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法》《存思法》都是最粗淺的修行法,古已有之,《養生法》卻是貨真價實的新法,其中蘊藏著醫家《素問》的玄妙,又結合了《太公武經》,一看就是姜燁所創,有煉精化氣之妙,恰恰補上了煉氣訣最大的短板,將其門檻大幅拉低,精妙至極,讓談天衍擊節贊嘆。
談天衍難道不知道煉氣士最大的問題就是靈根要求過高嗎?
作為跳過養氣期的代價,煉氣士要有極其高妙的靈根方可入門修行,也就是《云海道論》中的天地品靈根,攔住了九成九的,本有資格修行入道的修士,也就是所謂的上中下品靈根,以至于談天衍威名加于海內,數十年也就收了三十多個弟子。
今后有《養生法》奠基,可以廣開山門大收弟子,煉氣士道統必然發揚光大,如此一來,勢必能……
想到此處,談天衍笑容一凝,不好,夫子才占了最大的便宜!
儒家修浩然之氣本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施法必傷神,儒士雖然進步神速,卻有短壽之厄。
有此《養生法》,則補其根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已然打通循環,大有不同,雖然稱不上通天大道,卻也算是正道。
如今九霄大陣已破,九州靈機升騰,自己在為筑成道基做最后準備,夫子又何嘗不是?
此一番道爭,才剛剛過了序幕!
倒是姜小友果然不凡,福德深厚,根性上乘,悟性超絕,未來證得真人境界想來不難。
想到此處,談天衍笑道:“這《云海道論》果真不凡,今后凡我煉氣士一脈,入門皆需拜讀。”
“多謝宗師!”申清大喜,有談天衍背書,《云海道論》的價值自然水漲船高,此一行圓滿成功。
下山路上,黃英和申清交談一番,黃英是天品土靈根,如今已經煉氣九重天,距離明竅只有一步之遙,卻還只是談天衍四弟子,其上還有三位明竅師兄。
聽說申清原本是法家修士,黃英不以為意的勸道:“那法家什么玩意,整天吹捧君主權威,定于一尊,天子尚且一凡人,何況諸侯乎,我輩山間修道,餐風飲露,帝力何加于我哉?如今靈氣復蘇,我等煉氣士早晚筑道基,凝金丹,生元嬰!凡間富貴不過過眼煙云,長生久視方是我輩所求!你拜入云海閣主門下,當真是好造化,今后萬不可懈怠。”
申清心中暗嘆,這位黃英師兄的思想,正如老師所言,根本不將權勢放在眼里,如果將來登臨真人境界,怕是天子都不算什么了。
如此一來,法家前途還真是風雨飄搖啊。
齊國臨淄,一騎飛馳而入,直奔宮城,衛士眼看“姜”字令牌,無一人上前阻攔。
一刻鐘后。
“父親,三弟遣聶正前來,送上《云海道論》三十卷,靈根檢測法器一件,造紙法一門,景室山珍一百件,換血丹十瓶。”齊宮之中,一位頗有儒雅之氣的中年文官對上手拱手道,此人正是姜燁大哥,齊國上卿姜煥。
“小子還挺念家,這么早就來拜年,還送上大禮,看來是有事相求啊!”齊國國君,當代齊公姜賢輕撫長須笑道。
“三弟如今修行有成,自稱云海閣主,著有一本《云海道論》,兒臣粗略觀之,頗有氣象,并非粗制濫造,附有《養生法》一門,其中導引吐納站樁,尚能看出我《太公武經》風貌。”姜煥主持齊國政務,井井有條,上下稱贊,人皆稱賢,對于最小的弟弟,也是充滿了關愛。
“不過弱冠之年,也敢著書立說?”姜賢冷哼一聲:“且拿《云海道論》來,讓老夫看看!”
看完之后,掩卷長嘆:“這小子文不成武不就,原本打算讓他安心當個富家翁,沒想到祖宗顯靈,授以天師傳承,原本希望他靜待天時,慢慢修行,沒想到卻如此沉不住氣,急于出頭,豈不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我姜氏代代有賢君,有大宗師,卻還沒有大賢。三弟既然著書立說,蔚為大觀,將來說不得能開宗立派,引領潮流,名列諸子,況且有我齊國姜氏為后盾,誰敢欺負三弟?”姜煥大氣的維護道。
“幸好這小子還知道和談天衍交好,授他一道【五行宗師】仙箓,于道門中便有了倚仗,短時間內不至于有傾覆之禍。”姜賢站起身來:“你爺爺得了一道【常勝將軍】寶箓,老夫聊發少年狂,率千軍之眾征討東夷,一年間十戰十勝,新拓三城,如今軍士皆大變樣,最差也有內境真氣,省卻至少五年苦修。你爹我今年八十有七,再有三年便退位讓賢于你,好早日前往景室山,得老祖宗寶箓,順便沖擊武道大宗師!”
“父親老當益壯,何必如此早退位?兒臣還需歷練。”姜煥推辭道。
“一國之君,固然能號令千軍萬民,然而終有壽盡之時,我家非天子,又有《太公武經》,這才有望突破玄元祖竅,晉升武道大宗師,增壽一甲子。老夫武道天賦遠在你祖父之下,繼續貪戀權位,怕是難以突破啊!”姜賢感慨道:“汝當勉力,早日接過老夫的擔子!”
“看《云海道論》,有靈根者方可修行,若兒臣也有靈根,不如將這國君之位讓與二弟,兒臣也前往景室山修仙入道,做個逍遙散人,說不得還能長壽。”姜煥笑道。
“你二弟一介武夫,殺性太大,不受羈絆,為一上將尚可,一軍統帥且不足,何況一國之君?若是將國君之位交給他,怕是上下生怨,不得安寧啊!”姜賢長嘆道:“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齊國江山社稷,終究要擔在你身上,我家修行之事,還要看你三弟了,等下在國中檢測靈根,若有上品及以上,送往景室山修行!”
“那中品下品靈根呢?”
“留在國中,先修行《養生法》,送去太多,怕你三弟沒法一碗水端平,平白損傷他的威儀。”
“父親英明!”
“學吧,好好學,為父再教你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