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看過明史吧,朱元璋將官員的工資算的僅夠維持生活,你覺得那些官員會怎么做?”趙啟笑著說道。
諸葛亮嘆了口氣道:“如此做派,自然會令官員們貪腐。”
“即便是有嚴令又如何,有權在手他們會委屈自己嗎?我想是不會的,人性本性如此。”
“甚至會出現大量相互勾結,類似于潛規則一般的貪腐。這世上哪有想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道理。”
明朝的貪腐問題實際上很復雜。實際上自從朱元璋之后,官員貪腐就形成了制度,冰敬、碳敬,打官司要提號費,送狀紙要紙墨費,受理狀紙還要簽事費,還有蓋戳費、傳承費、差役成票費。
甚至在現代人看來,這些都屬于貪腐性質的問題,在明朝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則了。
朱元璋覺當初因為貪官污吏的盤剝,小時候過得很苦,再加上宋代冗官問題嚴重,于是對官員衙門的編制卡的很緊,一個縣中只有縣令、縣丞、主薄三人是官員身份,有的富縣會加上學政官員。
這就相當于是一個縣全部的官員編制了。
而朝廷有編制的吏員,也被稱為典史,這些人是沒有官身,只是在上級部門有備案,但是即便是如此,一個縣城不多。大縣四十,小縣只有十幾二十人。
衙門的衙役、巡捕、書吏等等這些幾乎都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這就相當于現在社會一個縣城除了各個部門的主管是正式工外,其他的辦事人員全是臨時工,并且還是沒有工資的臨時工。
明朝初期,因為百廢待興,國家人口也不多,這一套制度還能運行,但是到了宣宗時期,大明立國已經八十多年了,人口繁衍生息,已經是明初的幾倍,這套系統就開始玩不轉了。
于是地方官員為了維持官府運轉,要么就是和當地士紳合作,與這些人勾結組成吏員衙役,要么就是自己花錢雇傭一支幕僚團隊。
對,你沒看錯,就是自己花錢雇傭,這就相當于是自己花錢當官。有幾個人當官是為了一展抱負的?所以這些人當官之后自然是要撈錢的。
不撈錢他們也養不起這些幕僚團隊,不撈錢怎么給上級送冰敬、碳敬?你不撈錢,你上級怎么撈錢,你還想不想進步了?除非你是海瑞。
可是大明三百年出了幾個海瑞?
這兩種方式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吏治敗壞。
第一種,那就是縣令被下面的衙役架空,各地鄉紳地方豪強們說了算,縣令就是一個橡皮圖章,朝廷政令在這里就是一張廢紙,甚至收稅都需要看他們愿不愿意交。
這種情況在大明各地都是常見的。
第二種看上去似乎不錯,但是雇傭一套幕僚班子的錢可不是一般人能出的起的。很多窮官連一個師爺都雇傭不起。再說了,大家當官是為了撈錢,怎么可能賠錢?
所以貪腐就成了明朝解決不了的難題,甚至這個問題到了清朝同樣沒有解決,并且還發揚光大了。
除了這個問題外,底層吏治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題,地方上的胥吏已經成了父子相傳的職業。這些胥吏精通司法,熟悉基層政務,學的就是欺上瞞下,有的是方法來欺壓盤剝百姓。
朱元璋當初在建立明朝之后,對于胥吏是深惡痛絕,但是又沒有什么好辦法解決,于是就開始使用各種限制。
先是胥吏子弟不能科舉,不許其穿好衣服,將胥吏打入賤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可問題是,你朝廷還是要靠這些胥吏來執行底層官府的運作,既然如此,這些胥吏手上就掌控著權利。即便是朝廷各種限制,但是其核心問題卻從來都沒有解決。
甚至胥吏因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前途,所以就開始一門心思的用各種方法來搞錢。
朱元璋明白這個問題,但是他給出的解決辦法完全是藥不對癥。到了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完全脫離民間,根本不懂這里面的彎彎道道,怎么可能去解決問題?
諸葛亮在讀過各個朝代的史書之后,明白了各個朝代所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在漢朝也有。
就比如皇權不下鄉的情況,漢朝也面對這個困難。而且因為漢朝各地有士族門閥的存在,地方官員拿這些士族門閥同樣沒辦法。
增加地方上官員的數量,又容易將財政拖垮,可不增加地方上的權利又容易被地方豪強把持,因此皇權不下鄉的問題困擾了華夏兩千年。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統治成本問題。
現在的辦法就是征收商稅等稅收,然后讓地方有錢來維持基層官吏體系。但是在漢朝想要征收商稅是非常困難的。
其一是怎么征,是沿途設卡還還是其他辦法,其二是收稅收多少,其利潤怎么算。其三,幾乎所有的商人都是有各種背景的,如何保證他們交稅。
相比起農業稅,商稅的征收難度上升了幾個臺階,唐朝時期征收商稅大多都是征收大型貿易稅,規定幾個集市進行貿易,在這里進行交易的征收賦稅。
但是很多時候別人可不一定都去這里交易。
諸葛亮現在治理益州,面對的問題沒有這么多,但是其經濟問題同樣嚴重,劉備入蜀之后,將府庫中大量財貨都賞賜給了手下,結果府庫沒錢了,于是就鑄造了大量直百錢。
這種行為就是將原本一文錢的五銖錢,面值直接提升了百倍,然后以這種直百錢去購買百姓手中的物資。
這種行為說白來就是強行高估面值,大量收購百姓手中的物資,對百姓進行無差別掠奪。
其后果就是物價飛漲,《太平御覽》引《蜀科》記載,蜀中糧價,一斛價為五十錢,發行直百錢之后,一斛米價格直接變成了數萬錢。
這種物價上漲速度,直追五十萬馬克的面包。
蜀漢的貿易直接被打骨折了,百姓之間也變成了以物易物。雖然諸葛亮治理下,蜀中積累了不少錢糧,但是到了蜀漢后期,即便是曹魏不大舉進攻,蜀漢也維持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