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自東漢王朝在末年走向衰亂與動蕩后,中國歷史開始從大一統走向分裂,魏、蜀、吳三個政權分別代漢而立,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所謂三國時期開啟,并延續了六十年時間。
三國是一個三足鼎立、變亂交織的時代,天下大亂,魏、蜀、吳各據一方,三方之間展開了尖銳復雜而曠日持久的激烈斗爭。魏國的開國之主曹丕名義上接受漢獻帝禪讓而立,魏國因此繼承了東漢的政治遺產,其統治中心又位于富饒的中原之地,故而最為強大,在這一格局中始終占有優勢。最終司馬氏再次成功一統天下也基于這一態勢。相比較而言,蜀、吳則偏處一方,實力較魏國稍弱。但由于蜀國劉備一系乃漢室宗親,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故而具有道義上的優勢,加之統治中心所據乃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今川西平原,實力也不可小覷;而吳國則占有長江以南半壁江山,人杰地靈,物產豐饒,擁有廣闊的大后方,在南方不斷得到開發的大背景之下也有相當的競爭力。正因此,三方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始終沒有任何一方能夠徹底吞并其余兩方而重新統一中國。不過從整體來看,實力最為強大的魏國立足中原,采取守勢,穩扎穩打不疾不徐。蜀、吳則只能以攻代守,不斷聯合試圖北伐滅魏。但由于兩國各自實力有限,以及雙方難以協調統一行動,甚至在某些時期不斷產生矛盾等因素的制約,多次北伐皆無功而返,不能有根本推進,在此過程中兩國實力反而不斷減弱。伴隨魏國內部新興勢力司馬氏逐漸取代曹氏獲得政治實權,勝利的天平逐漸向魏國一方傾斜,最終滅蜀。而后司馬炎以晉代魏,又滅了吳,取得統一。
三國六十年的歷史,是一部由統一走向分裂,又由分裂歸于統一的歷史。由于《三國演義》一書的影響,這一段歷史常為人所津津樂道,書中的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姜維等人,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演繹的一幕幕歷史悲歡,構成了中國人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演義的歷史畢竟和真實的歷史不盡為一事。面對這一段歷史,我們仍需要去一步步追尋背后的真實,才能真正看清歷史的本質。這本《吃透中國史·三國2》,以生動詼諧的形式將這六十年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的還原。它以真實的歷史為主線來講述歷史,但又時時穿插演義的歷史,并不斷將二者進行比較。在這種比較中,三國歷史人物的悲歡離合得到更客觀的呈現,三國歷史的真實得到更準確的揭示。這無論對于初次了解這段歷史的青少年讀者,還是已閱讀過《三國演義》而又想進一步了解三國歷史的讀者,都是一種較好的閱讀補充。
歷史學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歷史教育也是一切人文教育的基礎。借助這一冊漫畫小書,希望大家都來走近三國歷史,在學習中感知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