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劉備欲收文聘,劉琦出面做保
- 三國:重生阿斗,復國系統來早了
- 千金散去不復回
- 2311字
- 2025-06-15 18:05:00
劉備聽罷徐庶之言,深以為然。
文聘此人,他素知其忠勇,若能收服,于取襄陽大有裨益。
諸葛亮等人計策還需要等待天時,而徐庶的計策則當下可用。
他立刻起身,沉聲道:“元直之言甚善!文仲業乃荊襄名將,忠義之士,不可輕慢。備當親往說之!”
待到會議結束,劉備在陳到的護衛下,徑直來到關押文聘的牢房。
此刻,文聘正被囚禁在江夏水軍大牢之中。
按常理,似文聘這等大將,縱使不能禮遇,也該在城中尋一處宅院嚴加看管。
奈何關羽性情孤高,視荊州眾將不戰而降、依附曹操者為小人,文聘身為荊州大族子弟,更不入他法眼,故此未曾給予優待。
劉備回師江夏后,關羽也未及稟報此事。
所幸關羽雖傲,卻也非刻薄之人,雖不喜文聘,卻也不會刻意虐待。
加之其麾下水軍多系荊州舊部,皆識得文聘威名。因此,這軍營牢房倒也打掃得頗為整潔。
文聘雖身著囚服,卻腰桿挺直,面容雖有風霜之色,但觀其形貌,顯然未曾遭受苛待。
“仲業將軍,備特來探望。”劉備屏退左右,只留陳到在門外警戒,親自上前,語氣溫和。
文聘見劉備親至,眼中閃過一絲復雜,但很快恢復平靜,抱拳道:“階下之囚,不敢勞劉皇叔親臨。聘乃敗軍之將,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將軍何出此言!”劉備連忙扶住文聘手臂,示意他坐下,“備素聞將軍忠勇,乃荊襄柱石。昔日景升兄在時,常贊將軍之能。今日之事,乃各為其主,非將軍之過。”
劉備看著文聘的眼睛,言辭懇切:“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屠戮忠良,禍亂天下。赤壁一戰,其兇焰已挫!備雖不才,乃帝室之胄,承景升兄托付荊州之責,欲伸大義于天下,匡扶漢室!將軍乃漢臣,豈可明珠暗投,為虎作倀?何不棄暗投明,助備一臂之力,共扶漢室江山?備必以心腹相待,共圖大業!”
劉備一番話,情真意切,曉以大義,更抬出劉表舊恩與漢室大旗,句句直叩文聘心門
文聘沉默良久,臉上神色自動搖到猶豫,最后定格到堅定,顯是內心思緒翻涌。
他并非不知曹操為人,亦感佩劉備仁德,但最終他還是長嘆一聲,緩緩搖頭,聲音低沉:
“皇叔厚意,聘心領了。然聘深受景升公厚恩,未能保全荊州,已是愧對舊主。今既歸順曹公,忠臣不事二主,此聘之節也!皇叔不必再勸,聘寧死不降!”
其實雖然文聘受忠心約束,他本是追隨少主劉琮一起投的曹操,如今劉琮與其母蔡夫人被曹操帶回許昌,音訊杳然,自然不會有舊主約數。
所以文聘本人對曹操并無多少忠心。
而讓他不能降劉的重要原因,卻是其在襄陽中的家族親眷。
曹操此人殘忍多疑人盡皆知,若他此刻投了劉備,那他的家眷老小必然慘遭屠戮。
可能是劉備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劉備何等敏銳,見文聘拒絕得如此決絕,又提及“舊主”“名節”,再思及襄陽局勢與曹操為人,心中已隱約猜到了那難以言說的苦衷。
他眼中閃過一絲深深的惋惜與理解,不再多言,只凝重地看了文聘一眼,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牢房。
回到議事堂,劉備將文聘的態度告知眾人。
諸葛亮羽扇輕搖,并未意外:“文仲業忠義之士,其不肯降,一則為名節所累,二則……恐其家眷尚在襄陽,為曹操所挾制。強逼無益,反損主公仁德之名。”
他目光轉向劉備,從容道:“主公,文將軍昔日乃景升公心腹大將,深受其恩。若欲破其心防,或需一人出面。”
劉備立刻會意:“孔明是說……劉琦公子?”
“正是!”諸葛亮點頭,“劉琦公子乃景升公嫡長子,身份貴重,且公子仁厚,素得荊州舊部敬重。若公子能親至牢中,以景升公之名義動之以情,或能觸動文將軍心弦,使其念及舊主恩情與荊州故土,動搖其心志。”
“善!”劉備眼睛一亮,“劉琦公子與文將軍確有舊誼。元直,速去請公子前來!”
片刻后,臉色雖然帶著病態蒼白、但精神尚可的劉琦與徐庶并肩走了進來。
(歷史記載他這兩年就沒了,所以此刻應該已經身有病痛。)
聽聞叔父召喚緣由,劉琦毫不猶豫地點頭:“叔父放心,琦當盡力一試!文將軍……確是父親生前倚重之人。”
劉備親帶著劉琦,再次來到文聘的牢房。
劉琦看著眼前形容憔悴卻依舊挺立的文聘,想起父親在世時對他的信任和倚重,想起昔日襄陽城頭的景象,心中酸楚,未語先哽咽:“文……文將軍……”
文聘見劉琦親至,神色大為震動,連忙起身行禮:“公子!您……您怎親自來了此地?聘……愧對公子,愧對景升公啊!”
劉琦上前一步,緊緊抓住文聘的手臂,聲音帶著悲愴和不解:“文將軍!父親在時,待你如何?委你以重任,托你以城防,視你為肱骨心腹!荊州基業,父親曾言,亦有將軍一份心力!”
他盯著文聘的眼睛,語氣變得激烈而痛心:“父親尸骨未寒,曹操強敵壓境,將軍……將軍為何不戰而降,將父親苦心經營之基業,拱手讓與那欺君罔上、屠戮我荊襄百姓的國賊?!難道父親待你之恩義,竟不能換得將軍為荊州一戰嗎?!”
劉琦的聲聲質問,如同重錘砸在文聘的心坎上!尤其是那句“為何不戰而降”,更是戳中了文聘內心最深的痛處!
他當時并非不想戰,而是大勢已去,蔡瑁張允已降,襄陽孤立無援……但這辯解只詞,顯然無法出口。
“公子……我……”文聘虎目含淚,嘴唇哆嗦著,想要解釋,卻又無從說起。
劉琦以劉表嫡長子的身份,以舊主的恩義相責,這比劉備曉以大義更直接地撕裂了他“忠臣不事二主”的表層理由,直指他內心對舊主的愧疚和對荊州淪陷的無力感。
那份深埋心底、被名節暫時壓抑的故主之情、鄉土之念,在劉琦悲憤的淚水和聲聲質問下,轟然決堤!
他雙膝一軟,重重跪倒在地,這個鐵打的漢子,竟在劉琦面前,失聲痛哭起來:“公子!聘……聘無能!聘愧對景升公知遇之恩!愧對公子啊——!”那哭聲里,充滿了積壓已久的痛苦、屈辱和深深的悔恨。
劉備站在一旁,看著痛哭失聲的文聘和悲憤難平的劉琦,心中明白,招降文聘最大的心結,已然松動。
接下來,便是解決那襄陽城中的家眷之憂了。
他輕輕拍了拍劉琦的肩膀,示意他安撫文聘。
而心中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將文聘的家眷拯救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