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擴大養(yǎng)兔規(guī)模
- 黃金年代:跑山也能富可敵國
- 生產(chǎn)隊的路易威登
- 2149字
- 2025-06-11 08:21:13
王淑芬的話還沒說完,院門那里就傳來了父子倆說話的聲音。
李福平和李興華從山里回來了,兩人的背簍都鼓鼓囊囊的,看起來今天收獲不錯。
“爸,大哥,你們回來了?!?
李啟華迎上去,想要幫忙卸下背簍。
“咋了?這是發(fā)財了?”
李福平剛剛走近院子里,就看見了桌子上還沒來得及收起來的錢。
“他爸,二華子的猴頭菇賣了三百五十塊錢!”
王淑芬趕緊走過來,壓抑不住聲音里的興奮。
李福平的腳步明顯停頓了一下,不過很快又恢復(fù)了正常。
“算你小子有點兒運氣?!?
他把背簍放下,拍了拍身上的土。
“三百五十?!二弟,你沒聽錯吧?”
李興華的反應(yīng)可比父親大多了,一聽這個數(shù)字,差點把背簍掉在地上。
“沒錯,我都數(shù)了三遍了。”
王淑芬把錢又拿出來給李福平看。
“行了,知道了,都進屋吧。”
李福平接過錢,隨便翻了翻,點了點頭。
說是這么說,但是李啟華能看出來,父親走路的步子都輕快了不少。
吃晚飯的時候,李福平從柜子里拿出了一瓶已經(jīng)開封的白酒。
平時只有來了客人,或者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他才會喝上一口。
“爸,今天咋想起喝酒了?”
李興華有些奇怪。
“沒事兒就不能喝點兒了?”
李福平給自己倒了一小杯,端起來聞了聞。
王淑芬在一旁看著,臉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這老頭子,明明高興得不行,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二華子?!?
李福平喝了一口酒,放下杯子看向李啟華。
“這錢你打算咋花?是家里幫你攢著娶媳婦,還是另有打算?”
“爸,我想擴大一下兔子的養(yǎng)殖規(guī)模?!?
李啟華放下筷子,這個問題他在回家的路上就想過了。
“哦?咋個擴大法?”
李福平又喝了一口酒,等著李啟華繼續(xù)說。
“現(xiàn)在咱家就五只兔子,產(chǎn)量太少了,我想再買一些兔子回來,把規(guī)模搞大一點兒?!?
李啟華說話的時候,腦子里想的卻是另一回事兒。
在后世,規(guī)?;B(yǎng)殖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在這個年代,大部分人還是小打小鬧。
自己現(xiàn)在也算是有了一部分啟動資金,那錢自然不能白白放著。
如果自己能搶在前頭,建立起一個像樣的養(yǎng)兔場,那以后的收益可就不是現(xiàn)在能比的了。
“你算過沒有,再買多少只合適?”
李興華也放下筷子,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
“我想先買二十只母兔,兩只公兔?!?
李啟華早就盤算過了。
“按照現(xiàn)在的價格,一只種兔六、七塊錢,二十二只也就一百多塊錢?!?
“再搭個像樣的兔舍,估計還得五十塊錢左右。”
“二華子,這一下子就花出去二百多,要是養(yǎng)不好咋辦?”
王淑芬在一旁聽著,心里有些舍不得。
“媽,您放心,我心里有數(shù)。”
李啟華知道母親的擔(dān)心不是沒道理的。
畢竟二百多塊錢,對這個家庭來說已經(jīng)是一筆巨款了。
誰家也不可能天天在山里都能遇見好貨。
“而且現(xiàn)在咱家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知道怎么喂養(yǎng),怎么繁殖?!?
“再說了,兔子這東西繁殖快,只要管理得當,三個月后就能見到效益。”
“你考慮過銷路沒有?二十幾只兔子,產(chǎn)出的小兔子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
李福平又喝了一口酒,沉默了一會兒。
“算是有吧,這次猴頭菇就是麻煩人家給收的,價格還很公道,比收購點高不少?!?
這個問題李啟華也想過。
“二弟說得有道理,我看鎮(zhèn)上現(xiàn)在買兔子肉的人就比以前多了?!?
李興華點了點頭,其實這句話是他瞎說的,他只是想勸父親支持自己這個弟弟。
“行,既然你想清楚了,那就按你說的辦。”
李福平把杯子里的酒一飲而盡,長出了一口氣。
“不過有一點,買兔子的事兒你自己去辦,別指望家里幫你?!?
“爸,我明白,這是我自己的事兒。”
李啟華連忙點頭。
說到這里,李啟華又想起了氣槍的事兒。
本來他是打算買一把氣槍的,這樣以后進山就能有個防身的家伙。
但是現(xiàn)在看來,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更重要。
氣槍的事兒,只能先往后放一放了。
飯都快吃完了,李福平又給自己倒了一小杯酒。
這舉動讓全家人都有些意外,平時他可從來不會連著喝兩杯。
“爸,您今天咋這么高興?”
王秀梅好奇的問道。
李福平瞪了她一眼。
“誰高興了?我就是覺得今天這酒味道不錯。”
說著,他又喝了一口,臉上的表情格外滿足。
王淑芬在一旁看著,心里跟明鏡似的。
這老頭子就是嘴硬心軟,明明為李啟華的出息高興得不得了,偏偏不肯承認。
第二天,李啟華起了個大早,心里裝著擴大兔場的大事,一晚上都沒怎么睡踏實。
他琢磨著今天就得去鎮(zhèn)上,好好打聽一下哪里有賣種兔的,順便再找人規(guī)劃一下兔舍的事。
可他剛推開門,就愣在了原地。
就在他家的院子里,他爹李福平正跟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比比劃劃的說著什么。
那人李啟華認識,是村里手藝最好的木匠,張老根。
“老張,就這塊地兒,你給我瞧瞧,搭一排兔籠子,得用多少料?”
只見李福平手里拿著根繩子,在院子西邊的空地上拉來扯去,嘴里還念念有詞。
“福平哥,你這是要干大事兒啊。”
張老根蹲在地上,用手捻了捻泥土,又站起來用腳丈量著。
“什么大事兒,就是這小子瞎折騰,我這個當?shù)?,總不能看著他把錢打水漂?!?
李福平瞥了一眼剛出門的李啟華,哼了一聲。
話是這么說,可他臉上的神情,卻帶著一股子藏不住的勁頭。
李啟華心里頭一暖,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的走過去,站在旁邊聽著。
“爸,我想把兔籠做成上下兩層的,這樣能省地方。”
李啟華看他們商量得差不多了,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這是他從后世學(xué)來的經(jīng)驗,立體養(yǎng)殖,空間利用率高。
“你懂個啥?”
李福平立刻就把他的提議給否了。
“籠子摞籠子,上頭的屎尿往下漏,兔子最怕臟,到時候全得病,一只都活不了!”
李啟華沒再爭辯,他知道父親說的是這個年代最穩(wěn)妥的法子。
經(jīng)驗這東西,有時候比超前的理念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