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還有沒有人彈劾的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15字
- 2025-06-05 09:57:39
看著面前練拳的朱雄英,陳安對他的看法再次發生了改變。
這小子算得上天下身份最顯赫的人之一,但卻完全沒有其他勛貴子弟的那種傲氣。
他很能吃苦,也會裝傻。
表面上看起來憨厚可愛,但卻很精明。
陳安不禁嘆道:“朱標那么個仁厚的人,怎么生出來這么個狡猾的兒子。”
說罷便打水洗漱。
最后來到屋內,等著小娥的早餐投喂。
陳安的生活緩慢舒適,但應天府內的那些官員卻是叫苦不迭。
原因也簡單,他們要起大早去趕早朝。
此時天剛大亮不久,一眾官員們就已經等在宮門外了。
到了辰時,皇宮的大門終于打開。
散落在各處閑聊的官員們見狀,立馬開始集中。
分列站好后,在各部尚書的帶領下,緩緩走進皇宮。
奉天殿雖然寬闊,但卻仍舊站不下這么多人。
因此只有品級較高的官員能夠進入殿內,其余的則都延伸到殿外。
隨著官員們走進大殿,朱元璋也在朱標的陪同下走進殿中。
立馬有太監高喊:“陛下駕到!”
百官隨之跪倒在地,向著朱元璋叩首行禮。
待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百官便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朱元璋淡淡道。
“謝陛下!”
待所有官員都起身之后,朱標便在朱元璋旁邊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
早朝便算正式開始。
一名官員走出隊列,向朱元璋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講。”
“春耕已經將近尾聲,但江南地區卻是快要汛期。臣請旨督促各地官府,做好防汛。”
“可。”
見朱元璋答應,這名官員緩緩回到列中。
隨后其他大臣便陸陸續續開始奏事。
如此過去了大概一炷香的時間,最后一名官員匯報完畢后,朱元璋才活動了下有些發酸的胳膊。
接著問道:“還有別的事要奏么?”
殿內無人回應。
朱元璋瞇起眼睛,道:“既然沒有,那便退朝。”
他話音剛落,就有一武將站了出來,高聲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講吧。”朱元璋道。
“臣要彈劾江寧縣縣令陳安,此人私收商稅、魚肉百姓,濫殺無辜,對大明律法視若無睹……”
待到此人把陳安的罪行講了一遍后,朱元璋才問道:“還有別的人要彈劾陳安嗎?”
立馬又有一名官員站出,道:“陛下,臣彈劾江寧縣令陳安蓄意鼓動百姓,意圖謀反!”
接著便是第三個,第四個……
過不多時,彈劾陳安的官員已經站出來了上百人。
能被這么大規模談何的,從古至今怕是也只有陳安一人了。
朱元璋看著階下站著的一眾官員,問道:“還有沒有人要彈劾這個目無法度的江寧縣令?”
……
江寧縣。
陳安吃過早飯,交待留守衙門的衙役們相關事宜之后,便帶人往秦淮河沿岸而來。
因為他今日要在秦淮河北岸設立公堂審案,所以便取消了早會。
來到秦淮河上一處小橋時,便見小錢帶著一名胡子花白的郎中趕了過來。
“大人。”小錢立馬向陳安行禮。
陳安翻身下馬,點了點頭:“奏折遞上去了?”
小錢點頭:“屬下已經遞上了,就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屬下在通政司衙門的時候,聽說已經有不少彈劾大人的奏疏遞上去了。”
陳安擺擺手:“沒事。”
接著看向郎中,問道:“張大夫,一會兒你要跟著本官去一趟應天府,不是皇宮就是詔獄,怕不怕?”
張郎中是個性格古怪之人。
他面無表情,道:“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地方,怕什么?”
陳安笑道:“張大夫果然真豪杰!”
此時衙役已經在遠處設好了公堂,陳安便不再多說,騎馬趕了過去。
他昨天說過要在此處設立三天的公堂,審理不平之事。
這是第一天。
隨著公堂設立好,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百姓湊了過來。
新的一天,不知還有沒有好戲上演。
……
洪武一朝,文官幾乎沒什么存在感。
究其原因,自然是朱元璋對文官的信任感低。
所以在朱元璋治下的文官,每天都提心吊膽。
比如說今日。
奉天殿內因為彈劾陳安一事,已經變得沸沸揚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武將,文官卻沒幾個。
一方面自然是文武對立的原因。
自古以來,武將和文官都不是一路人。
何況陳安帶著衙役整頓秦淮河北岸商鋪,打的是那些勛貴的臉,跟文官有什么關系?
再者說,陳安是洪武十年的進士,是文臣。
自己人啊!
所以這幫文臣為何要幫著武將彈劾自己人?
至于另一方面,自然是文臣們比這幫武將要聰明多了。
昨天陳安在秦淮河北岸鬧出那么大動靜,甚至還當眾念了反詩。
要是朱元璋有心懲罰,早就讓錦衣衛拿人了。
但等到今日早朝都沒動靜。
不就說明昨日陳安所作所為,合乎朱元璋心意么?
既然如此,為何要跟著彈劾陳安?
朱元璋殺起勛貴來可能還有些顧忌,但殺起文官來可是一點負擔都沒有。
所以大部分文官都下了決心,不趟這趟渾水。
那陳安不是文官么,那這些人為何不幫他說話?
笑話。
萬一朱元璋頂不住壓力妥協,要對陳安下手呢?
跟他又不熟,憑啥替他承擔風險?
因此奉天殿內大部分文官都是沉默不語,靜靜的聽著那幫勛貴和武將大聲彈劾。
有人說他私收商稅,目無法度。
有人說他鼓動百姓,意圖謀反……
簡直是數不勝數。
將近一百多個大臣在殿內大聲彈劾,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過去足足一炷香的時間后,聲音才漸漸平息下來。
朱元璋從龍椅上起身,目光掃過大殿。
良久之后,他才說道:“還有沒有人要彈劾這個目無法度,膽大包天的江寧縣令?”
聽到朱元璋的話,大殿內的眾官員皆是一愣,根本不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從彈劾內容來看。
江寧縣令陳安私收商稅、目無法度、意圖謀反等罪名應該證據確鑿。
按說陛下不應該龍顏大怒,馬上讓錦衣衛拿人么?
怎么感覺朱元璋像是在看那些人彈劾陳安,事后算賬一樣?
什么情況?
難不成這江寧縣令頗有來頭?
陛下的私生子?
還是說他昨天所作所為,都是朱元璋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