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交流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媒體一陣渲染,又讓不少市民走進戲院觀看《太極張三豐》。
金公主那邊,由于很多新片待映,《最佳拍檔3》要不了多久就會下畫。
《太極張三豐》卻沒有這個壓力,可以一直放到沒人看為止。
雖然暫時票房低一點,但靠著硬磨,超過《最佳拍檔3》是遲早的事。
接下來的行程,就是受到邀請,去銀都機構的總部大樓,以及清水灣片場參觀。
嗯,銀都的片場也在清水灣,和邵氏的清水灣片場毗鄰。
夏夢一大早就過來接楊昊一行,她手里拿著一個信封,對楊昊說道:“阿昊,你幫我看看,哪個名字好一點?”
楊昊接過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紙一看,問道:“這是什么?”
“去年你到廣州,我們一起喝茶,當時在那邊拍一部電影你記得嗎?”
“記得,叫《紙蝴蝶》,女主角請的斯琴高娃。”
“對了,現在電影已經拍完了,我覺得片名不好。所以請金庸先生幫我另外擬一個片名,這些都是他擬的,你幫我拿拿主意。”
昨天的慶功宴上,金庸接到他女神的請求后,連夜閱讀劇本,夜不能寐,想了一堆片名,卻拿不定主意。
今天早上,叫人送給夏夢,讓她自行定奪。
楊昊看著紙上各種各樣的片名,差點笑出聲。心想,這老頭怕不是拿不定主意,而是想告訴夏夢,他對這件事有多重視吧。
楊昊指著其中一個片名,說道:“我覺得《似水流年》這個片名不錯。”
夏夢眼前一亮:“我也喜歡這個片名。嚴浩還說要請盲公陳擇名呢,我看不用了,就用這個吧。”
盲公陳是香港一個很有名的占卜師,給人算命的,香港佬就信這個。
夏夢把名字確定下來,又問:“你音樂造詣那么高,給咱們這部電影做配樂怎么樣?”
《太極張三豐》的配樂做得太牛逼了,看過電影的都說好,夏夢請楊昊給《似水流年》做配樂,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有錢賺,楊昊沒有不接的道理,馬上點頭答應下來。
“那還是和上次一個價錢,過兩天一起匯給你。”
上次《太極張三豐》的配樂費用是四萬港幣,楊昊讓夏夢別急著給,等他到香港再說,加上這次的,就是八萬了。
楊昊搖搖頭,問道:“濛姨,我能在香港開戶嗎?”
夏夢很驚訝:“你想在香港開戶?”
“嗯,這些錢我帶回去也沒啥用,換成人民幣太虧了,在黑市上換又冒風險,還不如存在這邊。”
按照匯率,軟妹幣換港幣大概是1:3,但是在黑市上1:1都換不到。
“香港這邊誰都可以開戶,有護照就行,不過需要提供收入證明,這我可以幫你。”
“那就麻煩濛姨了。”
“好說。”
說干就干,夏夢用青鳥公司的名義給楊昊開了一個收入證明,然后帶著楊昊去恒生銀行開了個賬戶,把八萬塊錢的酬勞都給他存了進去。
楊昊找了個機會,避開夏夢,又跑去開通了股票賬戶,全部買了和記黃埔的股票。
前幾天一來香港,他就發現自己對這座城市莫名熟悉,許多奇奇怪怪的記憶涌入腦海,讓他獲得了不少信息。
雖然這些信息亂七八糟的,但有些事情是可以肯定的,比如香港一定會回歸到祖國的懷抱。
現在香港的報紙上,全都是中英談判的新聞,什么樣的消息都有,鬧得人心惶惶。
許多人選擇變賣家產,移民跑路,形成了六七暴動之后的第二次移民潮。
香港的地價、樓價、股價全線暴跌,現在把錢投資到這上面,閉著眼睛都能大賺一筆。
楊昊還知道了李黃瓜,知道這廝就是靠著幾次移民潮大發橫財的。
67年香港第一次移民潮,許多人拋棄資產跑路,他卻趁機低價囤地,狂賺一筆。
這次的中英談判,又多許多人跑路,讓李黃瓜再次大發橫財。
楊昊囊中羞澀,但跟著李黃瓜賺點小錢,還是可以的。
不過八萬塊的本金還是少了點,還得想法子再搞一筆錢。
比如說……賣劇本?
楊昊想了想,賣劇本這個生意吧,不怎么靠譜。
其實劇本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并不是很重要。最起碼沒有許多觀眾想的那么重要。
同一個劇本,有人能拍成經典神作,有人能拍成依托答辯。
牛逼的劇本碰上厲害的團隊可能會拉高電影的上限,但是碰上垃圾團隊卻保證不了電影的下限。
也就是說,劇本決定不了電影的質量。
如果劇本真的很重要,那么電影業就一定會出現編劇中心制,因為資本家不是傻子。
但是沒有,電影業只有四種模式,起源于蘇聯的導演中心制,起源于好萊塢的制片人中心制和明星中心制,起源于香港的監制中心制。
在各大電影獎項中,最佳編劇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獎,甚至很多國際電影節壓根就沒有編劇獎。
好萊塢有各種電影工會,其中實力最弱的就是編劇工會,每次跟資本家談判,都是其他工會談好了條件,它跟在后面簽字。
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黃炳耀被認為是最厲害的一個編劇。
洪京寶的五福星系列,周星池的逃學威龍系列,還有英叔的僵尸系列,都出自他手。
他這么牛逼,不得是個影壇大佬?但他只是一個打工人罷了,平時甚至還要替洪京寶的小孩檢查作業。
如果一個人真的穿越了,那么他想著左賣一個劇本,右賣一個劇本,每個劇本拍成的電影都票房大賣,混成影壇巨佬,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穿越者是一個懂電影的人,能夠掌控整部電影的話,靠著抄經典劇本,然后票房大賣,是可以實現的。
港片時代的新藝城七怪、王京等。后世的麻花、陳思成、賈靈等人,雖然不是穿越者,其實也是這種玩法。
新藝城七怪、王京狂抄好萊塢,《007系列》、《雨人》、《虎膽龍威》……哪個有名抄哪個,主打一個信息差。
麻花、陳思成、賈靈的時代,網絡太發達,抄熱門電影不太行,就把各種比較冷門的外國電影進行漢化,還是主打一個信息差。
但他們抄歸抄,漢化歸漢化,實際操作的時候,都是又做導演,又做監制,待在片場,親自掌控電影的。
如果自己無法掌控電影,只靠賣劇本的話,經典電影拍成翔作的概率很大,很容易就把招牌砸了。
所以,抄劇本賣錢的可行性太低。
抄歌倒是不錯,因為歌曲抄出來就已經是成品了,不像劇本還要經過二次加工。
一首經典歌曲,就算賣出去后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被唱紅,但歌曲質量擺在這里,還是能獲得認可的。
就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