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突然的變故
- 說好協議離婚,八零大佬反悔了
- 檸檬不愛吃酸
- 2009字
- 2025-06-30 00:50:15
趙敏書抬起頭,認真地報了一個價格。
這已經是她能接受的最低限度了。
比起當初買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降了不少。
“畢竟現在資金有點緊,早點脫手也好減輕負擔。”
她心里默默想著。
“雖然這東西才用了不到半年。”
她當然不想虧太多,畢竟東西剛買回來根本沒怎么用,就這樣賤賣,她心里也難受。
想到這兒,趙敏書輕輕嘆了一口氣。
“如果不是急需錢用,我才不會這么低的價格出手。”
那個男人聽完價格后皺了皺眉,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這是不是你隨便亂定的價?我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他心想。
“這也太貴了吧?你怎么不去搶啊。”
“三百多了?開玩笑吧!”
他在心底暗自嘀咕。
“哪怕是個準新機,現在的行情也不值這個數。”
“你嘴上說這是進口貨,可誰能證明是真的進口?”
他繼續施壓道,希望能在談判中占些便宜。
“我得提醒你,市場上的水可是很深的。很多人就靠著蒙騙小白發點黑心財。”
“一個女孩子家懂什么進貨渠道?而且你也太年輕了點,該不會是專門來糊弄我吧。”
他說這話的同時,目光在她臉上來回游移。
“小姑娘,你要是想坑我這錢,那你肯定得失望了。”
男人語氣一冷。
“如果你真想賣呢,就拿出點誠意來,二手的東西還想按新的價錢賣?跟你說句實話吧,這玩意兒淘汰得多快,昨天還是新款,今天就已經跟不上趟了。”
“像這樣的設備更新換代非常快,一年半載就得面臨被更高級型號取代的命運。”
他說完這段分析性的話語之后,頓了頓,隨后做出一個手勢。
他豎起三根手指,“就這么多了,不帶還價的。愿意就成交,不愿意我也懶得磨嘴皮子。”
說罷便靠向椅背。
一聽這個數,趙敏書的臉色立馬變了,眉頭不自覺蹙緊。
這不是趁人之危嗎?
這都不到她買時花的錢的三分之一了!
“老板,您這價也忒狠了一點,”她的聲音微微顫抖著,但仍盡力保持鎮定與理智,試圖說服眼前這位精明商人,“我是真心誠意要出手……真的希望能遇到理解我的處境、給出合理價位的好買家。”
“行啦,別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來哄我了。”
男人擺擺手打斷道。
那男的明顯沒了耐心,臉色一沉。
他把手一揮,語氣生硬而冷漠。
“就這,你一句話,賣還是不賣?你要不賣,多得是人排隊賣。”
他說這話時甚至沒給趙敏書留下思考的空間。
趙敏書憋了一肚子氣,心中充滿了怒火與不甘。
這個人擺明了就是看她急著變現,趁機壓價、坐地起刀。
她的自尊心和理智都在與對方僵持不下。
她想反駁,卻又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長時間耗下去。
就在兩個人各不相讓的時候,外面又走進來一個人。
“老板,這臺機器我要了,就按這位小姐開的價格。這東西確實不錯,這價算下來已經很低了。”
他說得干脆利落,態度明確。
說話的人語氣很平和,聽不出一絲激動。
他上來直接亮明了自己的態度,完全沒有給大腹便便的男人一點反應的時間。
趙敏書一時之間有些愣神。
那位大腹便便的男人更是錯愕不已,眉頭皺成一團,滿臉不解。
他們兩個人幾乎是在同時抬起頭,齊刷刷地轉頭看向那個剛剛進來的年輕人。
來的是一名清清爽爽的年輕人,身著干凈整齊的襯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模樣挺端正。
整個人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一看就像是公司里做技術的一類人。
先到的那個男的臉色變了。
“哎,兄弟,你不講道理是吧?”
他提高嗓音質問。
“買東西不是講究個先后嘛?你怎么能就這樣橫插一腳呢?”
但年輕男子根本懶得搭理他,神色坦然地從一旁穿過,腳步沒有停頓半分,徑直走到趙敏書面前開口道:“姑娘,可以對吧?我現在就把錢轉給你。”
趙敏書一時還沒緩過神,這變故實在來得太突然了。
她怔怔地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腦中的思緒混亂復雜。
她看了看來人平靜的表情,又回頭看看電腦屏幕上仍然顯示的價格信息。
經過一番內心掙扎和權衡,最終點了點頭。
“行,當然行。”
話音落下的一剎那,她感到一陣輕松。
這價格雖然依舊偏低,但至少保留了她最基本的尊嚴。
見狀,那位啤酒肚男人臉上寫滿不甘。
他站在原地跺了跺腳,嘴里低聲咕噥了幾句聽不清的話。
隨后憤怒地一摔手,轉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現場。
年輕人隨即完成了付款動作,并迅速聯系了他的朋友。
不多久,就有兩三個幫手走進來,彼此配合得很默契,小心翼翼地將那臺機器裝好并抬上了車。
望著貨車緩緩行駛、最終漸漸消失的方向,趙敏書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雖說這筆交易仍然讓她虧損了一些。
但無論如何也好過被無良商人壓榨到底的結果。
不過她心里卻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浮現在心頭。
這個年輕人出現的時間太過巧合。
她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許多疑問。
但她最終選擇了沉默以待。
與此同時,在街角不遠處。
薛云山靜靜地目送著那輛貨車緩緩駛離視線。
他的身影佇立在人群之中。
片刻之后,他才慢慢地收回目光。
他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靜。
然而隱藏在褲兜里的雙手卻悄悄握緊了幾分,指節微微泛白。
那位年輕人,其實并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
而是他特意托熟人臨時請來的“救兵”。
他不想讓人看出端倪,也不愿讓任何人多想。
可他終究還是忍不住伸手去做了些什么。
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她在這場買賣交易中吃虧。
那種事情,是他不愿承受的愧疚。
但她如果能因此少損失一點,他就已經安心許多。