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朱標:爹要是累了,這些奏疏給我加班處理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2055字
- 2025-06-17 11:20:27
德宏義也不再留情,刀把重重砸在那小杜公公的嘴上,當場就掉了幾顆牙。
此刻,這宦官才終于意識到,眼前這人是真的要取他性命。
齊王府護衛首領急忙使眼色讓手下入內報信,又轉身拱手勸阻。
“陳縣令切勿沖動啊!此人不能殺!”
了心和尚更是焦急萬分。
他本來是想借齊王府來壓退陳安的,卻沒料到陳安的態度竟會如此強硬。
這宦官要是真的被斬了,齊王府要是不便直接報復陳安,那弘覺寺必定遭殃。
“陳縣令!”
“此人雖跋扈,可若在我佛門大開殺戒,這……這于理不合啊!”
“您放心,我寺上下定當全力配合您辦公,還望莫在佛門凈地動刀。”
可陳安充耳不聞,揮手示意德宏義拖人離開。
齊王府護衛首領正要阻攔,陳安已欺身上前,抽出他腰間的繡春刀,抵住了他的咽喉。
“是本官說的還不夠清楚嗎?”
“阻攔者,視為同伙!”
“還希望諸位,莫要自誤。”
說完,陳安將刀丟給了他,目光冰冷如刃。
護衛首領內心頓時震撼不已。
他萬萬沒想到,陳安竟有如此敏捷的身手。
一個縣令的武藝,恐怕自己連同手下眾人加起來,都未必是對手。
權衡之下,齊王府護衛首領深深看了一眼陳安,主動后退。
顯然,他這是服軟了。
既然對方已示退讓,陳安也不再追究,瞥了對方一眼后,轉身離去。
此時,德宏義正拖著滿口碎牙的小宦官朝大雄寶殿方向行進。
陳安轉向了心和尚,冷聲問道。
“大師,這些小沙彌,是讓他們自行隨我前往前院,還是讓差役打斷雙腿拖過去?”
此言一出,這些個小沙彌頓時嚇得渾身發抖。
了心和尚不發一言,轉身徑直朝前院走去。
余下的小沙彌慌忙跟上,經過陳安身旁時,甚至側身而行,生怕觸怒了這位活閻王。
陳安摸了摸鼻子,暗自嘀咕。
好家伙!
真把老子當閻羅王了?
大雄寶殿前院。
弘覺寺的數百名僧侶,都被驅趕過來。
一時間,寬敞的院子顯得頗為擁擠。
許多和尚都還一臉的懵逼,完全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被一伙差役,粗暴地驅趕到了這兒。
“簡直放肆!佛門清凈之地,這些差役怎敢如此無禮?”
“正是!寺中還住著許多貴人,驚擾了貴客如何是好?”
“了心主持呢?了塵師叔呢?他們怎么能放任這些差役胡來?”
頓時,殿外議論紛紛,不少圍觀的香客也都簇擁在一旁,低聲交頭接耳。
江寧縣差役不過十余人,此刻持刀佇立在大雄寶殿外的臺階上,竟散發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肅殺之氣。
這股威懾力讓本想爭執的僧人和香客紛紛噤聲。
他們清楚,這些差役都是曾手刃過人的狠角色,若真的觸怒他們,恐怕性命難保!
突然,一陣嘈雜聲傳來,眾人紛紛閉嘴,向聲源處望去。
只見幾個差役快步向前院走來,為首的差役手中竟拎著個人。
眾人見狀紛紛詫異。
被拎著的人身著內侍服飾,難道此人是某位貴人的貼身宦官?
偏院內,十三歲的朱梓聽聞齊王府護衛首領的稟報,面露驚訝。
“你是說,就因為江寧縣差役挨了小杜子一鞭,那江寧縣令就要砍了小杜子?”
朱梓乃朱元璋第八子,與七子齊王朱榑同母所生,年僅十三歲。
因尚未到出宮建府的年紀,此次來弘覺寺避暑,就帶了齊王府的護衛與內侍。
方才那幾個小沙彌,正是弘覺寺特意派來服侍朱梓的。
朱梓早聞陳安的名號,本想大事化小,卻未料對方竟如此強硬。
既然如此,他倒要會會這位活閻王,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
朱梓的神情中,透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
他笑了笑,說道。
“既然陳大人態度強硬,本王倒要去看看,他究竟憑什么如此張狂。”
帝王家無單純之人,尋常百姓家尚會因瑣事勾心斗角,何況以天下為棋局的帝王家?
若真如白紙般單純,恐怕早已成為他人砧板上的魚肉。
盡管朱元璋極為重視親情,早早確立朱標為太子且地位穩固,但他的皇子們無一不是心思深沉之輩。
或許,這便是生于帝王家的生存本能吧。
以朱梓為例,雖年紀輕輕,卻已深諳人情世故。
他與齊王朱榑關系尤為親厚。
因朱榑已經到了就藩的年紀,即將前往青州就藩,而朱梓尚未成年,既無府邸也無專屬護衛,此次避暑全賴齊王府的內侍與護衛護送。
聽聞陳安堅持要處死小宦官,朱梓頓感顏面無光。
此次避暑本是他開的口,若眼睜睜看著七哥的心腹內侍被殺,回府后他該怎么向七哥交代?
其次,這陳安也實在是太過跋扈了,不過是手下挨了一鞭子,竟然就要喊打喊殺。
在朱梓看來,內侍雖為皇家奴仆,但打狗還需看主人,陳安動輒斬殺皇家侍從,分明就是不把皇室放在眼里。
想到這里,朱梓冷哼一聲,面若寒霜地對護衛統領道。
“走,隨本王去前院瞧瞧。”
“也不知道這活閻王當著本王的面,還會不會如此囂張……”
說罷,負手向前院走去,十余名王府護衛緊跟其后。
應天府,勤政殿。
朱元璋將一本奏疏甩在御桌上,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面露疲憊。
因為近日頻繁前往江寧縣,導致奏疏堆積如山。
更讓他煩躁的是,這些奏疏大多內容空洞,尤其是地方官員的奏報,盡是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這與朱元璋的治國風格有很大的關系。
他生性多疑,又精力過人,因此要求臣下事無巨細皆需匯報。
尤其是在外統兵的將領,更是需要頻繁奏報軍中詳情。
可軍中哪有那么多要事可奏?
這便導致許多將領和地方官的奏疏滿是廢話。
甚至有官員三天兩頭的寫奏疏向朱元璋請安的,他起初還耐心的回復,可時間久了,再看到這類毫無價值的奏疏,不禁心頭火起。
朱標見狀,無奈一笑。
“爹若是累了,便去寢宮歇息吧,這些奏疏兒臣今晚加班處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