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項改革的措施得到皇帝和內閣的大力推行,拿上這次朝會來議本就是走個過場,再加上改革的舉措又限制在浙江推行,殿內就算有些官員心生不滿,也不敢和大權在握的皇帝作對;
于是乎,弘光新政的五項措施,得到眾臣一致同意!
接下來,便是要確定實施這些改革的人選了;朱元璋和內閣早已達成一致,接下來只是走一個程序問題罷了。
正所謂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
朱元璋留下了內閣三人、吏部尚書張慎言、戶部尚書沈廷揚、兵部尚書呂大器;
免得人多嘴雜,又冒出什么彈劾出來拖后腿......
呂大器有些失落,深吸了一口氣,又抬頭看了看偌大的奉天殿,皇帝果然還是計較他最開始迎立潞王;
他空有一番報國之心,卻淪為了一個打雜的兵部尚書,他知道,皇帝是要任命左都督和浙江都指揮使司指揮使了,所以才留下他;這次之后,兵部也沒什么機會再露臉了......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失落,也不再逗他,直接問道:
“呂愛卿,你以為誰可接替你任兵部尚書?”
“臣舉薦......”
嗯?呂大器猛的抬起頭,不解的看著皇帝,又看了看內閣三人;
他們都一邊笑著,一邊看著呂大器;
“呂尚書,皇上問你,你覺得誰可以接替你擔任兵部尚書?”
史可法重復了一遍皇帝的話。
啊,這是什么意思?呂大器和張慎言對視一番,心中有些猜想,但又不敢相信。
朱元璋開門見山說道:
“呂大器,朕決定改你為都督府左都督,兵部尚書有缺,你可有人選,還是說,你不愿就任都督府左都督?”
呂大器不可置信,皇帝氣胸寬闊如此?不計前嫌就算了,還重用他!
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二者之間最好別有什么不應該有的關聯,呂大器自然知曉這個道理,這個兵部尚書,他不該舉薦。
“兵部與都督府互為制衡,臣不該也不知何人能擔此任,但憑陛下吩咐,令旨一到,臣即可交印卸任!”
張慎言撇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呂大器,不是,這就被收買了?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這呂大器果然沒用錯!
“既然如此,那呂愛卿先兼著兵部的差吧;朕和內閣決定任京口總兵劉肇基為浙江都司指揮使,鄭成功為浙江兵備道兵備官,兵部可有意見?”
呂大器能有什么意見,敢有什么意見;總不能前腳皇帝給他升官,后腳他就給皇帝使絆子吧?
“臣完全贊同,只是鄭成功當下生死不明......”
朱元璋抬手打斷了他:
“這無妨,吏部的意見呢?”
張慎言苦笑著贊同,他除了贊同還能干什么?連兵部都沒什么意見,他這個管文官的難不成還不服?
“浙江巡撫,朕以為可派前北京兵部尚書張國維擔任,吏部以為如何?”
張國維為人寬惠,深得人心,在所轄百姓遇災時亦能為民請命,不避權貴;在此之前,就擔任過浙江巡撫;
不論是讓浙江由亂到治,或是在浙江推行改革,用此人都十分妥當。
張慎言的眼皮跳了跳,皇帝是有備而來啊,這些事都沒和吏部商量過,這是要把吏部架空的意思嗎?
“陛下說可那就可。”
朱元璋見所有的事都如他所料,滿意的笑了笑,讓眾人各忙各的去吧;
張慎言卻不愿走了,他得趕緊刷一波存在感,否則,吏部真要被內閣越權了,再說了,內閣能越權,他吏部也能越過內閣直接向皇帝直奏。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先前陛下命吏部為獨立的新器司設定官職品級,吏部已經擬訂完畢,請陛下預覽;另外,請陛下為新設立的新器司御名。”
朱元璋看了一眼內閣,他倒是很樂意臣子們越過內閣直接向他匯報,但眼下,他還是將奏本傳給內閣幾位一起看;
內閣看后都紛紛點頭,以示贊同;
朱元璋卻對有些細節不太滿意,尤其是名字和官名;
“朕以為,這名字不好,不如就叫新器院,這官職也不好聽,朕以為......”
“就叫左都教授、右都教授吧!正一品;下設左右侍郎;再下一級設教授。”
殿內幾人面面相覷,這教授是各地府學的最高教官,只有從九品;
放在新器院里,雖是有些奇怪吧,但又莫名的契合......
眾大臣便連呼陛下圣明。
......
崇禎十七年七月初三;
上喻:
“復設總督府,改兵部尚書呂大器為左都督。”
“啟戍籍張國維為浙江巡撫、升京口總兵劉肇基為浙江都司指揮使,編練浙江新軍。”
“錦衣衛指揮同知鄭成功以數十步卒,破五十余騎兵,名震浙南,升為浙江兵備道兵備官。”
“原浙江巡撫張秉正、兩浙轉運鹽都指揮使司巡鹽御史李挺,勾結倭寇,謊報軍情,著廢除謚號,開棺鞭尸!”
“設新器院,以前內閣輔臣蔣德璟為左都教授,原新器司郎中宋應星晉左侍郎,兼任工學館教授、吳又可為醫學館教授、方以智為物理館教授、薛鳳祚為算數館教授。”
“又聞浙江大亂,百姓不堪倭寇其憂;帝憐之,免全省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命浙江巡撫張國維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仕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新政,與民更始。”
“內閣請澄清吏治,重啟考成法;為便利各省貿易,又請復設浙江市舶司;帝皆許之;命內閣、吏部、戶部、浙江巡撫一體通辦。”
“浙江巡鹽所得計七十二萬兩,誠意伯劉孔昭、靈璧侯湯國祚等蓄意謀反,按律當誅,計抄沒五十一萬兩白銀;徐國公等勛貴,捐獻銀四十萬兩;合計一百六十三萬兩;帝憐天下諸臣、各方將士欠俸欠餉日久,特命恩賞;湖北、江西、南直隸、浙江平叛有功,優先發放。”
......
朱元璋忙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這幾日,他除了日常在軍營騎馬射箭,進行減肥以外,就是前往設在定淮門外,夾在秦淮河和長江之間,毗鄰龍江船廠的新器院了;
畢竟新器新器,總得造出些什么東西來才好;
可控熱氣球短期內不可實現,之前制造的巨型孔明燈離有實戰價值還尚遠;
只好換個路子,在朱元璋不斷的提點下,加之宋應星本就有利用水流作為動力的經驗,新器院成功制造出了第一臺車床!
雖然只是用水力來制造一些齒輪,而且還只是實驗性質,不能投入到生產中,但對大明工業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這天,朱元璋如往常一般,正準備出宮前往新器院,剛踏出武英殿的大門,便只聞高弘圖其聲,不見高弘圖其人;
“陛下,陛下,緊急軍情,緊急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