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卡洛特·吳大牛
- 劉關張:在維斯特洛興復漢室
- 明漸
- 2428字
- 2025-06-13 23:58:55
十二匹矮種馬,六頭短角牛。
是作為第九十七屯墾村屯長的吳大牛,帶人從大漢二鎮那邊的鎮公所‘借’過來的。
為此支付了36枚金龍的抵押保證金,一旦馬或牛出現死傷的情況,這些保證金就要不回來了。
可以說,吳大牛個人承擔了非常大的風險。
但就算如此,依然有不少屯墾村的屯長,哪怕是砸鍋賣鐵,搞眾籌集資,也要湊到金龍,再去借用牛馬牲畜,晚了都搶不到——這些牛和馬,是簡雍、孫乾等大人,通過各種渠道購買而來的,有些來自戰場繳獲,但每次弄到的數量都不多。
吳大牛也是因為多次參加了商隊行商的任務,拿到了一些金錢獎勵,這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拿出36枚金龍,快速借到了牲畜。
而有了這些大型牲畜。
第九十七屯墾村的生產力,就能明顯的提升。
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種出更多的糧食。
只要自己管理的第九十七屯墾村的生產力提升了,吳大牛個人也能獲得諸多好處。
比如金錢獎勵,生產力排名靠前的屯墾村,能拿到該村1%至3%的生產總值提成,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有往上升職的機會。
可以申請發展更多的副產業——比如開辦面條廠、干豆腐廠、養豬場等,可帶來更多的收入。
總之,如果把屯墾村比作一家公司,吳大牛就相當于全權負責管理的CEO,若干得好,他獲得的好處就多;若干得不好,就會換個有能力的人取代,即存在‘末位淘汰制’。
所以這也給吳大牛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怠惰,每一項事務都不敢忽視馬虎,每天都在挖空心思的,研究如何提升各項生產力指標。
自然,耕牛耕馬這些重要的生產資料,如何合理的分配下去,換來最好的結果,就成了需要慎重考量的事情。
“屯長,先把耕牛給我們33組用吧,我們組的干活效率高,有了牛,我們能打理100畝的田地!”這位生產組長道。
“屯長,我們22組雖然打理不了那么多地,但有了牲畜,要十五天才能完成的翻耕播種,可以縮短到五天。一年說不定能多種一茬豆菽,增加副食品的產量。”
“屯長大人,我們組的五個人都很瘦弱,這些天拉犁都要累死了,請幫我們減輕一些負擔。”
“吳屯長,我們8組里有兩個本地人,平時很難溝通,給他們安排活也聽不懂,經常出現窩工,你得給我們一些補償。我們可是積極響應了融入本地的政策。”這位漢民農夫道。
“屯長大人,我們組手頭有點錢,能不能賣一頭牛給我們?或者讓鎮公所那邊,幫我們買幾頭牛,或者馬也行。”
這個組的漢民,都有親人在軍隊參軍,不僅種地免稅,還給家里帶來了不少金龍銀鹿,他們可能比吳大牛還富的多。
面對這么多種不同的情況。
一時之間吳大牛犯了難。
因為有些組的工作效率高,別的組五天的工作量,他們能在三天內完成,把牲畜借給他們,無疑是如虎添翼,是給高手配備了神兵利器,生產力必將蹭蹭提升。
但這對那些身體素質弱、干活效率慢的生產組,有些不太公平,比起那些種地能手,他們更需要牲畜幫忙,如此才能縮小差距,利于公平。
還有上面制定的鼓勵‘民族融合’政策,基層需要予以配合,故而那些漢民+本地人的生產組,有必要把牲畜借給他們。
只是幾乎每個生產組,都能拿出充分且合理的理由,所有組都迫切需要牲畜。
“屯長,把牲畜先借給我們用吧!”
“我們還沒有享受到民族融合帶來的好處。”
“吳屯長,我們是軍人家屬,我們有最大的優先權!”
“屯長大人,沒有牲畜幫忙,我們真的要馬上累死了。”
一只只的手,在吳大牛身上拉拉扯扯。
各種聲音吵的他腦袋都快爆炸。
還有人死死抱住了吳大牛的腿,他若是不點頭答應,那人就不會松手。
“夠了!給我住嘴!”
吳大牛只得大吼一聲,讓眾人安靜了下來,再讓那位抱他腿的人把手撒開,不然就不客氣。
然后,吳大牛看向一旁的得力助手——鮑恩·河文,詢問他道:“鮑恩,你覺得這些牲畜應該怎么分配?”
沒錯。
私生子鮑恩·河文,現在不僅是吳大牛最好的朋友,也如同一位助理顧問,經常能想出很不錯的點子,幫吳大牛解決了很多棘手問題。
雖說鮑恩·河文較為柔弱,干活不太行,但腦子非常聰明,短短的幾個月,竟然學會了一口還算流利的漢話,導致吳大牛還算不錯的英格麗拾水平,最近沒有進步不說,反而倒退了一些。
此外。
鮑恩還幫吳大牛取了個本地化的名字,叫做卡洛特,也是‘牛’的意思,以便管理人數占多數的本地人。
而取了‘卡洛特’這個名字后,吳大牛明顯感覺到,本地人對他的認可度提高了,變的更聽話了,管理難度確實降低了不少。
吳大牛對鮑恩也愈發的信任,已經難以離開他這位‘左膀右臂’了。
此刻,面對吳大牛拋出的‘如何合理分配牲畜’的難題。
鮑恩·河文皺起了眉頭,手指捏著下巴,思索了好一會的時間。
良久。
他抬起了頭,看向了眾人道:“我有一個勉強能兼顧公平和效率的辦法。”
“快快說來。”吳大牛道。
“牲畜優先給干活最快的二十個生產組用,每個禮拜有四天的占用權。”鮑恩·河文開口道。
這立刻引起一片嘩然!
有人高喊:“這不公平!干活慢的組該怎么辦?”
也有人擼起了袖子,想要揍鮑恩·河文一頓。
“我還沒有說完!”
鮑恩趕緊補充:“排名前二十的生產組,凡是借用到牲畜的,必須抽出三個人力,去幫排名最后二十個組。三個人力相當于半頭牛,可以幫到很大的忙,不至于遠遠落在后面。”
“那排名中間的二十個生產組怎么辦?誰來幫我們的忙?”這位組長問道。
鮑恩對他道:“排名中間的二十個生產組,每周可以占用三天牲畜,但借到牲畜的,也必須抽出三個人力,去幫排名最后的二十個組。”
如此。
排名靠后的生產組,可一直得到排名中上組的幫扶,就算借不到牲畜,勞動強度也會明顯降低,從而保證了公平。
此外,等以后牲畜的數量增多了,這個分配規則還能做出優化調整。
比如分成前三十與后三十組,或者前四十與后二十組。
再等牲畜的數量足夠多,實現了‘牛馬自由’,這種分配畜力的制度,便可宣告廢除,牛馬牲畜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嗯,不錯,很好的辦法。”
吳大牛連連點頭,十分滿意的道:“既促進了生產力,也保證了公平,就這么定了,大家都散了吧!”
在場大部分人都滿意的散去了。
只有排名中間的二十個組,覺得鮑恩的分配方案,對他們不太公平,得到的幫助較少,最為吃虧,只是相比之下,似乎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便只得發兩句的牢騷,然后選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