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廬山真面?龍脈現九州
秋分后的第三日,五老峰頂宛如被神秘力量浸染,繚繞的云霧褪去往日的乳白,竟呈現出奇異的青金色,在朝陽的映照下流轉生輝,仿佛整片天空都被揉進了古老的秘境。林煙踩著覆滿星隕霜的頁巖艱難前行,登山靴碾碎霜層時發出細碎的脆響,每一步都揚起閃爍著微光的銀色粉末,那是沉睡在巖層中的星隕砂被喚醒。
海拔 1473米處,稀薄的空氣讓呼吸都變得沉重。林煙掏出懷中的九塊銅鏡碎片,冰冷的鏡面在指尖發燙,剎那間,碎片同時震顫起來,泛起幽藍的光暈。更令人震撼的是,不遠處觀星臺中央的渾天儀狀鏡座也開始嗡鳴,青銅鑄造的儀身泛起細密的電流,與碎片的光芒遙相呼應。這跨越千年的共鳴,仿佛鏡宮九鏡在時空長河中終于找到了彼此的印記。
“林姐!快來看!”小陳的聲音裹著呼嘯的山風傳來。他懷中的便攜式磁力計瘋狂旋轉,表盤上的指針如同失控的陀螺,劃出詭異的弧線。“地磁指數突破歷史極值!”小陳扯著嗓子大喊,額頭上沁出的汗珠在冷風中瞬間凝結,“你看,指針軌跡和五老峰的褶皺走向完全重合!”他翻開地質勘測記錄本,指節重重敲在數據欄上,“觀星臺的花崗巖基巖里,星隕石含量比能仁寺地宮高出 17倍!這根本不是普通的山體,而是天然的星隕石祭壇!”
林煙的目光掃過觀星臺斑駁的石壁,裂縫中滲出的銀色礦脈與鏡座的云雷紋隱隱契合。她握緊發燙的銅鏡碎片,鏡面上浮現出五老峰的立體星圖,九道光芒從不同方位匯聚于渾天儀鏡座。而此時,遠處傳來直升機螺旋槳的轟鳴,云層中隱約可見星淵社的標志,一場關乎鏡宮九鏡秘密的終極較量,即將在這青金色云霧籠罩的峰巔展開。
李教授的洛陽鏟輕叩鏡座基座,剝落的銅銹下顯現金色云雷紋,與《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的“敷淺原之脈,鏡宮鎖其樞”完全吻合:“漢武帝時期的星官用廬山花崗巖為骨,星隕石為血,鑄造了這座九鏡歸位的樞機臺?!?
九塊碎片在林煙掌心自動排列,鏡緣的缺口與鏡座的凹槽嚴絲合縫。當最后一片刻有“格物鏡”書痕的碎片嵌入“天樞”位,觀星臺的二十八宿柱突然噴吐星隕砂,在云海中顯形出九江全域的地脈網格——每道金色光鏈都連接著潯陽十景。
“看渾天儀!”她的鏡光掃過青銅儀身,原本靜止的北斗勺柄突然轉動,指向鏡座中央的太極眼,“鏡座在吸收碎片中的人文精魄,周瑜的將星、蘇軾的音魂、朱熹的格物...都是鏡宮地脈的活化劑。”
山體的震顫從腳底傳來,觀星臺的星隕石磚自動翻轉,露出刻滿《禹貢》蝌蚪文的地宮入口。
林煙的“廬山真面”鏡貼近磚面,鏡面上竟顯形出漢代星官鑄造鏡座的場景:百位匠人以五老峰云霧為引,將九鏡的護脈精魄融入渾天儀。
“地底下有齒輪轉動聲!”小陳的拾音器捕捉到 18Hz的次聲波,“頻率和第二十一章鎖江鐵牛的鐵鏈震顫完全一致,是鏡宮地脈樞紐啟動的信號?!?
九面銅鏡突然脫離鏡座懸浮空中,鏡面映出的不再是云海,而是九江十二時辰的全息影像:晨霧中的白鹿洞書聲、正午石鐘山的江濤、子夜甘棠湖的戲腔,共同織就覆蓋全域的金色網格。
李教授的衛星地圖顯示,網格節點與長江斷裂帶、鄱陽湖地塹完美重合。
“這是鏡宮的'九州龍脈網'?!绷譄熋鴳腋〉摹靶亲隅R”,鏡面潮汐紋與鄱陽湖的實時水紋同步起伏,“九鏡合璧不是器物拼接,是讓每個非遺重鎮的人文精魄回歸地脈樞紐?!?
最震撼的共鳴發生在鏡座太極眼,星隕砂突然凝聚成液態星圖,顯形出《山海經》中記載的“敷淺原”古河道——那條被地質學家認為消失千年的地下河,正通過鏡光在現代衛星圖上顯形,河道走向與九鏡網格完全重疊。
“漢武帝時期的星官,早已通過九鏡鎖定了九江的地脈命門?!彼R面上顯形的漢代星官手札,“‘九鏡合,龍脈現,敷淺原之水,可照九州’——這是藏在渾天儀里的護脈密語?!?
觀星臺的二十八宿柱突然全部亮起,每根柱子都顯形出對應星宿的守護者虛影:角宿是星子硯匠,氐宿是甘棠戲班,心宿是鄱陽湖漁民...他們的手共同托舉著逐漸透明的五老峰,山體內部的紅色脈絡開始顯現——那是傳說中貫通九州的地脈龍筋。
“地脈在活化!”小陳的地質雷達顯示,五老峰下的紅色脈絡以 3000米/秒的速度流動,“能量頻率與九鏡共振形成完美諧波,這就是《水經注》里說的'廬山真面,龍脈之樞'!”
暗紫色的雷云突然在峰腰聚集,林煙的鏡面上映出三道黑點——那是地效飛行器,外殼的青銅合金在鏡光中顯形出逆位的云雷紋,正是星淵社竊取的鏡宮科技。
“他們來了。”她握緊最后一塊嵌入的“廬山真面”鏡,鏡緣的缺口處閃爍著歷代守護者的血光,“但他們不知道,九鏡合璧的瞬間,每個九江人都是鏡宮的活陣眼?!?
當第一架飛行器的探照燈掃過觀星臺,九鏡突然發出太陽般的光芒,金色網格化作光盾籠罩五老峰。
林煙看見,飛行器表面的逆位云紋正在崩解,顯形出其祖先在漢代參與鑄造鏡座時的悔過手印——那是鏡宮對背叛者的終極警示。
“啟動敷淺原密道!”她將九鏡按入鏡座的太極眼,觀星臺的地宮門扉緩緩開啟,露出刻滿《山海經》地脈圖的螺旋階梯,“九鏡合璧只是開始,真正的龍脈顯形,還在地宮深處?!?
暮色中的五老峰被金色網格覆蓋,宛如一座懸浮在云海中的護鏡堡壘。
林煙知道,這場在觀星臺的九鏡合璧,不僅是鏡宮器物的歸位,更是千年地脈與人文精神的終極共振——當九鏡的光芒照亮敷淺原古河道,廬山的真面,即將在龍脈顯形中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