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結識一個人一定要在他未曾發跡的時候
- 重生97從大學周邊開始發家致富
- 江北好大雪
- 2462字
- 2025-07-03 00:04:51
圍繞最熟悉的大學生活,構建以服務大學生為主的商業版圖。
他絕對肯定的一個事實,未來大學生群體會不斷擴大,從不到一百萬一直升到一千萬,這是一個年齡結構相當穩定,物質精神生活需求也相對平衡,變化最不劇烈的消費群體。
并且大學生基本屬于純消費群體,機會太大了。
網吧,影院,生活超市,活動中心……甚至大學生畢業時的物流,廢品圖書回收處理,這都是巨大的商業鏈。
李想可是記得,當年有一則報道,某位博士僅僅依靠大學生畢業季的物流快遞,和畢業時回收舊棉被再加工,年入幾十萬……
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李想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組建團隊,拓展的社會關系,方方面面的社會關系。
老汪,任宏,李紅梅,周星染都是不錯的團隊型人物,鄔青很好,但是只能是合作伙伴。
在社會上跌爬滾打的發小們,那也是有用的社會關系。
向上的通道,目前李想只能看到王定遠老師。
漢市圖書館離汽車站不遠,五層古香古色的青磚樓,掩映在夏日的蒼蒼郁郁,環境很好,人不多,這個時代,似乎人們已經失去了對知識的渴望,更多的注意力轉向物質崇拜,一只最新型號的手機,一款新的名牌鞋子,一套豪華的音響……
李想苦笑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一樣?
圖書館二樓的報刊閱覽室,存著各種期刊報紙,李想借了最近三個月的漢市日報研究,不一會筆記本上寫下了幾條記憶深刻的事情。
1996年開始的【小龍潭商業地產開發項目】,投放市場初始遇冷,李想的大姑當時買了一套二十平的商鋪,李想記得大姑那時候經常抱怨,急的熱鍋上螞蟻一樣,一直抱怨不漲價。
直到1997年十月份,隨著市區南移的政策規劃公布,小龍潭周圍開始新政區建設,項目立馬火熱起來,一年后再次熱漲。如果現在入手,一年以后賣掉,差不多有兩倍的利潤。
李想笑了笑,又是如果,項目是好,兜里也真是沒錢。
【和人花園商住房項目,開發商拿了地,實際上并沒有動工,五年后轉手,土地費用漲了三倍還多。】
【眼下轟轟烈烈的千年青環保涂料項目,外資詐騙……】
……
歷史的記憶從腦海中喚醒,每一個毛孔都是錢的味道。
李想感覺到被錢味熏到了,想抽支煙,抬頭看見墻壁上冷冰冰的——禁止抽煙,圖書館阿姨那雙眼睛,猶如機槍一樣的射過來,李想只能逃了出來。
轉到樓梯間,剛把煙掏出來……
拐角,一個帶著眼鏡的男子,圓領衫大褲頭,半蹲半坐在小板凳上,正拿著一本厚厚的資料在看,地上攤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樓梯間煙霧繚繞。
哈,王定遠!李想饒有興趣的注視著王定遠的動作,一會半匍匐,臉貼近書籍的邊緣,似乎在找注釋之類的小字,一會湊近窗戶在陽光底下看,似乎手里的古籍并不清楚。又一會嘴里念念叨叨,似乎是碰到了什么難題……
李想特別想把這一切拍攝下來,一個學者工作的樣子,指定未來能火。
老王!你也有今天,李想一副偷窺欲被滿足了的樣子。
這根本不是李想記憶中王老師的樣子,2000年以后,李想記憶中的王定遠,總是西裝領帶的出現電視上,2002年漢市師范大學八十年校慶,請他回來故地重游,完全一副學者的樣子,彬彬有禮,儒雅斯文。
王定遠伸手伸向口袋,摸出來干癟的煙盒!
懊惱的一拍頭,四下尋摸著,似乎在翻找簡易的煙灰缸里還有沒有能抽的煙蒂。
李想終于忍不住,差點笑出聲。
“王老師!”
圓領衫一驚,抬頭,看見站在樓梯間外的李想,下意識的推了推眼鏡。
“啊……李想啊。”王定遠不好意思的笑笑。
“這么巧,剛來就碰到王老師。”李想謊話脫口而出。
“是啊,是啊,我也是才來沒多會。”
李想遞過去一支紅梅,王定遠愣了愣,嘿嘿笑了一聲。
“王老師研究什么呢?怎么不在咱們學校圖書館吶。”
“哎,咱們學校的圖書館資料,關于宋史的不太全,市圖書館有一部分古籍孤本,借又借不出去,我只能來這里翻閱一下。”
“總算有熟人,能讓我拿出借閱室看,不然在里面不能抽煙,會搞的我六神無主。”王定遠深深吸了一口,似乎要把煙氣里的歷史真相納入心肺。
李想留意到王定遠手中的古籍《鶴林玉露》,地上堆著《揮麈錄》、《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
現代一點的《宋代新聞傳播與出版文化》、《中國邸報史》……
王定遠這是在研究宋代的報紙、新聞的傳播?
李想的心里產生了一個強烈的念頭。
“王老師,您這是在研究宋代的信息傳播和經濟的關系?”
“哎,你看出來了啊?”王定遠似乎一愣,這幾本書是關于宋代邸報研究的不錯,但是和經濟的關系這點一般人想不到的,這些著作里也確實沒有相關著述。
“嗯……我還是不太明確兩者之間有什么明確關系,還在找證據。”
“老師,聽了您的課以后,我后來思考過,覺得未來電子信息或者叫信息傳播?我說不太好!一定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王定遠手一抖,眼睛死死的盯著李想!
“李想,你這個想法和我接近,最近讀了一部分資料,你看這里的一則,仁宗十一年山西黃河上游發生旱災的邸報!”
王定遠又打開了資治通鑒。
“同時,江南魚米之鄉的米價上浮了三成,而這一年江南風調雨順,按道理米價應該極其穩定,出現大幅度的漲價,那就意味著有人得到消息,囤積居奇!!!是不是這個道理?”
王定遠一旦涉及自己的專業,立馬變得神采飛揚,李想開了個頭,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談論,時不時還從地上挑出一本書,指出來依據在哪里。
李想聽得津津有味,原來宋朝一個邸報消息出來,就可以影響千里之外的糧價。
御前會議開完,如果邸報上有樞密院【宋朝的軍事機構】大臣參與,就可以影響全國的鐵價,甚至有些商人會提前囤積!
牽一發動全身,這簡直就是古代的互聯網經濟啊,李想大為贊嘆,難怪王老師能夠精準的預測未來的財富密碼,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是一個不變的規律。
不知不覺間已兩個小時過去了,李想的紅梅煙盒空了……
“王老師,你這研究太有意思了,我能不能常來跟你學習學習?”李想把最后一支煙遞給王定遠。
“那當然好了,你講的關于互聯網的概念,對我啟發很大呢!我每周三都會來這里,你想來就來看看。”王定遠接了煙點著,才發現李想手上已經沒有了,微微有些尷尬。
“我帶了煙的,在樓下自行車籃子里忘了拿上來。”王定遠解釋一句。
“沒事,老師,我煙癮不大。”
結束了與王定遠的談話,李想決定回學校看一看。
下樓發動摩托車,想了一想,又跑到路邊煙酒店,買了兩包紅梅煙送了上去。
結識一個人,一定要在他未曾發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