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士商之間的聯(lián)系,新聞邸報
- 從漢末簽到開始召喚歷史
- 她到底叫什么
- 2161字
- 2025-06-19 17:21:59
眼見劉邪露出茫然的神情,荀彧急忙介紹起來。
“兩年前荊州牧劉表建立學校,博求儒士,便征辟了宋忠為五業(yè)從事,讓宋忠與綦毋闿共同編撰《五經(jīng)章句》。”
“陛下有所不知,這《五經(jīng)章句》乃律學經(jīng)典,也證明了宋先生有革制之才,可堪授學大用。”
說到這里,荀彧略微停頓:“這其間還發(fā)生了一件事,宋先生在荊州授學的消息傳開,關西及兗、豫二州的學士紛紛投奔荊州,足見宋先生有師德,可為賢士。”
這么牛逼?
劉邪驚訝不已:“可是他已經(jīng)投效了劉表,如何才能為朕所用?”
“宋先生與鄭老先生不同,其人頗有功名需求,講求授學利國,功名利己。。”
話已至此,劉邪怎會還不明白。
荀彧的意思,便是只需許諾足以吸引他的官身,宋忠自然會來投效。
這倒省去了不少麻煩。
“叔大!”
張居正上前一步:“臣在。”
“征辟鄭玄和宋忠一事,便交由你來親自辦理!”
“諾!”
正缺人手的張居正欣然領命,和劉邪二人心照不宣。
如今司馬氏在威逼下,已經(jīng)開始秘密編撰新學和新法,再有些時日就能初步成書啟蒙學本。
到時候在學本上落款司馬氏的編撰身份,他們可就再也下不了船,只能選擇和劉邪一道走下去。
而鄭玄和宋忠乃儒學大家,如果有他們參與進來,便能讓新學的推動輕松許多。
唯一的困難,便是這般大儒都比較固執(zhí),嘴里動則之乎者也,思想里面根深蒂固是儒學經(jīng)典。
想要他們接受新學,才是無比艱難的挑戰(zhàn)。
好在劉邪不用親自勸說他們,否則以他的暴脾氣,說不定砍了所謂的大儒也能做到。
劉邪相信張居正的能力,畢竟是將“一條鞭法”順利推行的猛人,交給他放心。
安排好征辟之事后,劉邪再次看向荀彧:“文若剛才還提到認識許多商賈?”
“不錯。”
荀彧點點頭,說道:“其實每個士族手中,都掌握了一批商賈,這些商賈存在的意義,便是為士族管理錢糧。”
他的意思,便是士族與商賈其實密不可分。
在為今這個世道,商賈想要形成規(guī)模,就必須有士族保駕護航。
特別是在漢末這時期,商賈從商時,收獲的利潤遠比想象中低,甚至可以用可怕來形容。
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便是多方瓜分利潤所造成。
細說起來,首先便有地痞流氓取走一成利,其次是士族分潤五成利潤的情況。
剩余的四成之中,又因為東漢延續(xù)鹽鐵專賣,加重關市稅賦,商稅體系更趨復雜,導致利潤又被官府取走三成。
真正落到商賈手中的,甚至連一成都不到。
士農(nóng)工商,這其中就以商賈的地位最低,甚至有些富商出門,都不敢穿好衣服。
這般畸形的發(fā)展下,就導致商賈暗地里成了士族斂財?shù)墓ぞ摺?
而劉邪前身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卻因為他自身都難保,需要倚仗士族的力量保住大漢江山,自然無法改變現(xiàn)狀。
劉邪同樣知道這個情況。
可士族愛惜自己的羽毛,在明面上不會和商賈有所牽連,實則沒有士族的支持,商賈想要做大根本不可能辦到。
“你的意思是,要得到商賈的幫助,就需要先征得士族的同意?”
荀彧漠然點頭。
其實他已經(jīng)看出來了,劉邪對士族有著很深的敵意。
然而荀彧卻怎么都想不明白,這般敵意因何而起。
“就沒有辦法跳過士族,直接與商賈聯(lián)系嗎?”
“很困難。”
荀彧微微嘆息:“商賈依靠士族力量,士族利用商賈斂財,二者看似互相利用,實則是上下從屬關系。”
言盡于此,劉邪只能放棄直接和商賈對話的選擇。
思慮間,目光轉向張居正。
“叔大,第一版新聞邸報準備的怎么樣了?”
張居正對園區(qū)發(fā)展情況早有準備,被臨時提問也不發(fā)怵。
上前說道:“紙廠已經(jīng)刻印了三套活字印刷的字模,目前按照第一版新聞內容進行印刷,已成套新聞三千份!”
三千份……
劉邪想了想說道:“還是太少了,加快印刷進度,三天內趕制出一萬份,半月內朕需要將新聞邸報鋪滿十三州!”
張居正肉眼可見的苦了臉,但礙于劉邪的堅決,不得不答應下來。
三天一萬份……
就需要十套印刷字模不眠不休的工作,而現(xiàn)在整個紙廠也才制造了三套。
只能讓鋼廠停下其他設備工作,趕制字模才行,否則決計完成不了。
有了計較之后,張居正的臉色稍緩:“陛下,第二版新聞邸的內容已經(jīng)初步擬定,需要親自過目嗎?”
劉邪恩了聲:“派人送到朕的行宮吧,空了再看。”
“遵旨!”
安排妥當后,劉邪再次看向荀彧:“文若是否疑惑這新聞邸報是何物?”
“請陛下解惑。”
荀彧早有此意,連忙躬身請教。
“你可以將其理解為給民眾看的邸報。”
傳統(tǒng)邸報,是用于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又稱“邸抄”。
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報紙,實際上就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fā)布方式。
其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但礙于紙張的制約,導致邸報更像是奢侈品,僅在王公貴族,士族門閥之間流通。
直到未來的唐朝,因為造紙術的發(fā)展,才得到大規(guī)模的推廣。
劉邪輕聲說道:“朕推廣造紙術和印刷術,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利用邸報手段控制輿論。”
輿論。
荀彧的腦海中閃過一道靈光,被他精準抓住。
“臣明白了,陛下打算利用邸報,散播對朝廷有利的信息,甚至可以進一步打擊割據(jù)勢力的影響力!”
他的眸光跳動著興奮,幾乎瞬間就判斷出此事大有可為。
如果做的好了,甚至能在短時間能遏制住漢室日漸衰敗的公信力。
可為什么……朝廷公卿從未想到過這般簡單的辦法呢?
想著荀彧看向劉邪。
是了!
以前朝廷根本不具備大量抄錄邸報的能力,帛書價格昂貴,紙張沒有得到普及,特別是抄錄的手段還被限制在人力來進行。
這便導致邸報無法及時發(fā)布,出現(xiàn)了時間上的偏差,邸報的意義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
所謂的新聞,不就在一個新字上嗎?
如今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將大大縮短成報時間,迅速占領輿論的制高點,在民間徹底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