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突圍 (四)
書名: 戰術小隊:我在華北打游擊作者名: 北海的狼本章字數: 1917字更新時間: 2025-07-09 10:57:18
“你們有沒有帶克萊莫?”
蕭海平意有所指,他解下背囊,從里面掏出兩個綠色長條狀的盒子,其他三個人一看就知道他說的是什么玩意兒了。
“這玩意對付鬼子簡直再合適不過了,塑料殼體,鬼子的掃雷器掃不出來。”
“再配合遠程遙控引爆或者絆線起爆,嘿嘿,夠他們喝一壺的。”
“當然有帶,只不過這玩意一般是用在狙擊陣地防衛當中。”夏陌也解下背囊,從里面掏出兩枚“此面向敵”,“但是現在情況特殊,我可以勻一枚出來。”
“老邵?”蕭海平把這個問題拋給邵楚鑫,后者在看到他手上的克萊莫地雷的時候,正跟黃泉小聲說著什么。
“哦,我這里也有兩個,然后黃泉那里也有兩個。”邵楚鑫指指自己,“老蕭,想怎么玩?”
“那還用問嗎?”蕭海平樂了,“當然是去鬼子必經之路上埋伏他一手,先殺他一個回馬槍,讓他們搞不清楚我們的虛實。”
“其他的,等完成這一次伏擊之后再做打算。”蕭海平關上步槍的保險,“誰去山頭上放兩槍勾引一下鬼子?”
“還是我去吧。”夏陌指指還沒裝消音器的槍口,“找個我能打到他們,他們打不到我的距離,隨便放兩槍,打傷不打死就是了。”
“行,小心點鬼子的機槍。”蕭海平點頭應下,“老邵,接下來看咱的了!”
剩下四人目送著夏陌帶著她的步槍靈巧地穿梭在密林之中,很快消失不見,立刻開始圍繞著四發克萊莫與66式地雷開始忙活。
“哎,別說,這38年的環境就是好,哪怕隨手一丟,然后用電遙控起爆,鬼子恐怕都沒法發現。”
邵楚鑫一邊在來時必經之路的土坎附近的草叢里部署好一枚克萊莫地雷,一邊發表著自己的感慨。
“我看還是保險一點比較好,設置絆線和遙控引爆的雙重起爆方式,做個保險嘛。”
“也行。”邵楚鑫從背囊里掏出M57引爆器,小心翼翼地將其與克萊莫地雷相連接,“這樣更穩妥些。”
“至于剩下兩枚……”蕭海平斟酌了一下,“咱倆把它們留在待會夏陌的槍響后,鬼子機槍組和擲彈筒組可能占據的第一射擊位上,給他們來個大驚喜!”
一切都部署妥當之后,遠處已經傳來鬼子發現車轍印后追擊而來的卡車引擎聲音。
“來者不善吶。”蕭海平抽出背包上固定的M72A7,依著大樹放下,“夏陌開槍之后,我先對鬼子卡車做阻斷射擊。”
“接下來鬼子會按照遇到伏擊的標準操典,占領兩側有利地勢,那兩枚克萊莫就該派上用場了。”
“克萊莫地雷一旦起爆,老邵,你和幽蘭戴爾的機槍立刻全速朝鬼子的卡車傾瀉火力,第一波就要把他們打懵,接著我們扔煙霧彈撤離,始終把它們吊在我們身后,給楚決他們突圍撤離創造窗口。”
說完,蕭海平打開HK416D的保險,把全息瞄具后串聯的三倍增倍鏡撥了上來,這才重新松開步槍握把,抓起了火箭筒。
他打開折疊起來的機械瞄準具,右手大拇指撥開發射鍵上的保護蓋,將柱狀準星對準那條響徹著卡車引擎轟鳴聲的土路。
視野里,兩輛卡車的身影越來越近了。
忽然,兩聲清脆的槍聲從蕭海平他們后方的半山腰上響了起來。
夏陌用兩發77格令競賽彈,再次宣告了她精湛的射術有多嚇人——駕駛第一輛卡車的日軍士兵,轉瞬間被兩發呼嘯而至的彈頭命中胸口左右兩側,瞬間喪失意識殞命當場。
沒等卡車副駕駛上的人反應過來。蕭海平的手指猛地壓下擊發按鈕,那發預先裝好,半破甲半高爆火箭彈彈頭,在半秒鐘后精確撞碎擋風玻璃,飛進卡車駕駛室起爆!
金屬射流與預制破片組合而成的戰斗部在貫穿駕駛室和坐在左側副駕駛座位上的日軍小隊長的身軀后,動能不減。
向后打擊卡車車廂里那些還沒反應過來的鬼子,也就是說,還沒跟蕭海平他們遭遇,兩輛車上的鬼子先減員四分之一!
“轟!”
又是兩聲爆炸。
對日軍來說,歹毒的敵人將地雷丟在路邊草叢中,此刻引爆正好又席卷了兩輛卡車正往下跳的皇國勇士們!
一千多枚鋼珠在炸藥推動下高速向四周散射,打的兩輛車上的鬼子叫苦不迭卻又無可奈何,還沒從車上跳下來的機槍組和擲彈筒組倒是比較幸運,只有些輕傷。
只不過他們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
伴隨著日軍按照操典展開,預先布設在兩側火力陣地上的克萊莫也被觸發,這下別說見到機槍組和擲彈筒組了,機槍和擲彈筒還能不能用都是問題。
就在此刻,邵楚鑫和幽蘭戴爾的機槍火力瞬間從正面襲來,5.56毫米口徑子彈蠻不講理地將剛剛下車,正處于懵逼狀態下的日軍士兵挨個點名!
兩人都繼承了戰斗應用大隊隊員高超的射擊精度和良好的武器使用習慣,打出一個又一個長短點射,像是牧羊人驅趕著羊群。
只不過這次羊群迎接的,卻是蕭海平他們三個人射出的冰冷彈丸。
“有心算無心的感覺,就是他媽不一樣!”
邵楚鑫清空了他槍上掛著的這個100發彈鏈盒,卻沒再開火,而且取下煙霧彈朝著日軍的方向丟了過去。
“嘖嘖,從地雷先后炸響那一刻開始,他們已經喪失戰斗能力了。”蕭海平也沒有更換已經處在空倉掛機狀態下的步槍彈匣,同樣抽出一枚煙霧彈扔向日軍車隊的位置,“咱們撤!引開他們!讓他們進山跟咱們打游擊!”
“在山上,這里就是他們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