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江寧縣的擁堵問題
- 大明:開局小縣令,紅溫朱元璋
- 南國的紅豆
- 1986字
- 2025-06-05 09:57:39
陳安懶得跟這老頑固爭,只要還錢就行。
“你把五十貫還了就行,其他官員貪不貪、老百姓過得咋樣,跟我沒關系……”
“這態度就對了,少管閑事,先把自己的事做好。”
“那你以后也別來問我了,反正我也沒啥好主意。”
“呵呵,你以為咱樂意來?”
“那你請回唄,不送!”
“這江寧縣后院是朝廷的財產,咱為啥不能留?”
“你這老頭怎么這么不講理?”
“你這臭小子懂不懂尊老愛幼?”
大家看這一老一小又吵起來,雖然無奈,但也習慣了。
兩人都固執、脾氣倔,性格簡直一模一樣,不知情的,還以為是父子呢!
夜色越來越深,轉眼到了二更天。
陳安和朱元璋的“口水戰”暫時停了。
今天朱元璋難得占了上風,心情不錯,沒連夜回應天府,而是留在縣衙后院住下了。
第二天早上,連著晴了好幾天的天終于陰了,看樣子肯定得下大雨。
今年應天府的天氣有點反常,都四月末了,往年早該進入梅雨季節,今年卻到現在才有要下雨的跡象。
洪武十五年,大明就像個十五歲的少年,開始變得強壯起來。
雖然朱元璋的政策又落后、漏洞又多,但現在這些制度還沒定型,還有調整的機會。
不過要是等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了,再想改革,那就難上加難了!
除非……
將一切推倒重來!
華夏歷史上的變革,大多發生在王朝中后期社會矛盾最激烈的時候。
說白了,就是統治者被逼得沒辦法才妥協。
因為守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除了商鞅變法徹底成功了之外,其他變法幾乎全部以失敗告終。
就連商鞅這么厲害的人,最后也沒啥好下場,落得個五馬分尸的慘狀。
當所有改革都失敗,社會矛盾已經鬧到沒法調和,改朝換代就成了必然,然后又是一個新的輪回。
陳安常常琢磨。
要是在王朝剛建立的時候,社會矛盾還不尖銳,就開始搞改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一來開國皇帝威望高,能鎮住反對的聲音;
二來新朝代有新氣象,激進點的改革可能不會被守舊派強烈反對。
他這么想,也這么做了,不然為啥天天和朱元璋爭論?
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和這老頑固抬杠?
但朱元璋的固執遠超陳安的預料。
就算把想法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他,這老頭還是頑固不化,只接受了最不重要的“大學士制度”。
算了,反正是老朱家的天下,隨他去吧。
既然說不動老的,那就好好培養小的。
朱雄英既已拜了自己為師,自己自然要把自己的理念傳給他。
搞不定老頭子,還搞不定小徒弟?
想到這兒,站在院子里的陳安看向自己開山大徒弟的眼神都柔和了不少。
早上八點左右,朱雄英正跟著韓無雙在院子里揮汗打拳。
這孩子身體弱,抵抗力差,陳安特意下了死命令,讓他每天早上跟著打一個小時的健身拳。
但讓陳安一直想不通的是……
歷史上,朱元璋最后傳位的是建文帝朱允炆,那這朱雄英咋就突然沒了消息呢?
難不成是和他爹一樣,沒活到朱元璋去世?
陳安疑惑地看了一眼正在院子里喝豆漿的朱元璋。
朱元璋發現他的眼神后,立刻懟了回去。
“臭小子,你這是啥眼神?”
“身為縣令,居然睡到太陽老高才起床?就你這樣的‘狗官’,還好意思說朝廷給的俸祿低?”
“依咱看,每年給你九十石俸祿都算多的!”
陳安立馬反駁道。
“人家說沒良心的人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你倒好,碗里的豆漿都還沒喝完呢,便開罵了?”
“沒見過你這么沒良心的!”
徐達一看他倆又掐起來了,一臉生無可戀地嘆氣。
“哎!你倆就不能消停會兒,好好說話?”
陳安拿起一個茶葉蛋,剛剝完皮準備吃,就被徐妙錦用筷子敲了一下手。
“都沒洗漱呢?就吃東西?趕緊先去洗洗!”
他只好悻悻地把剛撥好的蛋放回了盤子里。
徐妙錦又說。
“陳大哥,你家的香皂,應天府都買不到,能送我兩塊嗎?我還從來沒用過這么香的呢!”
“應天府買不到?”
陳安有點奇怪。
他記得北宋的時候,市面上就有賣香皂的了啊!
不過他自己做的香皂,比市面上賣的好用,也實屬正常。
誰讓他來自二十一世紀呢!
“買是買的到,但沒你家的好用,也沒你家的香!”
徐妙錦可憐巴巴地看著陳安,接著說。
“我聽小娥姐姐說你家還有好幾塊呢,就送我兩塊唄。”
“又不是什么貴重東西,你想用就拿去吧。”
陳安滿不在乎地說。
“真的嗎?那謝謝陳大哥啦!”
徐妙錦高興壞了。
陳安笑了笑,正要去院子里洗漱,走到一半突然停住了。
對啊!
這幾天正缺錢呢,為啥不發明點小玩意兒去應天府賣?
特別是像香皂、胭脂什么的,再想點營銷的辦法,肯定能大賣!
不論啥時候,女人的錢都好賺!
只要能抓住女人的心,那本大人不就直接能當大明首富了?
八點五十左右,陳安帶著韓無雙,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朝縣衙前院走去。
在家辦公就是好,可以踩點到不說,還不用擔心堵車。
說起堵車,這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隨著江寧縣的商業越來越繁榮,應天府各個縣,甚至其他地方的商人,都聞風而來。
商人嘛,都逐利。
江寧縣經濟好,還有個“陳青天”坐鎮,自然成了做生意的首選地。
但這些商人雖然帶來了不少稅收,也讓本來就不寬敞的縣城經常人滿為患,甚至造成了擁堵。
眼下也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可是擴建城墻,還是給進出縣城的馬車發號牌,實行“開四停四”的政策呢?
要不學學后世,搞個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