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別被動等生意 ——求追讀啊,別養(yǎng)書,會把小螞蟻養(yǎng)趴下的
- 1963,從供銷社代銷店開始
- 閑庭數(shù)螞蟻
- 2346字
- 2025-06-14 11:05:29
“咱們家里的代銷店,堅決不記賬。”
趙小磊回答的平靜且堅決。
“我們只在心里記個總賬就好。
只記住從汪老師手上,轉(zhuǎn)讓這個代銷店花了多少本錢?然后,我們又投入了多少資金用于周轉(zhuǎn)?”
“而要想知道自家店里到底賺沒賺錢?”
“其實很容易,這個不一定非得靠記賬,才能搞明白。”
“媽,嫂子,你們記住。”
“只要留足了日常周轉(zhuǎn)資金,柜子里還多出來了錢...那就說明我們代銷店是賺了錢的。
“多出來的錢,那就拿去還債!拿去買米,買肉都行...”
趙小磊開口道。
“而至于平常的細賬,比如襪子進價是幾毛,總共進了多少雙?
3種規(guī)格的洗臉毛巾,進價分別是多少?一共進了多少條...等等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不記賬。”
趙張氏,以及嫂子問的異口同聲,“為啥啊這是?”
“因為...供銷社有稽查科。”
趙小磊回道,“他們會不定期的,到各個代銷店去抽查。
他們會抽查代銷店,看他有沒有挪用供銷社提供的本金?看這些代銷店,有沒有公然摻雜大量的私貨...等等這些。”
“媽,嫂子。”
趙小磊直起腰,滿臉認真的告誡自家這兩位親人:
“雖說各代銷店,多多少少都有摻雜私貨的情況,而供銷社的稽查隊對此,平時多半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可...萬一呢?”
“萬一上面又來個什么運動,萬一需要抓個典型。萬一...我們恰好就撞到槍口上了呢?”
趙張氏嚇的目瞪口呆,“啊?嘶...對對對,不能做真賬本!”
趙小磊的嫂子,此時也是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啊?哎...小磊啊,看來還是你考慮的周全。
我這腦子也是個糊涂...剛才還想把進回來的貨,都給詳詳細細入賬呢!”
自家代銷店。
以后肯定會在除去供銷社的、正常的供貨渠道之外。
偷偷從外面進一些....比如錢紙蠟燭香,或者是土鞭炮。
又或是村民私底下編的草帽草鞋....這種供銷社提供不了。
但鄉(xiāng)親們?nèi)粘I钪校植豢苫蛉钡纳唐穪碣u。
這種行為,對于供銷社這種公家單位來說...就叫摻雜私貨,就叫挖公家墻角。
要說,這也沒多大個事兒。
但架不住有些時候,供銷社的稽查科,他們是有查處名額的!
有名額,有任務(wù)。
逼的他們偶爾也得抓個典型,以起到殺雞儆猴的震懾效果,才能交得了差。
而供銷社這么做的目的。
是為了避免下面的代銷店不知收斂,沒個“怕”字,就會做的越來越過分。
在外面進的品種,勢必會越來越多,數(shù)量也會越來越大...
如此一來。
供銷社的商品,又批發(fā)給誰去?
別以為在這個物資短缺的年代,代銷店就真沒辦法在外面進貨了。
比如祭祀用的紙錢,比如香燭,比如私釀苞谷酒,還有‘叮叮糖’、紅薯糖,綠豆糕...之類的。
民間會做這種東西的人,多的很。
貧苦農(nóng)民往往會在半夜偷偷做點這些,然后拿到代銷店去批發(fā)給他們代售。
其實代銷點偷偷賣少部分這種商品,算是小事,供銷社通常不管。
而供銷社真正擔心的是:代銷店沒了個怕字,最后發(fā)展到賣私鹽,會賣私煙私酒。
會賣計劃外的工業(yè)品,以至于擾亂了整個計劃經(jīng)濟體系!
就拿鹽來說吧。
距離威縣并不遠的自流井那邊,自古就盛產(chǎn)井鹽。
有人生產(chǎn)鹽,自然就有人有辦法從鹽井里搞出來一些。
——像這種情況,千年前的鹽商用打斷手腳,甚至是砍腦袋的嚴厲懲處手段都斷絕不了。
更何況現(xiàn)在呢?
再加上很多需要票據(jù),才能購買的商品,其實也有人能搞得出來的...就好比生產(chǎn)毛巾,生產(chǎn)手絹、枕巾的國營廠。
廠里的職工覺悟很高,個個愛廠如家。
———既然工廠相當于是自己家,那就不要太見外、東西也不要分的那么清楚對不對?
哪有不往外順東西的。
就像電工不拿銅,活該一輩子受窮...道理,都一樣。
所以...供銷社才會成立專門的稽查隊,時不時的,稽查隊就會對轄區(qū)內(nèi)的代銷店進行抽查。
而趙小磊擔心的。
其實并不是被查到自家代銷店,賣了什么紙錢蠟燭之類的商品。
——這個沒事。
稽查隊隊員家,也得祭祀祖先...不燒紙錢,他們總不能燒作業(yè)本兒給祖宗們吧?
而供銷社的倉庫,是不會批發(fā)紙錢、香燭這種迷信用品的...
所以對于這種種類的商品。
稽查隊即便看見了,頂大也就是沒收掉,或是警告幾句就算了。
但自己不一樣。
自己在店里摻有那么多的紡織品、針織品。
以后說不定還會弄點手電筒、盤盤碗碗,暖水壺什么的進去賣...這可就不算是小事了!
本來出于安全考慮。
趙小磊還特地從供銷社,批發(fā)回來了一些這類商品當做掩護。
然后再把自家2元超市里的同類產(chǎn)品,把標簽撕掉之后,摻雜進去進行銷售。
但...如果一旦做賬的話?
那么,人家稽查隊的一看:
嗯,這個月賣了襪子12雙,賣掉洗臉毛巾15條...呵,生意不錯嘛!
等到他們再一查進貨單?
哦豁...哦豁!!
你他娘的總共只進了3雙襪子,結(jié)果能賣出12雙?
三個月之內(nèi)。
你這家代銷店總共進了5條毛巾,結(jié)果...好家伙!
你居然一個月,就能賣出去15條?
這是啥情況?
難道你從供銷社倉庫里,批發(fā)回來的東西,它會不停的下崽崽?
要不然,又怎么會越賣越多呢?
這么明顯的漏洞,這么猖狂的挖公家墻腳行為,稽查隊不收拾趙小磊家的代銷店。
那也說不過去不是?
但,如果自家代銷店不做賬,或是只做一本符合自己意愿的賬。
那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了。
所以...這才是趙小磊不讓自家嫂子,做詳細進出賬的真正原因所在...
讓自家老娘和嫂子接受了【不做細賬,只看現(xiàn)金多出來多少】的建議之后。
趙小磊又提出一條,自己對于家里的代銷店,該如何進行經(jīng)營的操作新式思路:
零售+寄賣。
別人家的代銷店,只是替供銷社進行代銷。
他們賣的東西,99%的幾乎都是由供銷社來提供。
附近的社員需要打點豆瓣醬了,那就過來買,需要買1毛錢的鹽了,那再過來稱1毛的好了。
完全屬于是坐等顧客上門。
這是一種被動的經(jīng)營方式。
代銷店的生意到底好不好?
完全取決于附近的鄉(xiāng)親們,他們是更愿意去公社供銷社門市買呢,還是就近在代銷店湊合?
取決于鄉(xiāng)親們的購買力強不強,取決于他們的消費意愿如何。
這是一種很被動的做生意的方式,代銷店本身,壓根就沒有半點主動性。
而趙小磊提出來的方案是:化被動為主動!
自家代銷店,不僅僅要做本大隊的鄉(xiāng)親們的生意。
而且還要把把別的大隊的社員,給吸引過來,甚至從省道上路過的過路客?
那也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