這西院,便也跑過來了,這會兒也站在門口。
“大師。”
道衍看著朱高熾,“世子來了也好,剛好可以進來聽一聽。”
說完,便讓開了身子。
朱高熾伸手示意身邊的兩位老匠先進,表現的十分謙遜有禮。
等到他們走進來之后。
道衍才把顧誠畫出來的紅衣大炮,拿起來,給眾人展示著。
“世子,此乃顧誠施主所畫,名為紅衣大炮,這是炮膛、這是炮彈。”
“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整體形狀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我們把火藥裝填在這里,然后再從炮口塞進炮彈。”
“點燃引線之后,引線引燃炮膛里面的火藥,火藥炸開,便能射出炮彈,炮彈也有引線,射出去之后,落在敵軍之中炸開。”
“這便是紅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