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調錦衣衛查明這小子的身世
書名: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作者名: 南國的紅豆本章字數: 2126字更新時間: 2025-06-27 11:19:28
“什么?!”
朱元璋當場愣住了。
“你說像誰?”
朱元璋差點以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追著問了一句。
馬皇后也知道這話說出來有點玄乎,但確實是她的心里話。
關鍵是陳安不光長得像,連脾氣秉性、舉手投足都跟她大哥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不然為啥她這個幾十年不問朝政的人,會突然替陳安要國公爵位?
這事不光因為陳安是個為民辦事的好官,更因為她在陳安身上看見了大哥的影子。
說白了,公心和私心摻一塊兒了。
“雖說大哥走了幾十年,但上回在秦淮河畔見著安兒,我就覺得面熟,今兒再見,越看越像,跟他聊了這半天,連性子都跟大哥一樣。”
馬皇后琢磨著說。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總算明白夫人為啥突然反常了。
之前他還納悶呢。
平時穩重的妹子,咋突然這么莽撞?
國公爵位多金貴啊,就算立了大功也不能隨便賞,壞了朝廷規矩咋整?
再說陳安的功勞自有朝廷定奪,后宮不該摻和。
平時馬皇后在這方面拎得很清,就胡惟庸案牽扯太多人時,她才私下勸過幾句,保了幾個功臣,還只是偷偷說。
可這回居然當眾提這事,朱元璋早覺得不對勁,現在總算破案了。
“你是說……這小子是大舅哥的遺腹子?”
朱元璋好奇地打聽道。
馬皇后瞪了他一眼。
“大哥咽氣時咱倆連紅蓋頭都沒掀呢!安兒滿打滿算才二十出頭,要是遺腹子早該跟標兒稱兄道弟了,你當這是喝了返老還童湯啊?”
朱元璋嘿嘿笑了笑,摸了摸腦袋。
“我瞅見安兒那瞬間啊,心窩子就跟被暖爐烘著似的,標兒、棣兒他們站跟前都沒這感覺,就跟打娘胎里就認得似的,怪得很卻又暖得慌。”
馬皇后又說。
朱元璋沉默了,他好像也有這感覺。
否則就憑陳安這作死的勁兒,早被自己給砍了,還能由著他這么放肆?
朱元璋殺普通百姓或許還猶豫一下,殺官員可從來不手軟。
“圣上,你查過安兒的身世沒?”
馬皇后又問。
朱元璋想了想說。
“是浙江人,家里是鄉下土財主,他還是長子,身世查著沒啥問題,但怪就怪在,一個土財主兒子咋懂這么多治國的法子?難不成天下真有生下來就啥都會的天才?”
“但錦衣衛又報,說他有個道士師父,只是云游去了找不著人。”
馬皇后眼中閃過一絲失落。
“論歲數,安兒跟咱那夭折的小兒子差不多大。”
朱元璋皺眉道。
“你的意思是…可稚兒不都……”
“哎,我也知道不可能。”
馬皇后眼角濕了。
“可我總忍不住瞎琢磨,要是安兒就是咱那個沒留住的稚兒該多好啊……他要是還在人世,眼下也該娶媳婦生娃,抱上胖孫兒了……”
小兒子夭折是馬皇后心里一輩子的坎,朱元璋只能輕輕嘆氣。
這時候,采蓮小聲插了一句。
“娘娘,圣上,坊間都說外甥多像舅,會不會是這個緣故?”
話音剛落,朱元璋和馬皇后猛地回頭,直勾勾地盯著她。
采蓮嚇得臉都白了,以為自己闖了禍,手指攥著衣角直發抖。
沒想到他倆非但沒發火,眼睛反而亮得像點了燈。
“是啊!咱咋沒想到呢?”
“當年稚兒確實是在我懷里沒了氣息,但那會兒前線軍情火急,我只能讓個老宮女隨便找地方埋了,連郎中都沒來得及請……說不定稚兒根本就沒死呢?”
馬皇后抓著朱元璋的袖子,像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似的,眼睛里突然燃起光來。
朱元璋輕拍她的手背。
“別急,咱這就派人去查。”
“快讓毛驤去查,必須查得清清楚楚!”
馬皇后急切地催促道。
朱元璋沒再多說,轉身快步走出了房間。
院子里,陳安正跟朱標聊商稅改革,見朱元璋出來,剛想站起來,就見朱元璋深情款款地看了他一眼,扭頭就走了。
陳安被看得渾身發毛,跟朱標說。
“黃兄,你爹啥意思啊?頭回這么溫柔地看我,可我咋覺得要倒霉呢?他不會因為剛才斗嘴記仇吧?”
朱標只覺得好笑。
“清楚我爹啥脾氣,你平時咋不悠著點兒?”
陳安把脖子一梗。
“腦袋能掉,斗嘴不能輸,這是嘴強王者的尊嚴!”
“凈說些沒用的。”
朱標哭笑不得。
“放寬心,我爹雖說脾氣暴躁,但不胡亂來,不會刁難你的,就算他想為難你,不是還有我娘嗎?”
朱標佯裝吃醋。
“說真的,我娘對你也太好了,比親兒子還親。”
陳安斜他一眼,調笑道。
“我跟伯母那叫一見如故,我拿她當親娘待,她也拿我當親兒子疼,怎么著,你眼紅啦?”
“去去去!”
朱標笑罵著揮手。
“我可沒那閑功夫跟你瞎扯。”
朱標笑著說。
“徐輝祖最近忙著商稅改革試點,單在應天府每月就能給朝廷多賺上萬貫,要是全國推行,朝廷就不差錢了。”
他主持的改革里,內閣制最見成效。
以前每天幾百份奏折批到半夜,現在由大學士先篩選分類,工作量直接減半。
內閣像宰相班子但沒個人專權,朱標覺得這制度能傳下去。
商稅改革反對聲大,但朝廷太缺錢了。
偏遠地區窮,漠北殘元、南邊倭寇都得靠打仗解決,而打仗就是燒錢。
朱標跟朱元璋學了帝王術,在皇權和國家大義上絕不讓步,所以頂著文人集團壓力硬推。
陳安提醒說。
“效果的確挺明顯,可也別高興的太早了。”
“應天府是首都,江南又是最富庶的地兒,在這兒收商稅效果肯定差不了,可偏遠地區的效果就未必有這么好了。”
朱標點點頭。
“這我心里有數,朝廷反正永遠缺錢,能多一筆是一筆。”
陳安又說。
“其實商稅改革得跟路引改革一塊搞,效果才更理想。”
“商業活動離不開流通,就說江寧縣產的貨物,得賣到外地才能產生價值。”
“可現在朝廷對百姓管得太死,大多數百姓除了本縣壓根去不了外地,更別說從商了。”
“想讓商業興旺起來,就得廢除路引制度,讓百姓能自由走動,不然大明的商業活動只能讓勛貴或世家大族壟斷,這不僅會阻礙商業發展,還會讓這些人越來越富,老百姓越來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