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予,后獲得
得舍之度充滿了辯證關系。給予與獲得是一對孿生兄弟,世間萬物有給予就有獲得。
泰山不讓微塵,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天空給予鳥兒飛翔的天地,故而增添它的豐盈;綠葉給予花兒“紅似火”的映襯,它收獲了“綠葉無聲”的美名;森林為百獸提供棲息之地,它因而更加繁茂,更加郁郁蔥蔥。這些,都充滿了取舍之度的哲理思想。
在商界,企業(yè)對外宣傳時總會打出這樣的招牌:“用戶即是上帝”,“顧客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用戶是你賺錢的對象,只有把他們侍候好了,他們才能心甘情愿地掏錢讓你賺。也就是說,你先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服務、優(yōu)質(zhì)對路的產(chǎn)品,才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
作為一名商人,樂善好施有時要比精打細算獲利更多。日本名古屋有一家制酪公司,社長日比孝吉先生十分樂善好施,無論是什么產(chǎn)品都提供免費品嘗或超低價供至,無味大蒜就是一例。
這種無味大蒜是由一個擁有此項開發(fā)技術的人推銷到日比先生這里的,日比先生自己試過后感覺很好,于是就買下了這項技術。有一回,一個朋友來要點過年用的咖啡,日比先生說:“這個也給你,一起用著試試看。”日比先生順手將無味大蒜也給了這位朋友一些,幾日后朋友在電話中對無味大蒜贊不絕口。日比先生靈機一動,何不讓更多的人都知道無味大蒜的妙處呢?于是,他以此為開端,開始廣泛地發(fā)放。至現(xiàn)在為止,這種無味大蒜已經(jīng)派發(fā)給了全日本三萬余人。每個人都是得到自己親朋好友的推薦,嘗試之后紛紛隨口介紹給下一個圈子里的人,就這樣口口相傳,無味大蒜的知名度一點點像滾雪球一般瘋長起來。日比先生抓住機會做了一波營銷,沒想到一下子引爆了銷量。自此,公司的營業(yè)額迅猛增長,第二年的收入就超過700億日元。
可見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只要給予別人尊重、真誠、愛心、謙讓,便能收獲別人的給予,而也只有學會給予,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價值。
我們付出一笑,便能收獲尊重。二戰(zhàn)期間,一個雨天,丘吉爾從剛演講完的臺子上走下去時不慎滑倒,摔了個跟頭。當時,士兵從沒見過首長出丑,沒忍住笑出了聲,陪同人員驚慌失措,生怕丘吉爾生氣。丘吉爾卻只是甩掉身上的泥水,然后沖著士兵們微微一笑,并對陪同人員說:“或許這樣會令我剛才的演講更有效果。”果然,士兵們見首長如此親切,如此平易近人,立刻肅然起敬,個個士氣大振。試想,如果丘吉爾當時大怒,想必結果將適得其反。丘吉爾“舍”了,舍棄了架子,于是他“得”了,他獲得了民心。
我們?nèi)裟芨冻霭荩憧梢允斋@團結。1975年,撒切爾夫人擊敗希思成為英國保守黨首領,從此,便也和希思產(chǎn)生了隔閡。而要參加首相選舉,必須搞好黨內(nèi)團結,于是撒切爾夫人便邀請希思加入“影子內(nèi)閣”,結果被一口拒絕,顏面大損。但撒切爾夫人并未計較,總是在別人面前夸贊希思,還采納了他的一些政見。她的誠心和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終于感動了希思,并為撒切爾夫人后來登上首相寶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啟示了我們,當你能很好地把握適度,根據(jù)實際情況,愿意“舍”,你就一定會有“得”。
我們?nèi)裟芨冻鰬B(tài)度,便能收獲價值。世界著名攝影家羅伯特·卡帕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戰(zhàn)火不夠近。”榮譽總是垂青于那些為工作獻出一切的人。卡帕在越南戰(zhàn)場上拍攝時,不幸踩中一顆地雷,喪身戰(zhàn)場,當人們發(fā)現(xiàn)他時,他的雙手卻緊緊地握著沾滿鮮血的攝像機。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戰(zhàn)地記者”。雖然他所追求的并非榮譽,而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那份為了工作忠心奉獻、為人類事業(yè)忠心奉獻的執(zhí)著讓他最終收獲了價值。卡帕“舍”棄了生命,但他“得”到的也許更多。記者這一行業(yè)自誕生起,至今已有過數(shù)以萬計的從業(yè)者,但真正能被世人銘記的記者,又有幾個呢?而卡帕,卻是其中名留青史者。
有時候,我們給予別人援助之手,卻并非如愿地獲得回報,甚至被譏為“假裝仁義”,這不要緊,這只是對方的態(tài)度問題,時間久了,他是會被感動的,我們肯定會收獲回報的。當你遇到一件復雜勞累的工作,投入耐心和熱心,你就必然會獲得成功。舍得奉獻,你遲早會被他人認可。
古今中外,但凡有建樹的名人志士,他們之所以被人們所懷念,就是因為他們給世界以時間——當然給予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精力、真情、財富、榮譽……同樣,他們所獲得的也有多種。最關鍵的是,你要先有給予,然后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