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重劍不工亦無鋒
- 諸天:真武蕩魔志
- 浮槎客
- 2359字
- 2025-06-17 08:01:00
這時張象易又望向神雕,雖然并未開口說話,卻已表明請對方評判之意,看如今的自己與三十歲前的獨孤求敗高下如何。
神雕卻不回應,只是低下頭將石片之側的另一并長劍銜起,甩頭向張象易拋來。
在拋出這柄劍時,它目光中竟現出一抹極生動的戲謔之色。
張象易則是報之微笑,力貫右臂,抬手向空中一抓,將那柄劍穩穩地抓在掌中,手臂沒有絲毫顫抖下沉。
“雕兄莫要調皮,貧道還有些眼力,豈能認不出此劍為玄鐵所鑄?”
此言一出,后面的楊過先吃了一驚。
他最愛纏著似乎無所不知的張象易問東問西,曾聽他其說過玄鐵這種金屬是從天外隕石中提煉出來,不但硬度超過世間任何金屬,而且比同體積的鋼鐵沉重數倍。
此刻張象易手中這柄劍初看黑黝黝的毫不起眼,再細瞧時便能發現其中隱隱透出紅光,果然似以玄鐵鑄成。
看此劍長三尺有余,劍身寬約三指,劍脊厚約一指,再加上長方形劍格和圓柱形劍柄,若由內而外都是玄鐵,只怕有六七十斤份量。
武學中最基本的道理便是“劍走輕靈,刀行厚重”,如此笨重的一柄怪劍,實不知該如何運用。
何況此劍兩邊的劍鋒都是鈍口,劍尖也非尋常的狹長銳角而是同樣未曾開鋒的半圓形,又不知該如何傷人。
若說掄起來打砸,當然能將人打得骨斷筋折,但那般用法,將其鑄成鞭、锏、錘、棍之類兵器豈非更好?
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下意識地望向放置此劍的位置,立時又看到兩行小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楊過武功已登堂入室,將“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喃喃念了幾遍,心中隱隱感覺其中蘊含極深奧的武學道理,卻總如霧里觀花、水中撈月,看不清更摸不到。
那邊張象易已毫不費力地將這柄重達八八六十四斤的玄鐵重劍平舉起來指向前方。
他受“真武劍”中的奇異寒流滋養,體質強悍遠勝常人,便是不用內力亦足可輕松駕馭此劍。
“雕兄,貧道冒昧猜一猜,獨孤前輩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中,蘊含的便是力量與招式方面的兩大訣竅‘舉重若輕,化繁為簡’!”
說出這八字訣竅后,張象易旋身揮臂,玄鐵重劍在空中劃過半圓軌跡向下劈斬,劍身過處,竟發出隆隆風雷之聲,聲勢極其浩大。
這一劍用的卻是《九陰真經》中“易劍八訣”的“天劍訣”,卻并未演化依據真經總綱心決推演的一訣八式四十九種變化,就只用了這一式劍訣最基本的變化。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張象易一劍斬落時,方向正對著站在石臺邊緣的楊過。
雖然那玄鐵重劍落下時,距離楊過還有一丈余距離,但在楊過眼中,卻感覺師父這一劍落下時,仿佛有一塊無形的厚重鋼板平平拍落,將自己身周數尺盡都籠罩其中。
他無力抵擋又無從閃避,眼看便要被斬落的一劍“壓”成肉餅。
總算他素有急智,危急之中腦中靈光一閃,身體先向后挪移半步,腳下一空從平臺上落下,再將手中的“倚天劍”在平臺邊緣一搭,身體借力彈起重新落回高臺。
只是一落一起之間,已險之又險地避過“天劍訣”雷霆萬鈞的一擊。
那邊張象易大笑道:“過兒可看明白了嗎?”
楊過先抹一把額頭的冷汗,然后才苦笑道:“明白是明白了,但師父今后能否不要用這種方法教弟子明白?”
“哈,言教千遍,不如身教一遍,過兒且說一說你明白了什么!”
張象易口中說笑,劍勢卻未停下,將“易劍八訣”中其余的“地”“風”“雷”“水”“火”“山”“澤”七式劍訣依次使出,由玄鐵重劍這柄神兵的加持,每一劍都有石破天驚之勢。
楊過見師父的劍勢每每都有向自己這邊招呼的跡象,知道若自己不能說個明白,師父絕不吝再“身教”自己一回,忙道:“原來師父傳授弟子的‘易劍八訣’由兩重境界,首先要化簡為繁,一訣化八式、一式演六變,而后還要化繁為簡,將三百八十六種變化返本還源為八式基礎劍訣。”
“果然孺子可教!”張象易長笑聲中收劍站定。
他手捧玄鐵重劍,向著那劍冢二字躬身拜了一拜,嘆道:“如今貧道能‘舉重’卻依然‘若重’,‘化繁為簡’也‘簡’得不夠徹底,比起獨孤前輩終究差了一籌。”
神雕見他終于肯承認不及故主,登時與有榮焉地做出昂首挺胸之態,口中咕咕而鳴,狀極歡欣。
小龍女走上前來,有些好奇地道:“你說的‘舉重’仍‘若重’我能明白,大約是說方才用劍時聲勢太大,若能將這柄重劍用得聲息全無而威力不減反增,才能算是‘舉重若輕’;但‘化簡為繁’還‘簡’得不夠徹底又是何意?”
張象易笑道:“真正的‘簡’,該是超脫劍法招式而直指劍法本源。若我能將‘易劍八訣’還原為劍術中的刺劍、劈劍、撩劍、掛劍、云劍、點劍、崩劍、截劍八個基礎動作,才算真正的‘化繁為簡’了。”
隨后他又向神雕拱手道:“雕兄常伴獨孤前輩身邊,應該見過他打磨劍法的情景,不知能否指點貧道一二?”
神雕的眼珠骨碌碌轉動,似在思考是否要答應此事。
小龍女想到這神雕對自己似格外青睞,便走上前抬手輕撫它頸項的稀疏毛羽,柔聲道:“你若當真知道,便盡力幫一幫易哥。”
神雕立即放棄矜持,向著小龍女連連點頭表示應允。
這時楊過也湊到張象易身邊,指著地上最后一柄劍道:“師父,這柄劍是否代表獨孤前輩的劍道還有更高一層境界?”
張象易笑道:“你去拿起那柄劍便知究竟。”
楊過答應一聲便走上前彎腰取劍。
他想著前一柄劍極重,此劍多半會更重,當時也如先前的張象易一般力貫手臂,豈知握住劍柄一提,那劍竟輕飄飄的渾似無物,弄得他用力過度險些閃到腰。
再仔細看時,才發現手中的原是一柄木劍,因年深日久,劍身劍柄均已腐朽。
“師父!”
楊過很是幽怨地回頭望向張象易,知道又被他捉弄一回。
張象易哈哈一笑,指著地面道:“且看一看獨孤前輩的留字。”
楊過低頭望去,見最后兩行小字是:“四十歲后,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
這一重境界,卻已非此刻的他所能理解,當即又向師父投去詢問的目光。
張象易仰望面前石壁,宛若高山仰止,口中嘆道:“手持木劍乃至敗枝枯草,亦不啻重劍之威、倚天之利;不拘招式,信手揮灑,任你有千萬般奇招秘技,亦盡從容破解。此境界已技進于道,為師尚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