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渭源拓地,宣揚王化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愛做夢的機器人
- 2141字
- 2025-06-13 07:01:00
和原來的歷史不同,現在的王韶,一開始就得到了趙頊的大力支持。
從四月開始,王韶在秦鳳路西陲建古渭城,屯兵積糧。
趙頊同時又在此建通遠軍,以王韶知軍事。
隨后五千河北新軍抵達,并入其麾下,王韶威勢大振。
從十月初開始,王韶就帶著這支五千人的新軍,還有一支五千人的西北禁軍,征討渭源一帶的羌人部落。
“以天子之令,征討蠻夷!”
“宣化德威!”
作為中央王朝,打這些邊疆的蠻人,都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打你是為了你好!
是為了教化你!
“誰敢不服!”
渭源在古渭城西面,是大宋和青唐吐蕃的緩沖區,這一帶有諸多羌人部落。
這些部落有些臣服于更西邊的吐蕃部落,有些就無人統管,散落在邊陲之地。
就像是游戲中的野人一般。
僅僅一月,王韶就將渭源一帶的羌人部落全部收拾了,并在此筑渭源城。
這些部落收拾起來容易,但收拾之后,這些人不受王化,過幾年還是背離大宋而去。
王韶上奏,要求朝廷趕緊派遣官員治理此地,真正將其歸入大宋。
并且王韶告訴趙頊,渭源到秦州一帶,良田棄置無人耕種的有上萬頃,大宋不可放棄治理。
王韶希望在此設置市易司,以求商賈之利,并將經商所得拿來治理農田。
……
王韶占領渭源,這一片也不是沒有反應,吐蕃俞龍珂部也立即盯了過來。
這是附屬于青唐吐蕃的一個吐蕃部落。
一直以來,都對渭源地區有著想法。
可惜,還沒什么動作,就被王韶把地方都占了。
俞龍珂派遣使者詢問王韶,大宋為何要占據那里,什么時候可以離開。
王韶宣說,這是大宋官家來昭示恩威,教化諸部。
又派人勸俞龍珂部歸順大宋,這樣,會有享受不盡的好日子。
俞龍珂心頭惱怒,決定召集部民,給宋兵好看。
十一月十五,西北高原的天氣已經很冷了,王韶正帶著羌人部民筑建渭源城。
俞龍珂率一萬部民,浩浩蕩蕩地就直接朝著渭源城沖了過來。
“將軍!”
“俞龍珂帶著上萬人殺過來了。”羌人在野外的騎兵最先發現了俞龍珂的動向,連忙向王韶稟告。
王韶不敢怠慢,一面撒出斥候,一面召集部隊。
又令臣服的羌人部落,集結部落兵。
十六日,王韶在渭源城西南的野牛谷,伏擊俞龍珂部。
八門銅炮齊響,宋軍猶如天神降臨,三面殺出。
正面才是西北禁軍五千人,兩側乃是新軍五千人,還有一些羌兵助威。
俞龍珂部哪里見過如此陣仗,一萬人潰敗而走。
王韶率軍緊追三十余里才肯罷休。
第二日,王韶帶領數騎直進俞龍珂的帳中。
王韶藝高人大膽,當面勸說俞龍珂投靠大宋,被揍了一頓俞龍珂也能好好聽講。
第二日王韶臨走之前,俞龍珂終于答應王韶,率部歸順大宋。
俞龍珂部十幾萬人的歸順,大宋再向西拓地百里,一時間,引得西疆震動。
就連青唐王廷也都感到了一些害怕。
……
西疆的消息傳到了東京,朝堂上,眾臣欣喜。
這是揚宋國威啊!
慶賀之后,首相富弼建議,希望朝廷派遣官員前往渭源,傳播圣言,宣揚王化。
王安石也點頭贊同。
這么“偉大”的事,眾官也皆是同意。
次相曾公亮亦上言,可以在朝中選一年富力強的官員,遠赴西疆。
朝堂上,這類官員很多,一般官職都不高。
但卻是沒人想去。
這事說說就行了,但是真要他們去做,那可不行。
他們千金之軀,可受不了西陲的寒風。
一時間,朝堂上又僵持住了。
首相富弼站了出來,向著眾官說起了當年他出使遼國的險事,以己勸人。
可不管怎么說,也沒人主動去。
“官家,宣揚王化,也不必讓朝中公卿親自前去。”這時候,王安石站了出來。
“那要何人去?”
“可以讓那些年輕的士子去。”
王安石建議,可以讓那些剛剛取得進士功名的士子去西疆宣揚王化。
此話一出,朝堂上難得的一致同意了王安石的話。
年輕士子好啊,年輕有活力。
應當他們去!
不過,趙頊可不樂意了。
“這不行!”趙頊搖了搖頭。
“這些取得功名的進士,都是天之驕子,去渭源這些不毛之地宣揚王化,實在委屈他們了。”
“不如,讓那些落榜的考生去吧。”
司馬光聽此,站了出來,他覺得讓落榜的考生去,是丟了大宋的面子。
眾人也覺得是如此。
一番爭論之后,還是決定在新進士中,選出一人前往渭源宣揚王化。
沒過兩日,司馬光就選出了一人,推薦給了趙頊。
此人乃是上次科舉的狀元,進士第一人的許安世。
趙頊也不明白司馬光是怎么勸動此人,好歹是個狀元,而且也已經有了官職。
但是,讓此人去,朝堂上的官員都十分滿意。
這是大宋狀元,派他去,足夠有面子。
趙頊同意,并任命其為王化院知院。
這個王化院,是趙頊剛剛成立,負責教化天下蠻夷的官衙。
趙頊的宣揚王化,可不是一般官員所想的那種簡單的宣諭政令,教授禮儀。
他是想要徹底地改造蠻夷。
從文字到禮儀,到服飾,再到制度,從里到外統統都是要徹底漢化。
但現在沒人懂。
“拜見官家!”邇英殿中,趙頊見到了這位狀元。
看起來有些清瘦,趙頊甚至擔心他的身體能不能扛住西北的寒風。
趙頊不知道的是,歷史上此人的確英年早逝,四十多歲就染病而亡。
“不必多禮。”
“讓你去西疆的事情,也知曉了吧。”
“可有什么問題?”
“回稟官家,臣自當盡心盡力,教化蠻夷。”許安世也覺得,這是自己嶄露頭角的一次機會。
“不過,臣且疑慮,要在西疆宣教多久?”
“三年!”趙頊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年?”許安世神色一緊。
司馬光告訴他,頂多半年就可以回來。
但到現在這個地步,他也沒辦法再拒絕。
“不要覺得太久,你先在東京招募一些士子,充入你的王化院。”
“差不多了,再帶十個人和你一起過去。”
“至于要怎么做,直接聽朕的旨意。”
趙頊的話,又讓許安世有些不可思議。
“這是抱上官家大腿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