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續作四
- 穿越萬朝成為皇帝
- 夢螢每天看心晴
- 3180字
- 2025-08-14 18:25:34
**第二十章:長安春宴,暗流涌動**
永和二十年三月,
長安。
春意正濃,
曲江池畔,
桃花灼灼,
柳絮紛飛。
為慶賀“**龍庭大捷**”,
皇帝于**曲江芙蓉園**設“**凱旋春宴**”,
文武百官、宗室貴戚、四夷使節,
皆受邀赴會。
更令人矚目的是——
皇帝親下詔書:
“**鎮國長公主穆青鸞,功蓋古今,
特賜‘上殿不趨、劍履上殿’之禮,位列三公之上。**”
消息一出,
朝野震動。
有人歡呼,
有人沉默,
有人,
已在暗中磨刀。
---
一、春宴開場:榮耀與非議
芙蓉園內,張燈結彩。
正殿前設“**功勛臺**”,
陳列此戰繳獲之物:
阿史那烈的“**黃金狼甲**”、
突厥“**國璽**”、
“**狼圖騰旗**”殘片、
“**火雷車**”模型……
臺側立碑,
上書皇帝親題:
>“**一戰定漠北,
>女子勝須眉。**”
百官列席,
文東武西。
穆青鸞身著玄甲,佩“**寒霜劍**”,
在宮女引導下,
踏上紅毯,
直入主位。
沿途,
有人躬身行禮,
有人側目而視。
禮部尚書**王縉**冷笑低語:
>“女子上殿,劍履俱全,
>這是要效仿呂后、武后不成?”
戶部侍郎**李慎**附和:
>“她若真為國為民,
>何不交出兵權,歸隱田園?
>如此張揚,怕是有不臣之心?!?
話音未落,
兵部尚書**裴行儉**猛然轉身:
>“二位!
>若無長公主,
>你我此刻,
>可還在城頭守夜,
>還是已淪為突厥奴婢?”
王縉語塞,
裴行儉冷哼一聲,
親自為穆青鸞斟酒:
>“長公主,此酒敬你——
>敢為天下先,
>敢以女兒身,
>擔萬軍之命!”
穆青鸞舉杯,
一飲而盡。
---
####二、暗流涌動:朝堂的算計
宴至中段,
皇帝舉杯,
欲正式冊封穆青鸞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總領全國軍政。
就在此時——
太常卿**崔湜**出列,
奏曰:
>“啟奏陛下,
>長公主雖功高蓋世,
>然‘大元帥’之職,
>自開國以來,
>從未授于女子。
>若破此例,
>恐惹天下非議,
>動搖國本?!?
禮部尚書王縉立即附議:
>“崔卿所言極是。
>且長公主年方二八,
>若掌天下兵權,
>恐有外戚干政之嫌。
>不如……
>賜宅一座,黃金萬兩,
>令其頤養天年?!?
此言一出,
殿內嘩然。
穆青鸞神色不動,
只輕輕放下酒杯。
裴行儉怒斥:
>“住口!
>外戚?她乃先帝親封‘鎮國’,
>何來外戚?
>你們口口聲聲‘國本’,
>可曾想過——
>若無她定漠北,
>邊民流離,賦稅難收,
>才是真正的動搖國本!”
皇帝皺眉,
尚未開口,
宰相**張說**緩緩起身:
>“諸位,
>爭論無益。
>不如請長公主自陳其志——
>她,究竟想要什么?”
全場寂靜,
目光齊聚穆青鸞。
她緩緩起身,
聲如清泉:
>“我要的,
>不是權,不是位,
>而是三件事?!?
眾人屏息。
她一字一頓:
>“**第一,免邊民十年賦稅。**”
>“**第二,建‘忠烈祠’,供奉陣亡將士。**”
>“**第三,設‘女子軍學堂’,**
>**讓天下女子,**
>**也能習武從軍,保家衛國!**”
語畢,
全場寂靜。
片刻后,
裴行儉率先跪地:
>“臣,支持長公主!”
梁慧貞、秦玉英亦出列跪拜:
>“我等愿為‘女子軍學堂’教習,
>傳武藝,授兵法!”
百姓代表、邊軍遺孀,
紛紛落淚叩首。
皇帝動容,
當即下詔:
>“準其所請!
>邊民賦稅,即日起免十年;
>忠烈祠,擇日動工;
>女子軍學堂,賜名‘**木蘭院**’,
>設于長安城西,
>由長公主親掌!”
崔湜、王縉面如死灰,
卻不敢再言。
---
####三、夜宴驚變:刺客現形
夜幕降臨,
宴席移至園中湖心亭。
燈火輝煌,
歌舞升平。
舞姬獻上新編《**破陣樂**》,
鼓點激昂,
劍影翻飛。
穆青鸞獨坐亭邊,
望向星空。
忽覺袖中“**短雷銃**”微熱——
這是她特制的“**警報器**”,
遇敵時會因靜電反應而升溫。
她不動聲色,
悄然握緊寒霜劍。
就在此時——
一名舞姬躍起,
手中彩帶竟藏“**毒針袖箭**”!
直射穆青鸞心口!
>“**有刺客!**”
穆青鸞劍出如電,
“叮”一聲,
擊落袖箭。
四周侍衛尚未反應,
她已縱身而起,
劍光一閃,
那舞姬咽喉中劍,倒地身亡。
混亂中,
又有一人從水下突襲——
竟是“**水鬼刺客**”,
手持“**淬毒魚腸匕**”,
直撲皇帝!
裴行儉大喝一聲,
拔刀相迎,
卻被刺中左臂。
穆青鸞飛身躍入湖中,
寒霜劍如游龍,
瞬間斬斷刺客雙足。
刺客慘叫浮水,
被侍衛擒獲。
審問之下,
刺客只冷笑:
>“我乃突厥遺民……
>為主復仇,死而無憾!”
穆青鸞卻搖頭:
>“你不是突厥人。
>你是漢人,
>且是宮中舊人——
>**你是先帝‘影衛’中的‘水貍’**!”
刺客神色劇變。
穆青鸞冷聲道:
>“影衛十二人,
>六人戰死雁門,
>五人隨我入漠,
>唯有一人‘水貍’,
>稱病未出——
>原來,早已被人收買!”
皇帝震怒:
>“查!
>徹查宮中所有舊影衛!”
---
####四、幕后黑手:皇權的陰影
深夜,
穆青鸞于“**鎮國府**”密會裴行儉、梁慧貞。
裴行儉包扎傷口,
沉聲道:
>“今日刺客,
>不是突厥余孽那么簡單。
>‘水貍’乃先帝親信,
>若非有人授意,
>豈敢行刺陛下?”
梁慧貞點頭:
>“且崔湜、王縉今日發難,
>時機太過巧合。
>恐怕……
>有人想借‘女子掌權’之名,
>攪亂朝局,
>好渾水摸魚?!?
穆青鸞凝視燭火,
緩緩道:
>“我猜到了。
>幕后之人,
>不是別人——
>正是**太子李瑛**?!?
“什么?!”二人驚呼。
穆青鸞解釋:
>“太子自幼體弱,
>不習兵事。
>若我掌兵權,
>他必失勢。
>更重要的是——
>先帝臨終前,
>曾言:‘若太子無能,
>可托付長公主監國。’
>此話,
>他必耿耿于懷?!?
裴行儉倒吸一口冷氣:
>“若真是太子……
>此事,難辦了?!?
穆青鸞冷笑:
>“難辦?
>不。
>他既敢動手,
>我便讓他——
>**自食其果**?!?
---
####五、反制之策:請君入甕
三日后,
穆青鸞上奏:
>“突厥雖滅,
>余孽未清。
>臣愿率‘木蘭軍’三千,
>深入大漠,
>徹底肅清殘敵,
>以絕后患。”
皇帝準奏。
臨行前,
她密令裴行儉:
>“我走后,
>你將‘水貍’放出,
>暗中監視。
>若有人與他聯絡……
>便是真兇。”
裴行儉會意。
又命梁慧貞:
>“你回幽州,
>假傳軍情:
>‘突厥殘部集結十萬,
>欲反撲長城?!?
>看朝中何人,
>最先反對出兵。”
一切布置妥當。
穆青鸞率三千“**木蘭先鋒營**”出城,
卻未北上,
而是悄然駐扎于“**終南山**”密林中,
暗中觀察長安動靜。
---
####六、真相浮現:太子的密信
五日后,
裴行儉密報:
>“水貍昨夜接見一名‘商人’,
>實為太子府‘掌燈太監’。
>二人密談,
>言及‘長公主若死于漠北,
>太子便可親政’……
>更有密信一封,
>藏于其鞋底?!?
穆青鸞展開密信,
冷笑:
>“果然是他。
>信中言:‘事成之后,
>封爾為‘鎮北侯’’……
>好大的口氣!”
又一日,
梁慧貞回報:
>“我假傳軍情后,
>太子第一個上奏:
>‘邊事已定,不宜再戰,
>應休養生息。’
>而崔湜、王縉,
>緊隨其后附議?!?
穆青鸞合眼,
輕嘆:
>“他們怕的,
>不是我死于漠北,
>而是我活著回來——
>活著,
>才能威脅他們的權力。”
---
####尾聲:山雨欲來,巾幗布局
終南山,夜。
穆青鸞立于峰頂,
望向長安燈火。
梁慧貞問:
>“長公主,
>我們……
>真的要打太子嗎?”
穆青鸞搖頭:
>“不。
>我要的,
>不是權力,
>而是**規則**。”
她轉身,目光如炬:
>“明日,
>你帶‘木蘭軍’回城,
>公開操練于‘朱雀大街’。
>裴尚書,
>你將密信副本,
>交予御史臺、大理寺,
>但——
>**不點名,只等他們自己跳出來**?!?
梁慧貞恍然:
>“你是要……
>**逼他們自亂陣腳**?”
穆青鸞微笑:
>“對。
>讓他們以為,
>我已掌握一切,
>逼他們狗急跳墻。
>到那時——
>他們的每一步錯棋,
>都將成為我的**鐵證**?!?
風起,
戰旗獵獵。
她輕撫寒霜劍:
>“這一局,
>我不為爭權,
>而為——
>**讓天下女子,
>不再因性別,
>被拒于國門之外**?!?
---
第二十章·完
>**核心升華**:
>-**權力博弈**:凱旋之后,榮耀與危機并存,展現“功高震主”的政治困境;
>-**女性覺醒**:提出“女子軍學堂”(木蘭院),將個人功業升華為制度變革;
>-**政治智慧**:以退為進,設局引敵,體現穆青鸞從“戰將”到“統帥”的蛻變;
>-**暗線鋪陳**:太子謀逆初現,為后續“朝堂權斗”埋下重磅伏筆;
>-**主題深化**:真正的勝利,不是戰場斬首,而是**打破偏見,重塑規則**。
>
>**下一章預告**:
>《第二十一章:木蘭花開,血染朱雀》
>“木蘭院”開院大典,
>一場針對女子參軍的陰謀,
>正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