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瞳孔里游動的田埂
- 當追尋成為一場無聲的獨白
- 小鳥游星野.胡
- 1314字
- 2025-07-06 08:59:18
330km/h太快了。復興號上,一個孩子見證著這個時代:五六歲時是擠火車,12歲時是舒服坐在高鐵上吹著冷氣。列車的窗外是轉瞬即逝,當列車駛入隧道,黑黑的窗上映著自己的模樣,青少年看到了自己從一個小學生漸漸成為青少年。我長大了,太快了,來不及道別童年,被高鐵“拽”成了青少年。
“郴州西站到了……”列車廣播響起。——我遲遲知道我離開了廣東,來到了陌生的湖南。就這樣高鐵“斬”斷了我與廣州的聯系。
進入湖南一切都變得陌生,陌生的人講起陌生的方言。我奶奶也跟我講起所謂的“衡陽話”,她說了一大堆“衡陽話”。直到現在我也聽得半知半解,奶奶講得太地道了。
衡陽東站,下了車,我感到不安,不知所措,好大的車站。衡陽東站每日每夜接走幾千幾千的人,我在想是否它是否接收過我這生于外地的老鄉。又是否接收過火車送走,年老了,被高鐵送回的衡陽人——我的奶奶。
離老家還有一段距離,一輛老式公交車載著我倆老小,慢慢遠離衡陽東站。年老的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我感到它跳得很快但有節奏的心跳聲——引擎與車的共振。
經過一個岔路口時,一輛牛車慢悠悠地橫過柏油路。老黃牛低著頭,四蹄在塵土中踏出篤實的韻律,木輪碾過路面發出“吱呀——吱呀——”的悠長嘆息。奶奶看著牛車說“慢好,慢的才扎得深”(衡陽話)速度如此之慢,仿佛時間本身在牛蹄下被一寸寸丈量。聽到樹的“沙沙”聲。少年在閑暇看車窗外時不經意間注意到了一所學校,一所處于鄉村和城市之間的學校——YP中學。
一路上由平緩慢慢變得坎坷。——高樓大廈漸漸變矮直到成為一層樓或茅草屋。窗外人們服飾由色彩鮮明逐漸變為顏色暗淡款式單一的襯衫,奶奶也是這樣,穿著暗淡的格紋襯衫。引擎轟鳴與喇叭銳響被單車清脆的鈴聲、歡快的鳥鳴聲以及遠處那悠長“吱呀”的牛車聲縫補。
到“家”了,奶奶領著我下車。一陣風吹過,當我抓牢帽子移開視線。見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浸在黃昏中,金黃一片,與田中水交相輝映。田中一個個草帽下是彎腰屈膝樸實無華的田農。田邊是一群等待他們回家的孩童,他們手上是蔚藍色的小風車在夕陽的余光中呼呼轉動。近處田埂上,歸家的牛車正緩緩挪動,那“吱呀”聲融入了風聲與稻浪的低語。
這里的土地,讓我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安心許多。田間小道上老人們手拉著孩子,用牛車拉著孩童……我們順著牛車壓出的淺淺轍印,走向那等待我二十多年的老屋。淺淺的泥溝里積著昨夜的雨水,倒映出風車殘存的蔚藍。我踩上去時,涼意順著腳踝爬上來,像被土地輕輕咬住了根須。
到了第二日,我來到了將要就讀的學校——YP中學。
一個新的初一班級“212”班里,充斥著“衡陽話”,很少聽到說普通話的。這里令我感到陌生一片,我腦子里還是浸在六(2)班的人群里。
第三節課寫作文,令人頭痛的項目。馬馬虎虎開始書寫,筆尖在稿紙上洇開墨團,像珠江口未散盡的潮霧。
“我還以為你很聰明呢。”L笑著對我要交作文時寫了稿子卻沒謄寫在作文本上我說。在廣東我習慣使用指定稿子寫作并提交,但在湖南卻不一樣,還得謄寫在作文本上。
初來湖南,一個鄉村和城鎮接壤的初中,一個守舊的孩子被一位女孩的話警醒,他該在新的環境里作出改變。
窗外田埂上的牛車啊,它比高鐵懂得等人。木輪吱呀聲從田埂飄進窗欞時,她的眼睛清澈如洗,瞳孔里游著兩尾蔚藍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