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產品開發與經營:從數據資源到數據資本
- 錢勇 項靈剛 林建興 于冰冰等
- 2451字
- 2025-06-05 14:11:25
1.1 數據資產相關政策概覽
1.1.1 國家出臺的政策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資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圖1-1所示。這些政策旨在為數據資產的管理、使用和流通提供指導,促進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圖1-1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與數據資產相關的政策概覽
2020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正式確認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這一舉措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產要素的范疇,也預示著數據在現代經濟中的根本性角色。
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進一步強化了數據的戰略地位,提出優先考慮選擇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進行試點改革。
2022年,為加速推動數據市場的整合與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提出了創新的數據產權觀念,即“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這種新觀念淡化了所有權,強調了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經營權,為數據的商業化利用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也為數據產品化打開了商業格局。
2023年8月,財政部《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的發布標志著數據要素的正式資產化,各類企業開始將數據要素按照治理、確權和審計后的評估價值計入財務報表,加快了數據資產化的步伐。
2023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掛牌成立,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同年12月31日,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進一步明確了數據要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促進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融合發展等具體措施。該計劃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該計劃的實施將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促進數據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利用。
2024年1月11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數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強調數據的價值評估、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這一政策為企業進行數據資產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鼓勵企業建立健全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提升數據資產的使用效率。
2024年2月,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數據資產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數據資產管理制度,加強數據資產的統一管理和開放共享。這一政策的實施將有利于提升政府數據資產的利用價值,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公共數據資源。
2024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發揮數字人才在數字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并提出培養數字經濟急需人才的具體措施。該行動方案的主要目標是通過3年時間,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需求,扎實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數字技能提升行動、數字人才國際交流活動、數字人才創新創業行動、數字人才賦能產業發展行動以及數字職業技術技能競賽活動等6個重點項目。
2024年5月,中央網信辦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年)》,明確了未來幾年信息化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任務,通過標準化工作促進數據資產的管理、價值實現和安全保護,從而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數據產品的開發和應用提供標準化支撐,促進數據資產的互聯互通和價值釋放。
表1-1匯總了2020年4月—2024年9月國家發布的數據要素相關政策文件,這些政策不僅為數據資產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也通過強化數據資產的合規管理和高效流通使用進一步推動了數據要素改革,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表1-1 2020年4月—2024年9月國家發布的數據要素相關政策文件

(續)

1.1.2 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
除了國家層面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以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自2019年以來,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提升數據資產管理能力,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根據全球數據資產理事會(DAC)2024年8月2日發布的《2024數據資產政策寶典》,全國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制定了數據資產(資源)管理相關制度文件,共計超過109個,這些政策文件涵蓋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安全、數字經濟發展等多個領域。例如,北京市重點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上海市則提出打造國家級數據交易所,浙江省發布首個針對數據資產確認制定的省級地方性標準。
這些地方政策在多個方面體現了共同的特點:
●重視數據安全:各地政策普遍強調數據安全管理,要求企業建立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確保數據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規性。
●鼓勵數據共享:地方政策普遍鼓勵公共數據的開放與共享,推動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的數據流通。
●推動市場化配置:許多地方政策提出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具體措施,旨在促進數據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高效利用。
●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地方政策普遍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強調數據資產在推動經濟轉型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明確管理責任:各地政策通常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在數據資產管理中的責任,推動各方協同合作。
在這些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不斷涌現,數據產品的形態和交付形式也日益豐富。這一系列發展動向表明,市場對數據資產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的數據,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達到10%。這一增長的背后,是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逐步顯現。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的數據生產總量達到了32.85ZB(1ZB等于十萬億億字節),同比增長22.44%。與此同時,數字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擴容提速,算力總規模達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穩居全球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