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輿論的風向,這不是偽君子嗎
- 大明:大孫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一杯冰美式
- 2157字
- 2025-08-26 14:19:24
第三問出口的剎那,鴻儒書院的明倫堂里霎時鴉雀無聲。
連窗外的蟬鳴都仿佛被這詰問掐斷了,只余下學子們粗重的呼吸聲。
誰也不敢接話。
哪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家先祖是北平土著?
早在五胡亂華那會兒,北平城里的漢人先祖早就被屠戮殆盡了。
那些青史未載的枯骨,早就化作了城墻磚縫里的塵埃。
以詹徽和楊靖為首的內閣,此刻正借著朱小寶的授意,將反攻的號角吹得震天響。
解縉等人的奏疏字字泣血,徐若云的三問更是直戳痛處,兩股力量交織在一起,在應天城的街巷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往日里對朝政諱莫如深的讀書人,此刻像是被點燃的枯草,齊刷刷將矛頭對準了那些自命清高的文官。
不過三天光景,應天城的輿論就來了個驚天逆轉。
先前還站在道德高地上指點江山的文官集團,如今被架在火上反復炙烤。
街頭巷尾的議論像燒紅的烙鐵,一下下燙在他們臉上。
誰還敢提博愛二字?
誰還敢為藍玉案里的株連叫屈?
詹徽站在內閣值房窗前,望著街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覺得掌心的冷汗消了些。
這場仗,他們總算是摸到些勝算的影子了。
八月十七日,內閣首輔楊靖奉旨給李時定罪,最終以謀逆大罪判處其斬立決。
緊接著,楊靖又命錦衣衛出手,大肆搜捕李時的黨羽。
一時間,吏科給事中吳尋、監察御史羅騫等十三名文官被牽連下獄。
工科給事中鄭本、崔皓等九人遭降職處分。
五品以下官員中有三十四人被逮捕入獄,接受嚴刑拷問。
就連四品以上的十六名官員,也被暫停職務,等候進一步發落。
這場規??涨暗淖ゲ杜c降職行動,幾乎將文官集團的半數人馬連根拔起。
直到此時,文官集團才如夢初醒,太孫殿下整治他們的心意,竟是如此堅決。
背地里,他們將楊靖跟詹徽這兩個幫兇罵得一文不值,卻又不敢有半分公開的反抗。
八月十八日,禮部尚書兼內閣次輔李緣返回京城。
他剛踏入朝堂,朱小寶便以其精力不濟、難以勝任內閣事務為由,將他移出內閣,轉而提拔禮部左侍郎梁煥進入內閣中樞。
李緣頓時大驚失色,卻無力辯駁。
在這場朝堂風波中,立場只有兩種。
要么明確反對朱小寶,要么堅定追隨朱小寶。
想左右逢源當墻頭草?
絕無可能!
李緣一心想保持中立,如今落得這般下場,實屬咎由自取。
雖說朱小寶與李緣曾在南北科舉案中有過交集,也清楚李緣想置身事外的心思,但他必須用雷霆手段彰顯自己的決心。
即便是內閣閣老,只要他想罷黜,隨時都能辦到!
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沒有誰能真正安穩度日,更沒有中間地帶可尋。
李緣被逐出內閣后,詹徽與楊靖心中交織著恐懼與一絲僥幸。
幸虧當初那群短視之輩把他們推到了朱小寶陣營,若是像李緣那般妄圖保持中立,如今恐怕早已落得同樣下場。
這一個月,朱小寶始終按兵不動,可到了收網之際,他那股子決絕狠厲,還是讓不少人嚇破了膽!
文官集團想從朱小寶手中分走些許皇權,顯然已是癡心妄想。
他們這才真切見識到,這位即將執掌大明天下的皇太孫,手段究竟有多厲害。
這樣的未來帝王,比起當年的朱元璋,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元璋是憑著蠻橫殘暴大肆殺伐,而朱小寶卻是有理有據地行誅殺、貶謫、責罰之事!
身居高位者,得懂下屬的脾性能耐,會用人才,善控全局。
這是朱元璋教給朱小寶的帝王心術。
朱小寶也確實照著老爺子的話在做。
從文官借藍玉之事把矛頭對準他開始,他就不急不躁地守著,等對方露出破綻,更大的盤算,是要把內閣牢牢攥在手里。
所以等詹徽和楊靖這兩位內閣大佬一回,朱小寶才對著文官集團拉開了反攻的架勢。
這場洪武末年的朝堂對決,注定要在華夏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會兒,吏部郎中謝倫的府里,一群文官個個哭喪著臉,跟家里遭了喪事似的。
謝倫琢磨了半天,想把局勢掰回來,可越想越心驚。
局勢早就跑偏了,不知道打什么時候起,風向竟偷偷倒向了皇太孫。
明明之前文官集團握著主動權,怎么就落到這步田地?
對著藍玉搞的輿論攻擊,沒傷著人家一根汗毛,反倒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昔日被捧為道德楷模的文官們,如今活像喪家犬,過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
特別是解縉和鴻儒書院的文章一出來,讀書人們個個臉紅脖子粗,熱血都快燒開了。
那幾篇文章仿佛把人拽回了兵荒馬亂的年月,拽回了漢人差點被滅族的關頭。
當年胡人鐵騎踏進來,漢人被叫做兩腳羊,只能任人宰割。
沒經歷過戰亂的人,哪懂什么叫命如草芥?
那會兒誰把漢人當人看?
誰有過半點同情?
可如今大明的文官們,對著別人家的存亡倒生出憐憫來,這不是偽君子是什么?
謝倫忽然渾身發抖。
他不該卷進這場風暴的。
當初他琢磨著,打贏了就能名垂青史,才一頭扎進來當領頭羊。
想著就算輸了,大不了丟官回家,可現在看來,事情壓根不是這么回事。
文人們開始指著鼻子罵他謝倫才是真小人。
這股怒火燒起來,謝倫發現自己連還手的力氣都沒了。
“大……大人!”
府外有人慌慌張張沖進來,聲音發顫。
“好些島國突然變卦,舔著臉給皇太孫上書,夸他是千古一帝,還祝洪武皇帝萬歲呢!”
謝倫兩眼一黑,廳里的文官們更坐不住了,甚至有人直接就蹦了起來。
“憑什么?”
那報信的擦了擦汗。
“大明封了對呂宋和琉球的貿易,才半個月,那些商人就鬧翻了天,老百姓也跟著起哄?!?
“畢竟眼看著天就要冷了,要是大明不再供應棉花……”
謝倫急道。
“那泉州、寧波、交趾的商人就沒動靜?這么大的商戰,朝廷扛得???”
眾人都直勾勾盯著報信的,只見他咽了口唾沫。
“太孫殿下早讓都指揮使司把那三地看住了,老百姓誰敢鬧?”
“再說……他還免了商人半年的稅,一邊拿刀子嚇唬,一邊給糖吃,大明商人連個屁都不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