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這些因素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影響王朝延續的時間。”
“比如小冰河時期,這種氣候變化對于人類的影響很大,小冰河時期北方天氣會越發寒冷,各種天災氣候層出不窮,百姓就會越發困苦生活不下去。”
“百姓生存不下去,那就只有造反一條路了。”
“至于說通過內部改革來重新分配土地,基本上很難實現,不,應該說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沒有一個實現的。”
“那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諸葛亮問道:“現代社會是怎么做的?”
趙啟道:“王朝周期律的主要問題是天下日益增長的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既然知道了這個矛盾,那那就去增加土地,尋找更多的土地來安置這些人口。”
“這一點,西方的那些國家就干的很好,孔明先生應該看過大航海時期的資料吧。”
“大致看了一下。”諸葛亮說道。
“那些歐洲人借助于更強的科技、武器、船只在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同時又將國內大量囚犯直接流放到這些殖民地,在國內也鼓勵民眾前往殖民地生活。”
“通過這種方式,這些歐洲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殖民地,然后再用這些殖民地生產各種原材料輸入到國內,通過這種殖民模式,不僅解決了國內人口問題,并且還獲得了大量收益。”
“這種情況下,更是催生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當然,這種做法也是有缺點的,當殖民地發展壯大之后,他們就會想用各種辦法來拜托宗主國的控制。”
“除此之外,就是道德上的一些問題了。”
“這種做法的確可行,只是想要推行也不容易,畢竟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諸葛亮說道。
“那第二個辦法就是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力,同時對內進行改革,不斷對那些既得利益團體進行割肉,用這種改革的方式來不斷延緩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實際上,現代社會用的就是這個方法,科技的大爆發,糧食產量不斷提升,物產豐富,讓人類擁有了充沛的物資,這讓人地之間的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但是著同樣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貧富差距過大,以及社會資源分配的失衡。
普通人所占有的資源越來越少,這種矛盾如果不能解決,同樣會出問題。
“自古以來,人類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讓富人手中的錢財資源分給窮人。”
“在古代,這種情況出現在王朝末年,窮人們通過起義造反等方式,掀翻舊有的利益團體,然后將這些資源財富搶到自己手中,同時將另一部分分給百姓。”
“到了現代社會,則是采用稅收等方式來,但是這種方式依舊是治標不之本,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辦法,將富人的錢財流到窮人手中。”
“目前來看,想要解決這個矛盾一是開拓新的土地,二是提升科技實力,增加更多的物資和資源。”
諸葛亮想了一下道:“若是亮回去之后能夠完成先主遺愿,克復中原,還于舊都,亮會試著推行這兩種方法。”
“諸夏之地原本也只有中原和豐鎬之地,自從武王分封天下之后,諸夏才飛速擴張,可見這種擴張是古來有之的,到時候可以嘗試推行皇子分封到國土之外的蠻荒之地,給其人口兵馬物資,讓其開疆拓土。”
“另一邊,則是設立科學院,招收百工之人進行學習研究,以推動科技發展和進步。”
趙啟很清楚這種做法會受到很大阻力,不過若是又困難,有阻力就不去做,那也就不會是諸葛丞相了。
諸葛亮在翻看了大量史書之后,也發現了現在蜀漢的問題。蜀漢內部對于稅收問題也很嚴重,官僚還有權貴們占據大量土地隱匿人口,讓蜀漢財政越發窘迫,特別是在諸葛丞相亡故之后,這個問題越發嚴重。
除了這些外,就是常年戰亂讓蜀中人口凋敝。
蜀漢當初依據的是漢律,對百姓征收人頭稅,但是對于官宦世家征收的就少了很多,很多時候百姓需要繳納人頭稅還需要繳納田稅。
那些士族人口少,繳納人頭稅也少,田稅三十稅一才多少錢?漢朝的主要稅收是人頭稅,未成年一人一年繳納26錢,成年人為120錢,并且這種征稅并不是一年一次,而是只要朝廷缺錢就會征稅。
這也就造成了百姓收入不高卻被大量征稅,而士族人口少土地田產眾多,卻少繳稅的現象。
諸葛亮決定廢除人頭稅,然后按照田畝來征收賦稅。他覺得清朝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的辦法很好。同時免除人頭稅,然后按照田畝征稅,田地多,就多征稅,田地少就少征稅,沒有田地就不征稅。
廢除自從西漢文帝以來三十稅一的田稅制度,改成十稅二的稅率,將田稅直接提升了六倍。
表面上看這個稅率很高,但實際上,在免除了人頭稅之后,百姓的負擔是明顯減輕了的。
按照舊稅,一個五口之家一年人頭稅就要交最少六百錢,而當時一石糧食也才十錢到數十錢,按照五十畝地收五十石糧食來算,田稅1石半,一年最少要交680錢。按照新稅法,同樣一戶百姓,則要交480錢。
普通百姓一年下來,交稅最多的就是人頭稅,按照漢朝賈誼上書可以看到百姓賦稅之重。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
其中的大概意思就是五口之家,有兩人服役,辛苦勞作一年,到了最后依舊要賣田賣房,甚至賣身為奴。要知道這可是在有文景之治的漢文帝時期。
所以所謂的文景之治,并沒有后人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