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哪兒是嘮嗑,分明就是嘮命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110字
- 2025-07-05 12:19:34
可當時大明風氣把女人當男人附庸,只能在家做家務,不能出門做工,這與陳安的計劃嚴重相悖。
好在沈知夏一案成為難得契機,陳安決定借此大做文章。
一旦沈知夏等人翻案成功,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壓迫就會有所松動,有了突破口,他就能推動變革。
陳安盼著華夏民族別總守著土地,要變得敢闖敢拼。
當時距離大航海時期還有近百年,海外有無數無主的“金山”等待開發。
若大明能搶占先機,未來幾百年華夏民族便能繼續引領世界文化、經濟和科技發展,避免遭受后來百余年的屈辱,更不會被奴隸制的野蠻民族統治殖民兩三百年。
陳安的野心很大,他想把江寧縣、把大明建設成記憶中的理想模樣。
但他的野心又很小,對世俗的權勢、財富甚至美人都興趣缺缺,就像個迷路的孩子,一門心思想找回家的路。
朱元璋對解放婦女這事沒啥熱情,滿腦子就想著怎么把這大帝國盤明白。
在他看來,陳安跟文官集團為了沈知夏案掐架,純屬雞毛蒜皮的小事,幾個婦人殺不殺都不礙著大局,只要陳安能說出個道理,放了她們又何妨?
不過,前幾天陳安那番話有點沖,被人扣了妖言惑眾的帽子。
好在現在聽了解釋,朱元璋的心結也算解開了。
這會兒,朱元璋扒拉完一大口羊肉抹了抹嘴,突然發問。
“行,這事算讓你糊弄過去了!”
“你且說說看,好好的鹽鐵專營怎么就成了惡政?還有你說的一萬種賺錢法子,到底有啥門道?”
陳安頭也不抬地喝著湯。
“一萬種是夸張的說法罷了,我肚子里確實有不少賺錢的招,可吃完飯還得去衙門上衙,哪像您老人家這么清閑?”
這話氣得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少廢話,說正經的,鹽鐵專營怎么就成惡政了?”
朱元璋壓著火氣追問。
陳安用筷子敲著碗沿。
“黃伯伯您琢磨琢磨,是那些門閥世族、軍功勛臣、儒宦之家有錢,還是土里刨食的農夫、江里玩命的漁夫有錢?”
“別繞彎子了,說重點!”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所以啊,撈錢就得盯著有錢人下手,就像我給秦淮河以北的商家出的主意,賺的全是富貴人的錢,現在那邊比以前還熱鬧呢。”
陳安得意洋洋。
“哼,好好的秦淮河讓你折騰得烏煙瘴氣,還有臉說?”
朱元璋冷哼。
陳安趕緊甩鍋。
“這鍋我可不背!明明是朝廷先把教坊司擱秦淮河以南,那些勛貴才在北岸開妓院賭坊,要不是我出手整頓,早成垃圾堆了!”
朱元璋懶得跟他扯犢子。
“說正事!”
陳安擦了擦嘴。
“最近秦淮河以北的風月場子火得很,我打算開征奢侈稅。”
“奢侈稅?”
朱元璋一臉懵,旁邊正埋頭吃粉的朱雄英也偷偷豎起了耳朵。
馬皇后和小娥她們向來不摻和男人間的爭論。
要說這朱雄英,可真是個機靈鬼,知道自己將來要挑大梁,平時就愛從陳安言行里偷師,陳安也樂意用言傳身教的法子教他。
皇宮里那些老學究整天之乎者也的,教出來的不是眼高手低,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子,哪有跟著看實操來得靠譜?
當皇帝得有開闊的眼界,識人之明的悟性,還得有大仁大義,得從國家大局考慮事。
也千萬不能有那種婆婆媽媽的小慈悲。
陳安接著說。
“想撈大錢就得盯著富人,窮人兜里能有幾個子兒?說難聽點,骨頭都榨不出二兩油!”
“現在國庫空得叮當響,要是可著勁兒薅老百姓羊毛,大明離玩完也不遠了!”
“但怎么從富人身上搞錢呢?總不能殺富濟貧吧?這些人可不是軟柿子,忍個一年半載還行,逼急了造反咋辦?”
“再說了,朝堂上的官大多出身大戶,就算不是,現在也成了大戶,朝廷要是硬來,準得天下大亂,所以……得玩點花樣!”
“奢侈稅,就是招兒之一。”
朱元璋扒拉著荷包蛋,眉頭擰成了疙瘩,顯然在消化這番話。
朱雄英腦子轉得飛快,立馬接話。
“師父,是不是因為您把青鹽價定得老高?”
陳安眼睛一亮,夾了個荷包蛋獎勵他。
“聰明!奢侈稅就該收在奢侈品上。”
“啥是奢侈品?就是大戶人家用來擺譜的玩意,跟老百姓吃喝拉撒沒關系,對大明也沒啥影響。”
“就說秦淮河那些勾欄畫舫,進去打賞一次的錢,都夠普通人家過十幾天,老百姓能進去嗎?我對這些地方征稅,頂多讓那些貪得無厭的勛貴王爺肉疼一下,能有啥大事?”
“說得好!”
朱元璋把筷子一拍。
“這幫泥腿子剛發家就忘了本,咱最瞧不上了!這稅你盡管收,要是有人敢啰嗦,咱去跟他們嘮!”
朱元璋口中的“嘮”誰不知道?
輕則扇大耳刮子,重則滿門抄斬!
分明就是嘮命,哪兒是嘮嗑?
馬皇后嗔怪道。
“吃飯呢,食不言寢不語,懂不懂?”
朱元璋揮手讓她別管,盯著陳安說。
“這奢侈稅咱還是有點迷糊,你抽空弄個章程出來咱瞧瞧。”
陳安伸了個懶腰,眼看日頭不早該上班了,接過小娥遞的手絹,擦了嘴就往外走。
朱元璋在背后喊道。
“聽說你明天要去國子監跟那幫秀才掐架?”
“讀書人的事能叫掐架嗎?那叫辯論!”
陳安頭也不回的說道。
朱元璋翻了個大白眼。
“咱就想問問你有沒有譜!”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啥!”
陳安撂下狠話走了。
朱雄英到底是個孩子,剛才那番奢侈稅的言論,他就琢磨出個理。
撈錢就得找富人,窮人壓根沒油水可榨。
但也得講究方法,硬搶肯定不行,江山都坐不穩。
要是像青鹽這樣玩套路呢?
粗鹽提純一下就賣幾十倍的價,老百姓舍不得買,有錢人卻當寶貝,心甘情愿掏錢。
他突然明白江寧縣工坊為啥不擴招生產了。
琉璃華器、醇釀佳醪、增味佐料、蟬翼絹綢……
這些好東西不是造不出來,是大明能買得起的人太少,造多了賣不掉。
不如控制產量,搞物以稀為貴的噱頭,反而更搶手。
就是可惜了天下百姓,啥時候才能都過上好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