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
- 超時空旅途
- 浮夢三賤客
- 2035字
- 2025-06-21 14:22:13
劉邦看到眾人出的主意,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呂雉的勢力就是那些呂氏宗族,這些人在秦末戰(zhàn)亂中也立下一些功勛,劉邦也將他們封侯了。
現(xiàn)在正好讓他們返回各自封地,等他們回到封地之后,想要收拾他們就簡單多了。若敢謀反作亂,直接調兵圍剿即可。
除了這些外,劉邦在看到后面爆發(fā)的七國之亂后,也意識到了郡國做大的危害,當初分封諸王的時候沒有想太多,現(xiàn)在看來給這些諸侯王的地盤太大了,最后導致這些諸侯王勢大難治。
在前往后世一趟之后,他已經知道了歷史的選擇,所以開始將諸侯王的封地進行削減,并且還依推恩令進行了改良。
以不忍子孫數(shù)代之后淪落庶民,詔令諸侯王推行推恩令,這樣一來,三代之后那些諸侯王也就不成氣候了,同時諸侯王子孫分散,也能夠盡快將那些地方的漢人數(shù)量提高。
對于朝廷而言,既解決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隱患,又提升了當?shù)貪h人數(shù)量,更收獲了一個好名聲,這可是三贏啊,簡直就是秦始皇摸電門——贏麻了。
至于說那些諸侯王敢不敢反對,現(xiàn)在劉邦還活著呢,借給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反對。
“推恩令,這個辦法不錯,我覺得可以在我大秦推行。”另一邊的嬴政說道。
“老秦,你又來白嫖我的政策,無恥之尤!”劉邦憤怒的說道。
“什么你的計策,這是諸葛丞相的諫言,跟你有什么關系?”嬴政直接說道。
“諸葛丞相也是漢臣,是我子孫后代的丞相,怎么就不是我的臣屬了?”劉邦說道。
好嘛,這都相隔了四百年了,還能聯(lián)系在一起。
“你劉邦現(xiàn)在還是我的臣屬呢。”說著嬴政就發(fā)了一張圖片,正是劉邦穿著大秦的朝服,在給嬴政匯報工作....
劉邦:....
“人不能,至少不應該如此無恥...”
“你不是都得了朕的江山了嗎?給朕干活有什么問題?”始皇帝嬴政滿不在乎的說道。
趙啟:...
諸葛亮:....
李白:....
“你現(xiàn)在是比我還流氓!”劉邦很是不爽,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在他這個世界中,始皇帝都死了十幾年了,大秦都滅亡了超過十年了,他就是想報復都找不到人。
算了不生氣,不生氣,反正你的大秦已經被滅了,現(xiàn)在是我的大漢王朝。
你的秦朝二世而亡,朕的大漢可是綿延四百年,這么一想,劉邦頓時就感覺舒服多了,當即不再和嬴政斗嘴,直接退出群聊,然后準備推行政令。
而嬴政在看到劉邦離開后,和趙啟打了個招呼,也離開回去抱自己兒子去了。
看到兩人離開,李白這才開口問道:“小趙先生,始皇帝和漢高祖平時都是這么聊天的?”
趙啟:“是的。”
諸葛亮和李白默默的發(fā)了一個沉默的表情,然后不再說話。
“他們兩個從這里回去之后,性格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先生習慣就好了。”趙啟對著諸葛亮說道。
“理解!”諸葛亮點點頭。
看過未來這個世界,他們有那么大的變化也不足為奇,即便是他自己也被這個世界不斷震驚著。
在成都轉了一圈之后,趙啟帶著諸葛亮再一次乘車前往關中,這一次諸葛亮想要多看看現(xiàn)代社會,他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不依靠土地生活也感到震驚。
雖然聽到這個世界的農業(yè)產量很高,但是并沒有深入了解農業(yè)。
對于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并不清楚。
而這個世界農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就是中原地區(qū)了。
兩人乘坐高鐵一路前往中原,在列車越過長江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座大橋橫跨長江,諸葛亮一臉感慨道:“有了這座大橋,長江天險的作用幾乎消失了。”
“現(xiàn)代武器極大的削弱了地利作用。就像導彈,可以橫跨數(shù)千公里進攻敵人。”
“我們在三峽建立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而三峽的建立,長江三峽這處險要之地也可以安全通航了。”
“三峽?”諸葛亮驚訝的看著趙啟。
三峽之兇險,他很清楚,當年大軍入川的時候,這里需要大量纖夫拉著船逆流而上,其水路之兇險,水勢之湍急,一不小心就要船毀人亡。
現(xiàn)在這里居然能夠自由行船了。
趙啟將三峽水電站的建造視頻找出來,給諸葛亮觀看,在看到那滔滔江水居然被擋住之后,整個人也為這種改造自然的偉力震驚了。
長江居然被大壩攔住了。
“鬼斧神工啊,人類居然掌握了這種力量。”
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越久,諸葛亮就越發(fā)被這個世界所震撼。
“三峽水電站產生的電力可以照亮半個中國,同時還能將大量水資源留在這里,不僅能夠預防洪災,還能向北方輸送大量水源。”
“看到這壯觀的三峽水電站,川蜀的都江堰也不值一提啊。”
“先生,都江堰可是在沒有機械設備、沒有火藥的情況下建造的,而且能夠運行兩千年,可以說是人間奇跡了。”趙啟笑著說道。
列車一路向北,在度過長江之后,很快就來到了中原。
那一望無際的麥田給第一次見到這種景象的人極大的震撼。
“這么多田地怎么沒看到農民?”諸葛亮問道:“而且這些麥子應該到了收割的時候吧,怎么沒人搶收?”
在古代因為擔心來不及收割,所以麥子會在八成熟的時候就進行收割。人力收割速度慢,一旦遇到陰雨天氣,來不及收割就要發(fā)芽了。
“實際上現(xiàn)在已經很少有人種地了,這些土地都是租給別人耕作,就像這里上千畝農田就是幾個人在耕種罷了。”趙啟指著窗外的農田說道。
“而且現(xiàn)代農業(yè)基本上不需要多少人力了,一臺收割機一天就能收割上百畝農田,耕種的時候拖拉機一天也能播種,翻地上百畝。所以農民更多的時候是去城市里打工。”
“這...難道去城中工作的收益要高于種田嗎?”
“成立工作一個月,其收入就能比得上莊稼一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