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穿過武侯祠正殿,沒有繼續停留,而是一路向后面的惠陵走去。
成都的這座武侯祠名氣很大,但是這里并不是諸葛亮埋葬的地方,諸葛亮當初遺囑是埋葬在漢中定軍山上。因此在漢中也有一座武侯祠。
趙啟和諸葛亮一路來到惠陵,雖然一千多年過去了,但是惠陵依舊保存的很完好,同時這座惠陵也是漢墓中少數幾座沒有被盜掘的。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惠陵是少有的推行薄葬的漢墓。
漢代厚葬之風,可以說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根據史書記載,漢代經常有子孫為了厚葬父母,不惜賣身為奴,同時漢代因為推行孝道,也鼓勵厚葬這種行為,甚至認為厚葬是子孫孝順的表現。
也正是因為這種厚葬之風,漢墓才十墓九空。曹操當年因為沒有軍餉,就是盜掘漢墓以充軍資,同樣董卓當年也干過。甚至董卓干的更狠,直接在洛陽將東漢皇室陵寢給掘了。
惠陵沒有被盜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其陪葬品很少,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諸葛亮。
可以說,如果沒有武侯祠在這里,這座惠陵也要被盜掘。
諸葛亮在蜀中的地位極高,能和他比肩的也只有李冰父子了。也正是因為武侯祠在這里,讓蜀中百姓自發的對這里進行了保護,這才讓惠陵得以幸存。
兩人穿過神道,神道兩側擺放著各種石像,實際上這些石像生基本上都不是蜀漢雕塑的,而是清朝重修的,甚至就連墓周圍的磚墻都是那個時候修建的。
畢竟一千多年來,蜀中也經歷了各種戰亂,惠陵外的那些建筑也多有損毀。
兩人來到陵墓前,這里已經有不少人祭拜過了。墓碑前面放了不少鮮花,更離譜的是還放了七八張諸葛亮的卡牌,更有人居然在這里放了兩張孫尚香。
不得不說,劉備真要是有七個諸葛亮,說不定還真能光復漢室呢。
諸葛亮來到墓碑前,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祭品擺放好,趙啟遞給他一杯酒。諸葛亮看著周圍蒼翠的松柏感慨道:“先主,亮來看你了。”
“亮當初說要助您北伐中原,光復漢室,可惜亮才疏學淺,還是失敗了。”
“不過今日有幸能夠來到一千多年后,得到了趙小哥的幫助,等此番回去之后,亮必能北伐成功,再興漢室。”
“今日見了這后世繁華,亮回去之后也會向這個目標而努力了。”說完,將杯中的白酒直接潑灑在地上。
“先生,國有更替乃是歷史規律,漢祚能興更好,不能興也不必介懷。”趙啟站在旁邊說道。
他很清楚,就算是他給了諸葛亮那些良種、書籍資料、工具甚至黑火藥,這些東西能夠給他帶來極大的便利,甚至重新統一華夏,但是這季漢終究也會滅亡。
畢竟諸葛亮只有一人,就算是推行這些新的知識,但是在其死后歷史的慣性必然會繼續走門閥世家這條路。
這一點其實他也明白,畢竟在古代想要讀書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諸葛亮用朝廷的力量來推動也只能暫時改變。
歷史上門閥落幕是在什么時間?是數百年之后的唐朝。科舉制最終興盛更是到了宋朝。
想要推行科舉制并不是你搞個制度就可以了,還需要書籍的普及,要不然科舉依舊是門閥世家之間的游戲。
諸葛亮回去之后依舊需要士族來幫助他治理蜀漢,所以就算是培養出來一批學生,但是想要徹底推行他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可不止一次,最近的一次不就是幾十年前嗎?
趙啟知道,就算是諸葛亮幫忙,興復漢室,但是漢朝這輛馬車也走不了多遠,畢竟劉禪可不是漢文帝,也不是漢明帝。趙啟推測,季漢可能延續百年就會出問題。
他可能不懂得治國,但是他懂那些士族門閥啊。
雖然東漢末年的戰亂讓人口大減,解決了人地之間的矛盾,但是士族門閥大量存在,很快就會成為國家身上的蛀蟲。
要知道東漢末年和兩晉時期的貴族門閥和后面的所謂的官宦世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個時代的士族門閥是有大片土地,奴仆,有部曲軍隊的。一方面家中有人身居高位,另一方面擁有大片田產、士兵,幾乎就是一個國中之國了。
這已經不是一代人能輕易解決掉的。
在祭拜完了惠陵之后,諸葛亮又去祭拜了一番蜀中大將,諸葛亮對于趙云和姜維的感情明顯不一樣,在趙云和姜維的塑像面前,諸葛亮特意上了三炷香。
“先生,當初若是派遣其他將軍駐守荊州,您覺得蜀漢會不會敗?”趙啟看著面前的關羽塑像問道。
諸葛亮看向關羽塑像的眼神有些復雜,過了片刻才說道:“若是派趙云駐守荊州,荊州必然不會有失。”
“子龍為人謙遜有禮,同時又勇猛果敢,剛柔并濟,心細如發,可以說是最佳的人選。”
“但是先主不可能放著關將軍不用,而用趙云的。”
“關將軍作為最早跟隨劉備起兵的將領,并且一路轉戰至荊州,在蜀漢之中位居第二,若論誰有資格駐守荊州,也只有他才可以了。”
“所以他是唯一的選擇。”諸葛亮緩緩說道。
趙啟想想也是,作為劉備集團第二號人物,老大前往益州,那荊州自然是只有讓二弟駐守,要是換了其他人,那就是在表明,他劉備信不過關羽了,到時候關羽如何自處?
所以想要改變關羽駐守荊州基本上不可能。
“對了,先生可知當初糜芳為何投降東吳?”
“糜芳為糜竺從弟,一路追隨先主鞍前馬后,但是其本人出身豪商,起居多奢華,并無大才,因此被關將軍輕視,其人也有了怨恨之心,在這種情況下,頭腦發熱做出了如此不智之事。”
實際上,諸葛亮還有一些話并沒有講,糜夫人當年死后,劉備很快就和益州吳氏聯姻,娶了吳懿的妹妹,并將其立為皇后,這件事情對糜芳也是有影響的。
但是這些都只是猜測,想要知道當年的真相,恐怕只有去問糜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