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改革大明的軍戶,以后要實行義務兵
- 大明:朱元璋穿越,帶回現代皇長孫
- 燈火闌珊處
- 2027字
- 2025-06-05 10:37:27
半個時辰以后,兩畝的土豆還有紅薯,被上百官員挖出來了。
最后統計一下數據,土豆的畝產居然高達十八石。
大明的一石就是一百五十斤,大明的一斤是五百九十克。
大概三千斤左右。
紅薯的畝產就更高了,一畝地高達了二十八石,就相當于四千二百斤。
相當于現代時空的五千斤。
當這個結果統計出來以后,現場的文武百官都驚呆了。
畝產幾千斤的糧食,放在以前可是前所未聞的事情。
皇太孫帶回來的糧食,竟然如此高產,大明以后還用愁糧食嗎?
怕是以后最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糧食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皇太孫為大明帶來這么高產的糧食,是陛下之福,是大明之幸啊。”
一幫官員滿臉激動地沖著朱元璋就跪倒下來,高聲呼喊著。
“想當初,大孫將這些種子拿出來的時候,你們一個個都很懷疑吧?”
“現在已經親手挖出來了,現在相信了?”
“這都是咱大孫的功勞,也是夏元吉的功勞。”
“夏元吉人呢?”
朱元璋大聲道。
“陛下,臣在。”
夏元吉趕忙從人群之中走出來,跪在了朱元璋面前。
“即刻起,夏元吉升任為戶部尚書。”
朱元璋直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宣布道。
“臣領旨。”
夏元吉一臉激動的伏地道謝。
這一幕可是讓周圍的官員羨慕壞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朱元璋和朱雄英特意給夏元吉鋪的路。
二十幾歲的尚書,別說是大明,就是歷朝歷代,夏元吉也是獨一份。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和朱雄英對夏元吉是多么器重。
羨慕嫉妒的肯定大有人在。
但是誰也沒有膽子敢在這時候站出來,說一句反對的話。
趙勉,孔訥的下場,所有人還歷歷在目。
誰還敢這個時候,觸朱元璋的霉頭呢?
朝廷的變法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這幫官員除了順應以外,沒有別的選擇。
“走吧,再去那邊稻田還有玉米地看看。”
朱元璋看著另外一邊稻田還有玉米所在的位置。
大笑著走過去。
水稻和玉米還沒有到收獲的日子,但是時間差不多了。
最多也就還有半個月的時間。
此刻上萬畝水稻,一片金黃之色。
尤其是碩大飽滿的稻穗,更是看得那幫文武官員都咽唾沫。
水稻他們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可如此驚人的長勢,他們還是頭一次見。
這產量,光是看著,就比原本的大明水稻,提升了至少三四倍。
帶著文武百官,看著水稻還有玉米的生長情況以后,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過。
以前的大明,可是窮怕了,尤其是糧食短缺的問題,更是一直困擾著朱元璋。
現在好了,一切都不需要擔心了。
“有了這么高產的糧食,以后大明的軍隊再要打仗,不怕沒有糧餉了。”
朱棣一臉激動地感慨道。
“這些都是普通作物,目前是為了增加大明的糧食產量,讓普通百姓都能夠吃得飽。”
“種這些也不是為了讓大明有糧食打仗。”
“軍糧今后會有專門的工廠生產,不管是土豆,還是紅薯或者玉米,哪怕是水稻,都可以成為生產軍糧的原材料。”
“大明的軍隊需要改制,衛所制也要改掉,用義務征兵制度,加上職業軍人配合。”
朱雄英聞言,一臉正色的提醒道。
“衛所制度,要廢除?”
聞言不只是朱棣等人,就連那幫勛貴武將也都露出詫異之色。
“一批批逐漸進行改制。”
“邊境衛所,暫時就不動了,從內陸地區開始。”
朱雄英緩緩點頭解釋道。
這種軍事改制肯定不可以一刀切,就算是要調整,也必須有個合理的步驟。
逐步進行。
“等到八萬新軍訓練出來以后,邊境衛所也要分批撤下來。”
朱標是軍事改革的主要執行人。
把大概的時間給透露了出來。
“那些軍戶如果就這么撤下來,又給他們安排什么身份呢?”
“全都轉為農戶嗎?”
藍玉詫異地問道。
“不錯,今后大明不會再有士農工商區別,主要采用農戶還有城鎮戶口來區分農民還有其他職業。”
“比如工匠,還有商人,可以歸為城鎮戶口。”
“也只有現役軍人還有職業軍人,才可以有軍籍,軍籍不再施行世襲制度。”
朱標把已經跟朱雄英他們制定好的一套戶籍改革方案給說了出來。
想要打破一千年來的傳統思想,改變儒家對人性的束縛。
就必須從戶籍制度開始改起。
打破人的三六九等之分。
大明想要不重復王朝三百年必亡的魔咒,就必須要做出改革和取舍。
除了朱家皇室有些特殊以外。
哪怕是世家大族,或者是官員勛貴,也只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只不過是職位分工不同。
至少表面上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意識形態方面的改變,或許還需要很長時間。
朱標的話,或許武將們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卻讓文官們一個個面面相覷。
這是從根上,直接抹掉了士大夫階層。
可偏偏他們沒有一個人敢反對。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主導這一切的,就是朱雄英。
現在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想著辦法的巴結朱雄英。
想著可以在朱雄英的面前露個臉。
誰還會給他添堵呢?
糧食,土地這些是好,但是也要有命活著才行。
讓朱雄英高興的不是活著不活著的問題。
而是他能夠幫助你延年益壽啊。
誰不想自己長命百歲呢。
這可是花錢都買不到的東西。
畢竟朱元璋,朱標,還有劉三吾這些都是前車之鑒,跟著朱雄英混,都得到了體質的巨大提升,延長了壽命。
這樣的吸引力是比任何利益都大的。
雖然這幫文官很清楚,朱雄英不可能幫著他們所有人提升體質。
但只要能夠幫助其中一個人做到這一點,就足夠讓所有人不敢有一點違背他的心思了。
因為這樣的機會,其實是相對公平的。
只要你能夠在改革中做出成績,未來就必定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