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海鼠釉變
書名: 瓷渡天穹作者名: 席營聽風本章字數: 1995字更新時間: 2025-06-13 09:05:43
瀨戶內海的晨霧泛著赤銅色。青瓷的小船剛靠近隱島,懷中的星盤就自動浮起,盤面“海鼠釉“三字正滲出海藍色的光液。這些液體滴在船板上,竟凝結成微型指南針,直指島嶼東側的斷崖。
“あの洞窟...“漁夫打扮的向導突然改用生硬中文,“那個洞,只有退潮...“
浪頭毫無征兆地炸開。三艘朱漆快艇沖破晨霧,艇首站著穿黑釉鎧甲的武士,每人腰間別著個尖叫的“怨霊焼“人偶。為首者戴著鬼面,胸甲上逆旋的白鹿紋正瘋狂抽取四周光線。
“朱霞會的黑釉將軍!“向導嚇得跌坐船底,“他怎么親自...“
青瓷的聲瓷臂自動插入海水。音孔中噴出的不是聲波,而是從備前燒牡丹餅中吸收的星髓能量。藍光粼粼的波紋在浪尖跳躍,形成某種類似九江剪紙的防御陣型。
黑釉將軍太刀一揮,數十個怨霊焼人偶飛向小船。這些人偶在空中變形,化作帶刺的黑釉鎖鏈纏向青瓷脖頸。千鈞一發之際,斷崖上的洞窟突然傳出奇特的陶笛聲——音波讓海面瞬間凝結出“海鼠釉“質地的防護罩。
“唐津姫様...“向導對著洞窟方向跪拜,“她在保護...“
青瓷趁機躍入海中。聲瓷臂與海水接觸的剎那,整片海域浮現出立體的星圖——正是初代瓷巫留下的導航系統。她跟隨星圖指引游向洞窟,身后黑釉鎖鏈被“海鼠釉“屏障擋在外圍。
洞窟內壁布滿發光的海藻。青瓷的瓷瞳調整焦距,發現這些“海藻“實則是某種陶瓷微生物,正以星髓為食代謝出光源。更深處,整面洞壁都是唐代風格的窯址,窯具上清晰刻著“大唐貞觀年九江窯工吳氏“的字樣。
“這是...“青瓷的聲瓷臂不受控地撫上窯磚。觸感冰涼的不是普通陶土,而是摻了深海星髓的“海鼠釉“原礦。磚縫間滲出藍瑩瑩的液體,在空中凝成個穿十二單的虛影——比備前燒遇到的瀬戸焼姫更加古老。
“唐土瓷巫的后人...“虛影的聲音帶著古漢語腔調,“妾身唐津姫,等這一刻...千年矣。“
星盤突然從青瓷懷中飛出。唐津姫的廣袖輕拂,盤面投射出被塵封的記憶:初代瓷巫乘遣唐使船來日,在隱島創“海鼠釉“技法;年輕時的施文慶尾隨而至,偷取火山灰與星髓混合造出第一塊黑釉;最震撼的是畫面角落,某個穿唐衣的男子正將刻有白鹿紋的瓷片交給日本貴族...
“周煊?“青瓷的瓷瞳刺痛。那男子轉身瞬間的面容,與透明化的周明遠有七分相似。
唐津姫的虛影突然扭曲。洞外傳來爆炸聲,黑釉將軍竟用太刀劈開了“海鼠釉“屏障!唐津姫急忙指向窯址深處:“速取'海鏡'!施文慶的黑釉...“
青瓷沖向窯址最里端。在初代瓷巫工作過的石臺上,靜靜躺著面青瓷燒制的圓鏡。鏡背的蓮花紋與她后頸胎記一模一樣,而鏡面映出的不是倒影,是流動的星云圖。
“星髓...容器...“唐津姫的聲音開始斷續,“用能面...“
青瓷急忙戴上森田家能面。鏡面星云突然加速旋轉,投射出立體海圖——標注著七個深海星髓礦點。最驚人的是,這些礦點正以緩慢速度向日本列島移動,就像活物般有意識地在海底遷徙。
“原來星髓是...“青瓷的聲瓷臂自動插入海鏡。鏡中浮現出更駭人的畫面:深海裂縫中,某種巨型生物正沉睡,它體表覆蓋著與星髓同源的結晶,“...生物分泌物?“
黑釉將軍已殺到窯口。他的太刀這次劈向自身左臂,濺出的不是血而是黑釉。這些液體落地即化作無數小型的“怨霊焼“士兵,邁著整齊步伐向洞內推進。
唐津姫的虛影突然凝實。她十二單衣袂翻飛,手中多出把“海鼠釉“折扇:“瓷巫大人,請唱!“扇面浮現出《陶記》日譯殘篇的文字,“用唐土的...青陽腔!“
青瓷的聲瓷臂自動奏響《九霄引》。當唱到備前燒學來的能樂轉音時,能面內側突然浮現出隱藏文字——正是施文慶當年交給遣唐使的黑釉配方!更關鍵的是,文末標注著行小字:“白鹿紋逆用可解“。
“原來如此!“青瓷猛地摘下面具,將“海鏡“對準黑釉將軍胸前的逆旋白鹿紋。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鏡中射出的不是光,而是某種特殊的聲波頻率。黑釉將軍的鎧甲開始龜裂,露出里面半透明的人形——那根本不是人類,而是由黑釉模擬的傀儡,核心處漂浮著片帶血的周煊畫像。
“贗品的...贗品?“青瓷的聲瓷臂突然劇痛。星盤顯示,真正的黑釉操控者還在朱霞會總部。
唐津姫用最后力量掀起“海鼠釉“海嘯,暫時吞沒黑釉軍隊:“快走...去尋'海女簪'...“她的虛影開始消散,“島上的...血族...“
向導突然從側洞爬出:“跟我來!“他手中捧著支青瓷發簪,簪頭正是蓮花造型,“祖母說...給您...“
青瓷觸碰發簪的剎那,簪身浮現出微縮版《陶記》全文。最末頁記載著初代瓷巫的東渡日記:“留女徒津子守海鏡,其血脈可感星髓...“署名處蓋著與青瓷胎記相同的蓮花印。
洞外傳來直升機轟鳴。朱霞會的增援到了,這次他們吊著個巨大的黑釉容器,里面浸泡著無數“怨霊焼“胚胎。
“瓷巫大人...“向導突然扯開衣領,露出鎖骨處的微型蓮花紋,“我們...家族...“
他掰開發簪,里面竟是張古老的鯨皮海圖,標注著下個星髓礦點的實時位置——正在向韓國莞島海域移動。
當青瓷的小船逃離隱島時,整座島嶼開始下沉。不是崩塌,而是像有意識般潛入深海。最后映入眼簾的,是唐津姫消散前的微笑,以及她用“海鼠釉“在空中寫下的古漢字:
“瓷骨為舟,可渡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