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千古一帝第九位
- 天幕:開局盤點趙光胤
- 香蕉不紅
- 1676字
- 2025-05-21 00:50:59
天幕:千古一帝第九位,康熙。
乾隆看著天幕說到:皇爺爺,在治國和文化事業(yè)上的卓越貢獻很大,不愧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圖魯。也是大清第一老煙槍。嘿嘿\^O^/
天幕:朕八歲喪父,九歲喪母,是孝莊太后帶著朕沖破千難險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朕想你啊!這第三碗酒,要敬給朕死敵們,他們造就了朕。他們逼著朕立下策豐功偉業(yè)。
李世明看著天幕說到:這清朝都排第九了,正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不能因為我玄武門繼承法上位,而不能上榜吧!
天幕:公元1667年,這是清軍入關后的第23年。14歲的玄燁舉行了親正儀式,作為一個崛起于東北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清朝原本的族號為“女真”。后改為滿,就在玄燁清鎮(zhèn)一個多月后,鰲拜不顧皇帝反對。擅自羅織罪名,將自己的政敵,另一位輔政大臣蘇克撒哈處以絞刑。并誅其全族,鰲拜讀斷朝鋼。
天幕:公元1669年,累積的矛盾終于演變成激烈的沖突,再將鰲拜的黨羽以各種名義調(diào)出京城后。玄燁找鰲拜進宮,趁其不備,果斷拿下。權(quán)力之路上的第一道障礙被清除了,現(xiàn)在他是一個大權(quán)在握的皇帝了。但玄燁明白,這僅僅是個開始。南方還有三個,由明末降將演變而成的藩王,他們在清王朝統(tǒng)一國家的過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但他們擁兵自重。逐漸成為中央集權(quán)最大的威脅。
天幕:公元1673年9月,玄燁下令側(cè)翻,三個藩王中,駐扎在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勢力最大。接到消藩令后,他表面共順,卻在三個月后突然起兵,一時間,烽煙四起。一些地方也加入了叛亂的洪流,不到一年,已有八省陷落。幾乎丟掉了半壁江山,三位藩王在啟平叛亂后,都曾以恢復明朝之名招攬士大夫階層,但效果并不明顯。
劉徹看著天幕說到:哼。這玄燁小兒倒也有些手段,只是讓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統(tǒng)治我華夏,朕咋這么不服氣呢?
永樂帝看著天幕說到:朕遷都北平。天子守國門,五次親征蒙古,揚我大明國威于四海??吹剿环Q為千古一帝,朕心中著實不爽。
天幕:反倒是玄燁收獲了更多支持者,他設立南書房,清一色的漢人當職,那些心向明室。拒絕為清朝服務的讀書人,也可被舉薦征召,很多人進了翰林院,并參與撰修明史。修明史意味著,它代表著是這個承繼了歷史正統(tǒng)的國家。而不是某一個民族的政權(quán)。
天幕:公元1681年97月,在剿輔并舉的攻勢下,清軍攻占云南。歷時八年的平判宣告結(jié)束。這一年,他28歲,他熟悉歷史,更懂得政治。深知歷朝歷代皇權(quán)的穩(wěn)定,并有賴于中國家大一統(tǒng)。臺灣多次招扶無效后,玄燁決定付諸武力。
天幕:公元1683年,施瑯正是率兵進攻臺灣,鄭成功之后鄭克爽投降。隨后玄燁下令開放海禁,并在閩,粵,江,浙四地設立海關,主管對外貿(mào)易及征收關稅等事務。
天幕:公元1684年,31歲的玄燁登臨泰山,他還親自去南京拜見明太祖孝陵。
朱元璋看著天幕說到:哼ヽ(‘⌒′メ)ノ,這哪是拜咱???他這是想讓后世承認他清朝也是正統(tǒng)而已。這點小心思,咱一眼就看透了。
康熙看著天幕說到:朱元璋,你看見了沒有?大清遠勝于大明,你要是活著,朕真想給你聊聊。
天幕:公元1689年,玄燁以一份“中俄尼部署條約”制止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劃分了中俄東段邊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外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并首次使用中國作為正式國民。1690年到1696年間,他連續(xù)三次御駕親征,給葛爾丹以致命打擊,并最終在1720年,將準格爾殘部徹底趕往中亞地區(qū)。那時的大清帝國迎來了他的全盛期。東起大海,西到帕米爾高原,南至曾母暗沙,北到庫頁島。總面積近1,300萬平方公里。他親自主持編撰了60多種文化典籍。其中的康熙字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對文化傳承和知識普及影響之深,他還組織龐大的人力,耗費10間時間,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實地測繪地圖皇輿全覽圖。推動了歷來不被主流重視的,科技領域的發(fā)展。玄燁完成了一個帝王全部的文字武功,后世有人評價他為千古一帝,
此時的中國,正在進入至漢唐之后的,又一個黃金時代,成為康乾盛世的先聲。
天幕:公元1722年11月13日,玄燁駕崩。而后世記住的是他另一個名號,康熙大帝。
永樂帝看著天幕說到:我老朱家打下的江山,是要漢人永享太平,他大清以滿人為尊,朕豈能不氣,真要是上不去天幕就難受了。
乾隆看著天幕說到:這千古一帝排行,剩下的估計被我大清承包了吧?
天幕:下面有請千古一帝第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