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絕不可能是他!
- 大唐:死前記憶被曝光,李二淚崩
- 沙灘拾貝
- 2015字
- 2025-06-17 10:25:42
天幕之下。
轟!
李世民聽聞李淳風所言,腦海中響起陣陣嗡鳴之聲,腳下不由得搖晃起來,身體好似都有些要站不穩了。
而李淳風的話還不斷的在他的腦海里回蕩著。
竟然……真相竟然會是這樣!
“吐蕃……好一個欲臣服于大唐的吐蕃……”李世民瞇起眼睛,口中喃喃的說道。
誰能想到,吐蕃在背后居然打著這樣的主意?
“當真是可惡至極!”房玄齡一臉怒容,低聲呵斥:“口蜜腹劍之人,簡直比突厥和薛延陀還要可惡!”
突厥的惡是放在明面上的,真刀真槍的。
薛延陀雖沒有在明面上表達出惡意,但同樣也未表達過臣服之意,大唐自然不會輕易放松了對薛延陀的謹慎。
唯獨吐蕃……
李靖、尉遲敬德和程知節等人眼中更是有怒火和戰意閃爍。
區區吐蕃,膽敢意圖刺殺大唐皇帝,真當他們這些人沒有火氣,是泥捏的雕塑嗎?
眾人不斷的深呼吸,吸氣吐氣,這才勉強將心中的怒火壓了下去。
……
畫面中。
孟凡聞言臉上沒有露出絲毫震驚之色,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和吐蕃居然敢生出刺殺念頭這件事情相比較起來,他更加在意的如何解決這件事。
“你們是否查出了朝中配合之人?”孟凡左右抬手整理了一番衣袖,語氣平淡,但其中卻飽含肅殺之意:“降低大唐戒心,趁此機會刺殺陛下……計劃聽起來可行,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那便是需要有一個身份極為特殊之人的配合,手握權力又或者是身處權利中心,同時還要被陛下非常信任。
否則吐蕃和薛延陀要從何得知陛下的行程和所在?
這個人是誰?
這個消息才是重中之重。
李淳風搖頭,他緊皺著眉頭,表情看起來有些愁苦:“……從抓到的幾個人當中進行過審問,卻沒能得到任何消息,對方隱藏的極為隱蔽,那些是負責前來和薛延陀使臣接頭之人,也根本不知道其真實身份。”
“薛延陀之人表示……”李淳風停頓了一下,眉頭再次皺了皺,表情看起來很是不解:“此人并非他們所安排,乃是由吐蕃安排,他只知道,對方似乎是宮中之人。”
孟凡微微嘆了一口氣,語氣堅定的下令:“繼續查,必須在吐蕃使臣前來朝見之前查出來!”
話音落下,孟凡面色嚴肅的看向李淳風和他身后那些同樣前來匯報消息的不良人,眼神中帶著幾分堅毅,卻再沒有退路和婉轉的余地。
“此次一事過后,怕是你們將陷入逃亡的生活!”
“從此顛沛流離,再無安生之時!”
眾人大義凜然,李淳風更是拱手上前一步,低聲沉沉說道:“我不怕!”
“我們也不怕!”眾人紛紛開口。
在這一刻,他們仿佛心靈同頻,看向孟凡的眼神中帶著相似決絕之色。
“我等自從加入不良人那一刻起,生死便已置之度外,一切為了大唐!”
“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百死無悔也!”
孟凡的目光從這些不兩個人身上一個個的掃過,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和驕傲的神色。
這是他的學生!
更是他一手培育出來的不良人!
見他們堅定的走在這條道路上,孟凡心中又怎能不驕傲?
“好!”孟凡沒有試圖再勸說他們什么,因為他知道,眼前的不良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不容玷污的追求和理想。
為此,他們已然奉獻上了一切。
“去吧。”
“做你們應該做的事情吧。”
……
天幕之下。
百姓們看著天幕畫面中的不良人,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臉上滿是震驚和難以置信的情緒。
“生死置之度外,為了大唐刀山火海在所不辭,百死無悔……不良人……這就是大唐不良人嗎?”
“這就是不良人!暗中保護著大唐,保護著我等百姓,一把由孟大人鍛造出來的尖刀利刃!”
“好一個不良人,實在是不能不佩服!甘愿忍受一切不理解……只為了守護心中的理想,只為了守護大唐!”
“孟大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不愧是孟大人的學生,不愧是由孟大人親手組建的組織!”
百姓們熱血沸騰,語氣中滿是對不良人的敬佩和深深的震撼。
不能不敬佩!
不能不震撼!
只是稍稍代入一下那些不良人們的視角……他們渾身上下的血液仿佛已經要沸騰起來了!
高臺之上。
魏征同樣被不良人的宣言給深深震撼到了。
他自認為忠心于陛下,忠誠于大唐,可是看著這些不良人,想想他們所經歷所遭遇的那些誤解和質疑……魏征不能肯定,自己在相同的情況下,是否還能做到保持現在的初心。
畢竟,人言可畏,天下萬民的態度更是令人心中生寒。
不過……
“陛下可曾想起,宮中之人到底是誰?”魏征主動看向李世民,低聲開口詢問道。
一旁的長孫無忌聞言也點了點頭,他的臉上帶著幾分凝重之色:“此人身處宮中,卻能配合吐蕃,他必然在宮中有一定的權力。”
這樣一個人在宮中興風作浪,他們卻不知對方的身份……
一想到這里,長孫無忌就覺得心里不安極了。
宮中不光有陛下,還有自己的妹妹和她的孩子們,但凡其中一人出了問題,結果都是長孫無忌無法承受的!
李世民眉頭微皺,他左手手指下意識的摩挲著袖口的龍紋,表情疑惑:“……朕也在想這件事。”
“然宮中人員混雜,此事又已過去許久,放出宮的加上這些年新進宮的,一時之間朕倒是有些不太能想得起來當時宮中的情況了。”
說著李世民停頓了一下,眉宇間盡顯深思道:“那個時候朕唯一能想起來之人,便是從小伺候朕長大的太監趙吉了,他如今已然告老歸鄉。”
“且他在朕還是秦王之際,便一直跟隨于朕,絕對不可能是他。”
李世民搖了搖頭,隨口就把趙吉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