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毛驤:這樣陛下都沒有殺氣,真奇怪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00字
- 2025-06-05 09:57:39
陳安緩緩開口道:“你們今天的富貴榮華,都是你們父輩在戰場上殺出來的,你們坐享其成,更應該感謝陛下,感謝長輩,應該與人為善,而非欺壓百姓。”
“要是再敢欺壓百姓,本官就是拼上這條命不要,也會給百姓討個公道!”
說著他抬頭看了一眼天,朗聲道:“這是大明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而不是你們這些公侯的天下!”
這番話說的完全出自肺腑,讓人根本沒有半點質疑。
陳安說罷便重新回到桌邊坐下。
深吸一口氣后,他激動的心才漸漸平復下來。
干!
剛才說的太過忘我,竟然把那首打油詩給念出來了。
他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周圍,想看看人群中的朱元璋有沒有放下手中的刀。
當然。
這只是玩笑而已。
陳安并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在不在人群中。
不過如果朱元璋真的在,那聽到這首打油詩之后,說不定會真的對自己起殺心。
因為這毋庸置疑是一首反詩啊。
尤其是最后一句,不就是鼓動百姓造反么?
這可比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直白多了。
不過還好陳安反應及時,在最后說出那句是大明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
否則怕是當場就要被拿下送去詔獄了。
沒發現朱元璋的身影,陳安心中稍稍松了口氣。
此時太陽已漸漸西沉,夜色也緩緩籠罩了下來。
陳安看向跪在地上的鄭昌,準備給今天畫上個句號。
不遠處,躲在人群中觀看的朱元璋面色陰沉。
“好一個邪念驚四方,你這小混蛋今天不給咱一個解釋,咱保證讓你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身旁的毛驤嚇得噤若寒蟬。
他已經感受到朱元璋的怒火,知道這位大明帝國最高掌權人已經處在爆發邊緣。
但讓毛驤奇怪的事,即便到了現在,他仍舊沒有從朱元璋身上感受到殺氣。
陛下為何對這個縣令這么寬容?
這都當眾念反詩了,還不砍了他?
難不成這陳安是陛下遺失的親兒子?
不過這陳縣令大膽的地方倒是也多,之前還當面說陛下忘本。
要是換做別人,現在墳頭都長草了。
看來以后還是要對這小子更加客氣才行。
啪!
一聲驚堂木響起,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來人,把翡翠樓一干涉案人等,統統押進大牢,等所有罪行都列清之后,本官上報朝廷,再議生殺!”陳安朗聲道。
“是,大人!”幾名衙役立馬上前,把鄭昌和三掌柜兩人拖了下去。
韓云娘聽到陳安的話,立時淚流滿面。
她跪在地上,向著陳安不住叩首,“小女子謝過大人的大恩大德!”
“先起來吧,”陳安擺擺手,“這些日子不用回翡翠樓了,到縣城里找個客棧住下,要是有人敢找你的麻煩,本官一定替你做主!”
“謝大人!”韓云娘向著陳安連續磕了三個響頭,這才起身退下。
陳安接著道:“今日辱罵本官者,皆笞三十,以示懲戒。”
“立馬查封翡翠樓,把所有財物都退還給受害人,多余的查封充公!”
“秦淮河北岸除翡翠樓和怡紅樓外的其他商家,都可正常經營。”
“但本官仍舊要在此處修建義莊和垃圾填埋場。”
每道命令下去,立馬便有衙役領命而去。
這些衙役效率之高,讓所有人都驚嘆不已,這跟他們印象中的衙役簡直是天壤之別。
等到命令下完,陳安從椅子上起身,對百姓們朗聲道:“各位父老鄉親,從明日開始,本官會在此處設立三日公堂,各位有什么冤屈,盡管來找本官!本官雖然人微言輕,但一定盡我所能,請大家放心!”
此話一出,周圍百姓們立馬拍手叫好。
“好官”、“陳大人神仙轉世”等詞語縈繞不絕。
陳安卻只是向著周遭百姓拱了拱手,接著在幾名捕快的拱衛下,走出人群。
接著翻身上馬,縱馬離開。
知道陳安的背影消失不見,百姓們這才有些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所有人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他們顯然對今日這場戲很滿意。
因為作為主角的陳安表現出色。
大幕剛起時便斬殺兩名勛貴府上管事,壓住場面。
接著由韓云娘案子把翡翠樓帶出來。
與翡翠樓的三名掌柜智斗之后,成功擊潰三掌柜理新房線,得到翡翠樓所有的罪證和關鍵人證。
又以審問鄭昌把已故鄂國公的次子常盛給引了出來。
再用常盛帶出其他勛貴子弟。
最后以訓斥勛貴子弟為結尾,結束了今日這場好戲。
雖然結尾有些倉促,但過程卻足夠精彩。
這足以讓圍觀百姓們高呼過癮了。
但有人滿意,便會有人不滿意。
那些勛貴子弟見陳安帶著衙役離開,竟沒有一人敢于上前阻攔,更是個個都啞口無言。
他們本想借著人多勢眾,把陳安的囂張勁兒給打壓下去,讓陳安和這些泥腿子知道,他們這些勛貴雖然不敢怎么樣,但也不是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能招惹的。
而且秦淮河北岸這些商鋪,哪個背后沒有皇親國戚和勛貴?
可以說這片地方就是他們的聚寶盆。
現在有人動了他們的聚寶盆。
這還能忍?
所以見常升第一個站出來與陳安對著干,其余勛貴子弟也紛紛沖了出來。
原本想著是打壓陳安,但沒成想卻反過來被人家給打壓了。
所以一個個唉聲嘆氣,全然沒了之前的囂張跋扈勁兒。
常升惡狠狠的看了一眼陳安離開的方向,冷哼一聲,帶著自己的貼身護衛離開了。
其余勛貴子弟見狀,也覺得沒臉留下,都紛紛離去。
原本熱鬧非凡的秦淮河沿岸,不消一會兒的功夫,人便走的差不多了。
隨著這些人的離開,陳安的名聲也響徹了這座大明京城。
應天府的大街小巷,無疑不在談論陳安的事跡。
甚至都隨著商人的腳步傳到了大明其他地區。
沒過多久,整個大明便道知道了應天府有個江寧縣令,不但斷案厲害,而且還是個愿意替百姓們伸冤的好官。
同樣,那首反詩自然也隨著這些事跡傳遍大明。
甚至有人都在造反時用了這首詩。
這些都是后話了。
……
夜幕降臨,秦淮河兩岸的商鋪都點了燈,氣氛曖昧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