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一場空前盛大的冊封典禮在紫宸殿舉行。金碧輝煌的殿堂內,冠蓋云集,內外命婦、宗室勛貴齊聚一堂。禮樂莊嚴,儀仗煊赫,其規格之隆,場面之盛,竟隱隱壓過了當年珍貴妃的冊封禮,恍惚間竟有封后大典的威儀!
群臣心中雪亮:這哪里僅僅是冊封淑貴妃?這分明是皇帝借這場盛典,向天下昭告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雍公主武瞳眸的生母,從此便是淑貴妃皇甫諾雁!冷宮中的廢妃楊氏,與雍公主再無半分瓜葛!皇帝這是在用最隆重的儀式,為女兒重塑出身,徹底斬斷那段不堪的過往!
鎮遠將軍皇甫攻立于勛貴前列,看著高臺上身著貴妃翟衣、儀態萬方的阿姊,心中激蕩難平!他暗自慶幸當初力勸阿姊應允此事的決定是何等明智!皇甫家沉寂多年,終于借雍公主之勢,重獲圣眷,重返權力核心!
典禮最令人側目的環節,是皇帝特許內外命婦依序上前,向淑貴妃行覲見之禮。此乃皇后才享有的殊榮!這份破格的恩典,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深潭,在眾人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皇帝對雍公主的寵愛,已到了何等無以復加的地步!為了她,竟不惜打破祖制,將一位貴妃抬至如此高度!
冊封禮畢,盛大的晚宴在紫宸殿拉開帷幕。珍饈美饌,觥籌交錯,絲竹管弦之聲不絕于耳。眾人紛紛向淑貴妃敬酒道賀,殿內一派喜慶祥和。淑貴妃端坐主位,接受著眾人的恭維,面上維持著得體的微笑,心中卻感慨萬千。
“陛下駕到——!”殿外太監一聲高亢的通傳,瞬間壓過了所有喧囂。
殿內瞬間寂靜。所有人離席起身,匍匐在地,山呼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身著常服,步履沉穩地步入殿中,目光掃過跪拜的眾人,最終落在高臺之上光彩照人的淑貴妃身上,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他落座御座,沉聲道:“平身。”
眾人謝恩起身,各自歸位。皇帝向侍立一旁的曹德遞了個眼色。曹德會意,上前一步,朗聲道:“奏樂!開宴!”
悠揚的樂聲再次響起,身著霓裳的舞姬魚貫而入,準備獻舞。就在這歌舞升平即將重啟的剎那,一道纖細的身影如同離弦之箭,猛地從席間沖出,“撲通”一聲重重跪倒在御座之前!
“臣女司馬靈,永清長公主之女,參見陛下!求陛下為臣女與臣女之母做主!”
清脆而帶著哭腔的童音,如同驚雷炸響!殿內瞬間死寂!所有目光齊刷刷聚焦在那個跪在御前、身著丫鬟服飾、身形單薄的小女孩身上!
在淑貴妃的冊封盛宴上喊冤?!這簡直是……晦氣沖天!大逆不道!
司馬靈不顧四周投來的驚愕、鄙夷、甚至憤怒的目光,仰起小臉,淚水漣漣,聲音卻帶著孤注一擲的決絕:“臣女自知今日乃淑貴妃娘娘大喜之日,本不該以此等家事攪擾盛典!然……然家母已被家父欺凌至生死邊緣!臣女走投無路,唯有冒死覲見!求陛下看在手足之情上,救救臣女的阿母!救救我那無辜慘死的弟弟啊!”她說到最后,已是泣不成聲。
皇帝武信的目光落在司馬靈那張淚痕交錯的小臉上,當聽到“永清長公主”幾個字時,他深邃的眼眸驟然一縮!塵封的記憶如同被撬開的匣子,一個模糊而嬌縱的身影浮現出來——那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武令儀。
“抬起頭來。”皇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司馬靈依言抬頭。那張臉,依稀帶著幾分永清長公主年少時的影子,更帶著幾分她外大母王皇貴妃的輪廓!皇帝的心弦被狠狠撥動了一下,聲音低沉了幾分:“你方才說……你阿母被駙馬欺凌至生死邊緣?你弟弟……無辜慘死?細細道來!”
司馬靈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強忍悲痛,將家中慘劇一一道來:“臣女阿母,乃先帝親封永清長公主武令儀。家父司馬適,承襲司馬家爵位。數月前,阿母前往寺廟進香歸來,撞見……撞見家父與其乳母在房中……行茍且之事!阿母悲憤交加,與家父發生激烈爭執……從內室一直吵到閣樓露臺……推搡之間,家父竟……竟將身懷六甲、即將臨盆的阿母,從高高的樓梯上推了下去!”
殿內響起一片壓抑的驚呼!
司馬靈的聲音因痛苦而顫抖:“阿母……阿母當場早產,誕下我那可憐的弟弟……可弟弟……弟弟生下來便沒了氣息!阿母抱著弟弟冰冷的身體,日夜以淚洗面,痛不欲生!她悲憤之下,說要入宮告御狀,求陛下主持公道!家父……家父怕丑事敗露,竟狠心將阿母囚禁于府中,斷絕她與外界一切聯系!臣女……臣女是假扮族姊的丫鬟,才得以混入宮中……求陛下明察!為我阿母伸冤!為我那未及睜眼便夭折的弟弟討個公道啊!”
字字泣血,句句錐心!殿內一片死寂,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淑貴妃冊封的喜慶氛圍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重的壓抑與無聲的驚濤駭浪。
皇帝沉默良久,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此事……朕已知曉。明日,朕自會為你做主。你先退下吧。”
司馬靈重重叩首:“臣女……謝陛下隆恩!”隨即在太監的引領下,踉蹌退下。
樂聲再次響起,舞姬們重新起舞。然而,殿中眾人早已無心欣賞。每個人心中都翻涌著復雜的情緒:震驚、同情、唏噓、算計……永清長公主武令儀——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名字,連同那段塵封的、充滿血腥與傾軋的往事,再次被血淋淋地揭開!
武瞳眸坐在淑貴妃身側,白紗后的眼眸充滿了困惑。永清長公主?阿耶的姐妹?她為何從未聽說過?她所知的,只有太后親生的永安長公主、養大母敬明太后的女兒永壽長公主,以及自己那遠嫁鬼方親姑母的永福長公主。這位永清長公主,究竟是誰?為何宮人對此諱莫如深?
然而,對于殿中那些歷經兩朝、深諳宮廷秘辛的老臣勛貴而言,“永清長公主”五個字,卻如同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涌出的是無盡的唏噓與復雜難言的情緒。
永清長公主武令儀,那是先帝最璀璨奪目的明珠!她是寵冠六宮的王皇貴妃唯一的女兒,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其受寵程度,比之今日的雍公主,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王皇貴妃當年權勢熏天,連身為皇后的當今太后都需避其鋒芒。她更育有一子,被封為“雍王”,聰慧過人,深得先帝喜愛,一度被視為儲君的有力競爭者,與當時的太子,也是如今太后的親子分庭抗禮。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太子突然病逝,朝野震動。就在眾人以為雍王將入主東宮之際,先帝竟突然病危,在病危的彌留之際,留下遺詔,遺詔的內容是傳位于當時并不顯眼的膠東王——如今的皇帝武信!緊接著,更傳出王皇貴妃與雍王謀害先帝的驚天秘聞!先帝駕崩后,這對曾經煊赫無比的母子,竟被賜予“殉葬”的結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永清長公主,便是在這場滔天巨變之前,早已風光大嫁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頂級門閥——上三族的世家司馬家,家主的庶子司馬適。司馬家當時全力支持雍王,而永清長公主則成為了雍王與司馬家聯姻的工具。幸而永清長公主也喜歡司馬適,而司馬適娶永清長公主則是更好的能繼承父親的爵位。兩人剛開始時,夫妻關系還是很不錯的。后來新帝登基,司馬家才發現押錯了寶。
新帝剛剛登基,礙于世家盤根錯節的勢力,隱忍不發。永清長公主雖因夫家勢力得以保全性命,卻也徹底失去了往日的榮光,成為新朝刻意遺忘的邊緣人。
隨著當今皇帝勵精圖治,大力打壓世家門閥,顯赫一時的司馬家迅速衰落,從上三族的世家淪落至下三族的世家,風光不再。失去了母族庇護和夫家依仗的永清長公主,境遇更是急轉直下。那個曾經驕縱跋扈、受盡萬千寵愛的天之驕女,在嘗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后,早已褪去所有鋒芒,變成了一個沉默隱忍、顧全大局、甚至有些怯懦的婦人。京中貴族宴會,早已不見她的身影。她如同被遺忘的塵埃,消失在權力的視野之外。
更令人扼腕的是,當年鬼方求親,指名道姓的要娶的正是這位最受寵的永清長公主!王皇貴妃愛女心切,在先帝枕邊哭求,最終以豐厚嫁妝為代價,說服先帝,將和親的人選換成了皇帝武信一母同胞的親姐姐——永福長公主!永福長公主遠嫁鬼方,至今不知處境如何。這份血仇,皇帝武信,又豈能真正忘卻?
如今,聽著司馬靈泣血的控訴,看著那酷似王皇貴妃的面容,皇帝心中翻涌的,是積壓多年的怨恨?是對手足遭遇的復雜悲憫?還是對權力傾軋下個體命運的冷酷審視?無人知曉。只有那殿中重新響起的、卻顯得格外空洞的樂聲,在訴說著宮廷深處,那永無止境的悲歡離合與殘酷傾軋。
永清長公主武令儀,這位失落的明珠,她的悲劇,遠未結束。被囚禁在冰冷府邸中的她,抱著夭折幼子用過的襁褓,望著窗外灰暗的天空,眼中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絕望。這世上最愛她、能保護她的人,早已化作塵土。她的余生,仿佛只剩下一眼便能望到頭的、無邊無際的痛苦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