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似人君
- 李國文說帝王將相
- 李國文
- 6350字
- 2015-03-16 10:54:20
“不似人君,何見所畏。”這話出自《孟子》,是孟軻見到梁襄王后,對這位君主的一段評論。
原文為:“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用白話文,要費點口舌:“孟子見到梁襄王,出來以后,告訴人家說:‘遠遠望上去不像一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了看,也沒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突然間,他向我提了個問題:先生,你說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呢?我就對他說,大王,我認為天下的安定,在于統一。’”
“不似人君”,這是個相當負面的評價。若是加在哪位皇帝身上;或者加在哪位雖不是皇帝,但握有權力的統治者身上;或者加在哪位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統治者,但坐在一個相當重要位置上的什么人物身上,就等于說此人不是那材料,不是那東西,比成語“尸位素餐”還差勁。至少那個空占職位而不盡職守的家伙,還有一個樣子在,而梁襄王,大概是一個站無站相,坐無坐態的上不了臺盤的二賴子。
中國歷史上,先后出過三百多個皇帝,其中,“不似人君”者,頗不少。這也是中國在漢唐時曾經是世界上的領先國家,后來到了明清,不領先反而成為落后國家的重要原因。
孟子干嗎一出魏國都門就大講主人的壞話呢?這是有歷史淵源的。他早些年,曾找過梁襄王的爹,也就是舊時啟蒙讀物《孟子》第一章,“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的那位。當時,孟子很以為自己的學問,能得到一份精神教父的工作,結果碰壁而歸。
老子死了,兒子接班,孟子又上門來了,繼續想得到這份美差。誰知梁襄王不買他的賬,你跟他說得嘴出血,他只當耳旁風。雖然梁襄王“不似人君”,但也絕非白癡,他所需要的是欺強凌弱,稱王稱霸,孟夫子所能提供的是王道仁政,天下一統,南轅而北轍,那怎么行?如司馬遷所說:“持方枘欲內圓鑿,其能入乎?”又一次碰壁,當然不很開心。
此時此刻,有一位孟軻同時代人莊周,冷眼在一邊看著,不禁莞爾。在《秋水篇》里,有這樣一段話,我一直以為是說給孟子聽的。“井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老兄,你有必要對這位“不似人君”的家伙,苦口婆心,大費唾沫嗎?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群身份為“說客”的知識分子,仆仆風塵于各個邦國之間,向人君們兜售其治國安邦之道,以求得一份差使。只有莊周例外,楚莊王厚幣相聘,許以為相,他為求得一份自由,寧為“孤豚”,不做“犧牛”。人君“似”也好,“不似”也好,與我何干?他渾不凜,所以沒負擔,他沒負擔,所以很輕松,躺在漆園里看天上的白云蒼狗,順便看孟夫子的笑話。
儒家講入世,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孟子做不到莊周那樣豁達,那樣瀟灑,那樣放浪形骸。魏國肯定沒戲,只好卷起鋪蓋,挽起褲腿,重新上路,去尋找新的賞識他滿腹經綸的邦國。若是憑那三寸不爛之舌,能說到頑石點頭的程度,那咸魚就該翻生了。一朝得意,飛黃騰達,發號施令,望風披靡。只消看看六國封相的蘇秦,那神仙也似的快活,著紫衣緋,高屋華軒,出乘入駟,美女如云,便知道說客的原動力在哪里了。
若沒有這些物質上的實際誘惑,精神上的愿景期許,很難想像孔子,以及他學生的學生孟子,風餐露宿,忍饑挨餓,不辭勞苦,奔走于山東各國的驛路上。這種“貨于帝王家”的求售心理,從來就是中國知識分子努力奮斗的目標。十年寒窗,為什么?上京趕考,圖什么?不就是高官厚祿,以及隨之而來的快樂無比嗎?倘沒有這點奔頭,曲阜的孔夫子,鄒縣的孟夫子,才不肯放下小米煎餅,大蔥蘸醬,遠走他鄉呢!
那時的交通工具,為牛拉車,速度奇慢,那時的國道干線,為泥石路,坑洼不平,那時雖沒有車匪路霸,但翦徑的綠林豪杰,偶爾也會從草莽中跳出來,橫刀相向,所以,旅行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可為了生計,也就不得不爾。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題目很長的文章,《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因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學匪”派考古學之一)》,考證出來孔夫子的胃病,與圣人們為了謀生,推銷自己的學問,常年作艱苦跋涉的旅行有關。
我生于上海,食大米長大,曾經覺得此論有點牽強。1949年,到了北方,嘗到了咬難斷、嚼難爛的熗面饅頭,硬如鐵、厚如磚的掛爐鍋盔,才體會這些干糧在胃里,那確實難以克化的過程,便欽服了魯迅的論斷。吃了一肚子這樣的食物,在牛車上長途顛簸,老先生要是不得胃下垂病,或胃黏膜脫落癥才怪呢!
病因的時代性,地域性,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精神狀態下,人類生活習慣所形成的必然結果。孔夫子那個時代,容易得消化系統的病,因為食物粗礪,制作簡陋,連皮帶殼,極難吸收,故而胃腸受損。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日子好過,胃口大開,攝取食物大大超過營養需要,結果,肝有脂肪,尿中有糖,一時間,富貴病又成了時髦。至于與我年紀相仿的當代文人,十有八九,不是高血壓,就是冠心病,不言而喻,20世紀里的政治運動,那年復一年的誠惶誠恐,那歲復一歲的惴惴不安,恐怕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真是什么時代生什么病,胃病固然要命,心血管病則更要命,這一點,我又不禁羨慕孔夫子的幸運了。
但是,二位圣人的求職過程,相當不順。“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于陳梁”(《史記》),四處碰壁,狀況頗糟。其所以如此,道理很簡單,大時代變了。用現在的話說,社會轉型期,儒家的烏托邦主義,民貴君輕的理想主義,克己復禮的完美主義,已經是“昨夜星辰昨夜風”,陳舊了,過時了,不吃香了。膠柱鼓瑟,不知變通之道,焉有不落伍的。
那些更務實,更功利的人君,寧肯接受采用懲罰手段的,不顧人民死活的,不講道義公正的,乃至于為達到目的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法家”統治術。也就是在“批林批孔”時抬舉的那些名公,他們一上臺,道路以目,刑及三族,株連網及,不論無辜,馬上就將老百姓弄得啞口無言,連屁也不敢放一個。人君(尤其像梁襄王這樣不似人君者)覺睡得安穩,立刻賞給他們“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史記》)的優厚待遇,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了。
看到這些,孟夫子連自殺的念頭都有過的。所以,磚畫像上的孟夫子,臉很長,像犯了痔瘡似的,一腦門子官司。但是,中國的老百姓,還是應該感謝孟子這個“不似人君”的論斷,這等于是一把尺子,可以用來丈量數千年封建社會中那些皇帝,或不是皇帝的皇帝,夠不夠格?如果老百姓有了這一份敢于抬起頭來丈量皇上的勇氣,實在是了不起的精神解放。
但是,話說回來,毫無民主可言的封建社會中,有這點勇氣,或者,沒有這點勇氣,能改變“不似人君”者的一根毫毛嗎?
這里,就得以沙陀人李存勖(885—926年)為例了。
他在沒有當皇帝之前,倒也沒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一坐上龍椅,就不是那東西了。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對這個“不似人君”的后唐莊宗,有一段精彩的記載。
“其戰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儲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報此二人。’莊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莊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三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為景州刺史,德源為憲州刺史。”
這樣一個戲子皇帝,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的惟一。
在中國,皇帝有表演欲者很多,而且,很多皇帝都是非常好的演員。別看坐在龍椅上,像模像樣,人五人六。一下朝,晉惠帝是個白癡,隋煬帝是個色鬼,東昏侯是個無惡不作的壞蛋,而劉宋蒼梧王,齊文宣帝,金海陵王等等,則是制造災難的禍亂之源,但在扮演皇帝這個角色的時候,都是很盡職的演員,該念該唱,一點也不荒腔走板。所以說,不具備戲子的本領,是當不了皇帝的。
然而,鐵定了要當一個專業戲子,把喬裝打扮,粉墨登場,獻藝舞臺,真正下海,定為自己終極目標者,恐怕就只有李存勖一位。舊時,梨園行供祖師爺牌位,據說為唐玄宗李隆基,其實,李存勖才是最適當的人選。他是真正的皇帝級演員,惟一能與他媲美的,也許只有美利堅合眾國的羅納德·里根那位總統級的演員了。但是,里根入主白宮以后,就跟好萊塢一刀兩斷,很不樂意別人說他曾經當過戲子。李存勖進了洛陽,卻把戲臺子搭到了皇宮里來,以做一名戲子而感到無尚光榮。
這國家可就夠糟了。
應該說,他確有表演才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客串的欲望。“皇后劉氏素微,其父劉叟,賣藥善卜,號劉山人。劉氏性悍,方與諸姬爭寵,常自恥其世家,而特諱其事。莊宗乃為劉叟衣服,自負蓍囊藥笈,使其子繼岌提破帽而隨之,造其臥內,曰:‘劉山人來省女。’劉氏大怒,笞繼岌而逐之。宮中以為笑樂。”
最為滑稽突梯的,一次,“莊宗嘗與群優戲于庭,四顧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頰。莊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驚駭,共持新磨詰曰:‘汝奈何批天子頰?’新磨對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誰呼邪!’于是左右皆笑,莊宗大喜,賜與新磨甚厚。”
“李天下”,是這個戲子皇帝的藝名。這位叫敬新磨的俳優,就是抓住“李”“理”同音的誤會,在臺上扇了這個戲子皇帝一記耳光。而這位皇帝,竟然挨扇得十分高興,真是可笑透頂。
這樣的二百五,當上最高統治者,能“似人君”嗎?
“然時諸伶,獨新磨最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佗過惡。其敗政亂國者,有景進,史彥瓊,郭門高三人為最。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殿,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鎮,貨賂交行。”最后,戲子當政,國事日非,胡作非為,大勢已去,“一夫夜呼,亂者四應,蒼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李存勖在亂軍混戰中,被弒于那個藝名叫門高的俳優刀下。他的尸體,也是他寵幸的藝人們,“聚樂器而焚之”。
歐陽修總結道:“《傳》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莊宗好伶,而弒于門高,焚以樂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以上均《新五代史》)
如果,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僅僅只有這樣一個戲子皇帝,也許使后人不免寂寞。
所以,無獨有偶,明代后期,還出了一個木匠皇帝朱由校,這位“不似人君”的明熹宗,那就更了不起。此人若是生在今天,獲得一個高工的職稱,肯定不成問題,沖他這份專長,倘不是模型工程師,也該是水利工程師,然而造物主偏要把大明王朝交到這位不成器的皇帝手里。
“上性好走馬,又好小戲,好蓋房屋,自操斧鋸鑿削,巧匠不能及。”(李遜之《三朝野記》)
“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為之。性又急躁,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抱陽生《甲申朝事小記》)
“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啟閉灌輸,或涌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于下,借水力沖擁圓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盤旋宛轉,隨高隨下,久而不墮,視為嬉笑,皆出人意表。”(劉若愚《酌中志》)
這樣一個木匠皇帝,大概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惟一。
放在今天,李存勖的演技,未必能評上高級職稱,或者得什么國家表演獎,但朱由校的木工技藝,卻絕對是一流的,據說明代有的皇帝,大字都不識多少,那么,按工人技術職稱評定明熹宗,八級模型工是篤定可以拿到手的。
讓一個最擅長,也最投入,而且干得興趣盎然的,是造芭比娃娃式小房子的能工巧匠,來治理偌大的帝國,要不被他整得稀里嘩啦才怪?據王士禛《池北偶談》:“有老宮監云:明熹宗在宮中,好手制小樓閣,斧斤不離手,雕鏤精絕,魏宗賢每伺帝制作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果然,大明王朝的棺材蓋,應該是經這個“不似人君”的家伙合攏上的,他的弟弟朱由檢,不過再釘上幾枚永世不得翻身的斷頭釘,宣布徹底滅亡而已。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不似人君”者之列中,一個優秀雜技演員皇帝,也是不能忘懷的。齊東昏侯蕭寶卷:“有膂力,牽弓至三斛五升,又好擔幢,白虎幢高七丈五尺,于齒上擔之,折齒不倦,自制擔幢校具,伎衣飾以金玉,侍衛滿側,逞諸變態,會無愧色。”他若活到現在,肯定是哪家雜技團的團長,憑他鐵嘴鋼牙這一項絕活,誰也蓋不了他,他要參加蒙特卡羅國際雜技節獻藝的話,金小丑獎非他莫屬。
而那位“作列肆于后宮,使諸采女販賣,更相盜竊爭斗。帝著商賈服,從之飲宴為樂。又于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帝親自操轡,驅馳周旋,京師轉相仿效,驢價遂與馬齊”的漢靈帝劉宏,也是中國皇帝行列中一塊活寶。說實在的,他應該是在秀水街大獻身手的個體商販,或者在郊區找塊地方,開一個游樂園,五一,國慶,春節長假,坐在那兒收鈔票。是一位絕對的賺錢能手,讓他當皇帝,真是委屈了他。
至于“上好騎射,劍槊,法算。至于音律,蒱博,無不精妙。好蹴鞠,斗雞,與諸王賭鵝。鵝一頭至五十緡。尤善擊毯,嘗謂優人石野豬曰:‘朕若應擊毯進士舉,須為狀元。’對曰:‘若遇堯舜作禮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黜放。’上笑而已”的唐僖宗李儇,就更“不似人君”了。他絕對可以做一個上海話里的“白相人”,或者到足球俱樂部里當個老大,吹吹黑哨什么的,準比讓他去治理國家強得多多。(以上均見司馬光《資治通鑒》)
而宋徽宗趙佶的蹴鞠,更是了不起,唐僖宗李儇又瞠乎其后了。說他是中國古代的球王貝利,不算夸張。當他最后成為俘虜,押解北上,還被勝利者金朝的太子請去表演球技,傳授訣竅。這場面使我想起德國法西斯從集中營里,組織死亡足球比賽一樣的殘酷和痛苦。然而由此也可見他的鞠技,必有高明之處。讀《水滸傳》,我們看到那個高俅,“氣球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功夫,憑這一手,這個混混,混到政權中樞,獲得太尉高位,那么賞識他的趙佶,必定技壓群芳,球藝高超,才能與他沆瀣一氣。所以元代大臣脫脫在編撰《宋史》的《徽宗記》后,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王士禛《池北偶談》)
趙佶,做皇帝,不是那材料,但他的詩、詞、書法、繪畫,無不出色。2002年4月份,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在昆侖飯店,宋徽宗的一幅《寫生珍禽圖》長卷,以235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下了中國畫拍賣的最高值。然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北宋之亡,就是亡在他的手中。當他和李師師纏綿床榻,高唐云雨之際,正是北方強鄰躍馬渡河之時。
所以,別看他們一個個都披上了龍袍,坐上了王位,當上了皇帝,但是,攤上這樣“不似人君”的戲子、木匠、雜技演員、小商販、球星……可想而知,中國人會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中國的士大夫,那些古代知識分子,說來也實在是可憐兮兮的,永遠在找一個賞識他的主子,而從來不敢想自己成為主子,永遠希望有一個好皇帝,而從來不敢對那些“不似人君”者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孟子見了梁襄王后,深感其不是一個東西后,不是馬上產生出這個不像皇帝的家伙,應該趕緊從龍椅上滾落下來的想法,卻是覺得他不使人感到敬畏,而有些遺憾。既然你老人家都認為他“不似人君”了,你還要那個“所畏”干什么?這大概也是人們對于知識分子的遺憾和無奈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佩服孟夫子,因為他后來好像明白了。他在齊宣王那里,被問道:“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商湯流放了桀,武王姬發討伐了紂,發生過這樣以下犯上的事情嗎?)
孟子對曰:“于傳有之。”(在歷史的傳記上,確實有過這樣的記載。)
曰:“臣弒其君可乎?”(難道臣下可以做出殺掉君王這種大不敬的舉動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傷仁害義的人,叫做殘賊。殘賊的人,就是獨夫。我們只是聽說把那個獨夫民賊的紂王殺掉了,沒有人認為那是弒君,那是大不敬。)
孟子的說法,很清楚,皇帝不怎么樣,他就不是皇帝了,殺掉他,是可以的。
今天,這是一句脫口而出,不用顧忌的話。可是在有皇帝的年頭里,要這樣說出來,大有掉腦袋的可能。于是,那個有一張苦瓜臉的孟子,居然敢具有這等見解,倒令我從心眼里對他多了些敬意。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